程婷 西安外事学院
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探索
程婷 西安外事学院
摘 要: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低碳与环保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如何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社会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旅游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理论下发展旅游业就是低碳环保的重要思路。本文对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进行概述,分析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旅游业发展 思路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何在开发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中应用低碳经济,形成一种健康的旅游消费模式,促进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是所有旅游企业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低碳经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用各种方式降低可不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最大限度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技术上进行创新,二是促进产业转型,三是积极开发并使用新能源。当前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而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在努力践行低碳经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低碳旅游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旅游业在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应用低碳技术,提倡低碳消费,促使旅游业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旅游业本身就属于低碳产业,落实低碳旅游的理念以后,可以对其它相关领域起到一种正面导向作用,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
从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来看,发展低碳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开始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旅游产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一些景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接收超过景区承受范围的游客,而管理又没有跟上,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其次,很多旅游企业环保意识差,在开发旅游产品及服务过程中仍旧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现象;最后,旅行者的低碳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树立健康的旅行理念,将旅行看成是独特的物质享受,旅行过程中不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上这些问题都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还有待调整[2]。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实现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要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同时要抓住政策机遇,将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旅游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将低碳旅游开发任务落实到各个地区,使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落到实处。要在《低碳经济发》、《节能发》、《旅游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中规定旅游产业的低碳管理标准,如果发现了旅游景点存在的破坏环境行为,要对其进行严格惩处,发挥法律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同时相关规程中也要对游客行为进行约束,弥补道德约束的不足,起到一种外在的强制化作用[3]。
(二)提供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政府要对低碳经济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并制定对应的扶持政策。首先,可以对一些低碳化旅游开发项目提供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组建专家队伍,弥补项目开发者在技术层面的不足;其次,可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一方面,也可以对新能源项目提供免息贷款,鼓励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为中小型低碳旅游产业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低碳环保类的旅游开发项目或者旅游产品研发项目可以提供免税支持,减轻企业赋税负担,提升旅游企业走低碳化道路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在行政政策上对低碳旅游提供支持,例如可以放宽行业准入标准,允许低碳项目优先发展等[4]。
(三)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低碳环保知识的宣传
旅游管理部门要将网站、电视媒体等作为宣传途径,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们形成低碳环保的意识,自觉在今后的旅游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游客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只有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低碳旅游的价值,旅行过程中才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尽全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以制作一些低碳旅游的公益广告,在车载电视以及广播上播放,也可以在网络上举办低碳旅游影展、晚会等,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四)旅游景区监督体系的建设
要想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以及游客行为,仅仅依靠法律和相关知识宣传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要与景区共同建立低碳旅游监督体系,鼓励周边群众以及游客积极参与进来,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服务。首先,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要派出执法人员巡视,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景区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评价,看其是否按照法律规定落实各项低碳政策。实行奖惩机制,对景点企业进行季度、年度表彰,排名靠前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并要求其分享“低碳经验”,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学习和创新。对于违反规定、为了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的企业进行罚款处理,并通报批评,如果屡教不改则取消其经营资格。通过这种方式为景区服务企业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环境,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只能走资源节约、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其次,景区内部工作人员也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用最高标准规范服务行为,研究哪个服务环节仍旧有节能减排空间,并提出合适建议;第三,景区周边居民也要参与到低碳旅游发展的监督工作中来,由于其与景区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评价往往更加客观,因此要积极收集这些群众的意见;最后,旅客也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一是监督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对于破坏环境行为要积极举报,另一方面要规范自身行为,旅行过程中尽量做到节能减排[5]。
(一)重视旅游区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
