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莹 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
我国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
陆莹 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扩大客户资源以及增加商业银行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方式,越来越被商业银行所重视。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角度出发,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支行理财业务所面临的风险隐患并提出控制支行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个人理财 业务风险 分析 防范策略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从支行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对策。由此希望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增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开发以及具体政策制定往往是由总、分行来确定。但个人理财业务的真正执行者和实现者却是商业银行各支行网点。因此,对于具体实践来说,对商业银行支行理财业务的研究以及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商业银行整体理财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和营销也日趋成熟。目前,各个支行一般依托于所属商业银行的总、分行产品研发团队,以销售理财产品或其代理的基金、证券、信托、保险产品等来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利用自身产品优势、网点综合业务优势以及相对固定的理财人员进行客户维护和营销。各商业银行,甚至下属各支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等等。同时,依托银行庞大的数据网以及后台开发系统,通过支行的介绍,客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采取更多的产品购买渠道,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设备等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商业银行支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绝大多数目前仍处于营销产品阶段,而非真正的个人理财规划,家庭家族理财规划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日趋激烈的商业银行间竞争,以及各商业银行支行独立的利润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整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各支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在朝着专业、全面、专注的方向发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同质化严重、专业化不强,风险点多,销售不规范等问题。支行的产品营销方式与国外银行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上文分析,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等风险。由于商业银行支行有其业务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独有性,其风险种类也会对应支行自身发展有一定的特点,相对整体风险来说更为具体和偏向具体操作。主要包括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制度风险、信誉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一)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支行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这是由于商业银行支行网点直接面向个人客户、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办理具体业务操作的属性决定的。从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流程来看,理财人员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外,目前的金融市场上还有银行理财人员利用自身理财经理身份,违法出售非本行产品或非本行正规代销产品的现象,即称为“飞单”现象。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出售自身产品,甚至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用高额利润吸引银行理财人员,银行理财人员利用自身的角色身份取得客户信任。但这一类产品隐藏了很多风险,甚至没有具体投资方向而只是一种非法集资手段,最终使客户的本金蒙受巨大损失。
(二)制度风险
银监会在2005年9月就发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期间又相继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直至2011年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在遵循银监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国各商业银行也有自身的个人理财相关管理办法。但金融风险案件仍层出不穷,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商业银行支行作为理财业务直接办理者,产品直接销售者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身银行相关制度的执行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并未受到银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直接监管,商业银行支行理财业务往往疏于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造成风险案件高发。在履行相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并不能够满足金融市场不断创新的需求和应对各种新增风险的要求。支行作为面向客户和产品的直接窗口有必要建立自身的制度,学习并应用本机构的相关理财制度,以在制度层面规范理财产品的推荐和销售。对于制度风险的有效防范能够较规范和严格的避免或减少相关风险造成的预期损失。
(三)信誉风险
商业银行支行网点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支行理财业务的开展与其长期积累的银行信誉密不可分。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相应风险进行充分提示,或出现非法销售的现象,一旦出现无法如期兑付的情况,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就会直接影响到销售支行的银行信誉和品牌形象。一旦触发支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的整体信誉风险也将会受到波及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面临客户的投诉,造成法律纠纷甚至造成一些群体性事件或挤兑风潮。良好的声誉可以造就一家支行,形成口碑相传的品牌形象,但声誉风险一旦被触及,支行的整体业务开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支行的法律风险往往是由于客户投诉或由于操作或销售不当引起客户纠纷而造成的。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不当或违规销售往往会造成客户投诉和纠纷。一旦支行网点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对相关信息提示不全或披露方面未做到位,都会导致客户未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产品信息而造成资金损失。另外,柜台人员在对具体产品进行操作时,如操作不当,或银行系统出现故障,会引起客户的产品不能准确购买,进而错过投资的机会和丧失资金使用的权利。目前商业银行支行面临最多的法律纠纷是由于支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不当或产品以往业绩描述不真实造成的。为了取得客户信任和实现产品销售,支行理财销售人员往往注重强调产品的高收益和固定收益属性而对产品风险提之甚少,造成对产品风险提示不到位,进而引发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产生往往还会引发其他风险,如银行信誉风险等。
(一)规范支行理财人员风险意识,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
支行理财人员在日常的理财工作中直接面对个人客户,理财人员拥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将风险防范理念传导至客户的关键。但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支行的理财人员及管理者往往存在事前轻防范、缺乏防微杜渐、见微知著的风险管理误区。往往是风险真实地发生在了本网点,才会慌忙应对,事后追究。同时,基层网点管理者往往存在注重业务经营、增加利润、扩大业务规模,而轻视支行内控风险、管理风险等现象。
首先,理财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要从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规定开始,同时包含所属商业银行总、分行的相关文件规定。同时,支行应通过理财人员自我学习、组织统一学习、分组讨论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方式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加强支行理财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支行自身应构建自身健康的企业文化。将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推行至每一位员工,而不仅仅是理财部门或管理人层面。积极建立和谐的支行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使风险防范成为支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崇风险管理文化,增强理财人员风险控制的责任感,避免道德风险。
(二)培养和加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支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实现自身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稳定金融秩序和向金融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的责任。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个人客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风险防范就显得更为重要。个人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的消费主体,除了咨询专业人员以外,更多的还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从商业银行支行角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客户提高自身的理财风险防范意识,例如支行定期面向个人客户开展加强理财风险防范的宣传和讲座,还可以利用相关风险案例进行风险分析,制作视频等方式向来行客户或周边居民进行宣传。商业银行支行还应对本行个人理财客户进行定期的电话回访,了解其产品购买情况以及对当前理财风险进行有效提示等。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整体理财风险防范意识是有效避免理财风险的根本方法之一。
(三)建立支行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来说,一般来说都会设立单独的风险部门,同时与审计部、投行部、市场部等相互配合、协调和监管,起到相互协助和制约的作用。对于具体操作个人理财业务的支行来说,建立支行自身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使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顺利开展,也可以使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直至降至最低。
(四)加强专业理财队伍建设
对于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来说,一支专业的个人理财经理队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对理财经理的考核包括道德水平、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同时,支行理财经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支行自身还应注意建立自己的理财经理培养考核机制,才能够保证支行理财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加强支行客户服务流程建设
商业银行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除了在规章制度、内控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加强系统化规范以外,应该着重重视操作风险,而操作风险可以在加强支行客户服务流程建设方面加以改进和规范。个人客户理财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理财规划、产品推荐、后续维护以及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整个理财程序是复杂而精细的,只有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有效运用客户管理管理系统和原理才能够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促进支行理财业务发展,提高客户忠诚度,有效降低业务风险。
首先,严格把关客户风险评估环节。第二,支行理财人员在介绍和推荐产品使应做到信息的准确披露。第三,支行理财部门应注意对客户的长期维护。第四,畅通客户意见渠道,完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第五,商业银行支行针对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可以利用已有风险案例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典型风险案例,加上平时业务中不断暴露的风险问题建立支行自身的风险案例库,定期开展理财人员讨论,增强理财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清晰的了解日常业务的风险所在,分享有效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在现实案例中形成支行自身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此方式,构建支行理财部门自身的风险案例库,以保证支行理财部门稳健和持续的健康发展,是建立自身风险防范文化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卫群.JS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09.
[2]王立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 2010.
[3]杜会娇.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2013.
[4]周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