首先,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有足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不仅熟悉旅游业物流程,同时可以准确分析游客的心理需求,能够将这种需求与景区的低碳化发展联系起来,丰富和产品和服务,抓住低碳化的政策机遇,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整个旅游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做出贡献;第二,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将目光局限在眼前利益上,带领团队创新,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对基层工作者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熟悉服务流程,具备服务意识,主动为游客服务,为旅游景区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第二,要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能够将环保行为与服务流程巧妙结合起来,一方面要规范自身行为,服务过程中注意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要提醒游客节约资源,对游客行为进行引导,服务工作中积极宣传低碳环保工作[6]。
2.员工培训工作
低碳环保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旅游景点要建立低碳环保教育与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重视培训工作,对员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低碳环保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改变工作人员对低碳环保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行为,只有工作人员内心真正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环保事业的重要影响,才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能将环保宣传和示范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其次是对低碳知识进行培训,包括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低碳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将这些知识作为开展环保宣传工作的基础;最后是向工作人员传授一些环保技能,如旅游中如何做才能节约资源、降低碳的排放量。以后工作中不仅自己可以应用这些技能,还可以将其传授给游客,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
(二)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行业规制,落实奖惩机制,激发旅游产业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的积极性。旅游交通是旅游产业的关键环节,飞机、汽车等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消耗能源,同时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旅游部门要与交通部门积极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清洁燃料,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燃料的使用效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举两得。旅游住宿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绿色酒店的建设,一方面是使用一些节能环保材料,保证这些材料不向空气中排放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降低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废物的产生。酒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合理设计布局和朝向等,加大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空调以及供暖系统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7]。
(三)建立低碳旅游消费模式
旅游者的消费理念对于低碳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以及旅游管理部门要大家对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用低碳理念规范自身行为,尽量减少自己在旅行过程中留下的碳足迹。首先,在选择交通时,鼓励旅游者选择徒步、自行车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方式,如果路途比较遥远,可以选择火车这类对环境污染程度较小的方式,尽量不要选择自驾游,汽车长途旅行不仅会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气体,而且长途驾车疲劳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在选择住宿地点时,最好选那些绿色酒店,尽量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在选择食品时也要考虑到绿色生态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选择应季食品等。另外还要鼓励旅游者参与旅游碳补偿活动,例如可以参与旅游植树活动,一方面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旅游的乐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不是完全将旅游看成是一种衣食住行上的享受。旅行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其真正树立起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将思想转换为行动,低碳旅游才能进一步发展[8]。
(一)从酒店以及商业中心的角度分析
酒店以及商业中心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展低碳旅游业:首先,酒店房间被褥一般都是一日一换,实际上很多游客会在一家酒店停留多日,可以与游客商议,如果得到允许的话就可以实行一客一换。研究表明,少换一次床单、被罩所节约的电、水以及洗衣粉等大约相当于减排50克二氧化碳;其次,酒店以及商业中心要使用节能空调,夏季的时候空调温度可以在国家标准温度上提高一度,如果使用的是电风扇,提议使用低档或者中档,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碳的排放量;第三,要合理用水,酒店方要安装节水水龙头,并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跑水漏水问题,提倡游客尽量使用淋浴,做到节约用水;最后,酒店以及商业中心都要避免使用塑料袋,用可以反复利用的布袋代替,将将日常垃圾分类处理,方便回收利用[9]。
(二)从景区使用能源的角度分析
照明是景区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在建设照明系统时要遵循低碳环保理念,首先,要对照明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在不影响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灯具的使用量;其次,无论是室内灯具还是路灯一律使用节能灯;第三,人员稀少的地方要安装声控装置,防止灯具彻夜点亮;第四,景区所有供水区域都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清洁无污染,有效降低碳的排放量;最后,提醒游客在出门前关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10]。
总结:旅游产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低碳旅游的发展,就要发挥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旅游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建立低碳旅游模式,规范景区及游客日常行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向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冬英.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从低碳经济视角探索松阳旅游业发展路径[J].中国西部科技,2012,14(10)05:74-75+86.
[2]陈淼,葛成军,俞花美,邓惠.海南省低碳旅游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5,15(11)13:72-75.
[3]梁永康.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的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科技广场,2013,10(12)10:200-204.
[4]赵雪如,刘学敏,丛建辉.低碳旅游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0 (13)02:239-243.
[5]麻智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4,16(9)03:85-92.
[6]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14(10)07:17-19.
[7]雷国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路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3)01:205.
[8]唐承财,钟林生.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16 (10)05:862-867.
[9]程国民,贾晓楠.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业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5)17:14-17.
[10]周娟,范星宏.区域旅游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与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13(15)12:57-60.
作者简介:程婷(1993-),女,汉族,陕西省韩城市人,西安外事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