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概述

2016-03-21 03:15:19李银辽宁大学商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性情绪理论

李银 辽宁大学商学院



理性情绪概述

李银 辽宁大学商学院

摘 要:情绪,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掌握区分辨别情绪、科学管理情绪的方法,对于有效调节情绪、确保情绪理性尤其重要。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理性情绪做出系统梳理和阐述。

关键词:理性 理性情绪

一、情绪的内涵及其功能

“情绪”一词出自拉丁文“emotum”。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情绪的内涵做出了界定。阿诺德雷斯(Arnold,M.B.,1960)认为,情绪是一种趋向知觉有益性、离开知觉有害性东西的体验倾向。扬(Young,R.,1973)认为,情绪是一种神经中枢在感情上的“紊乱”反应。利珀(Leeper,R.W.,1973)指出,情绪是一种积极力量,具有动机性和知觉性,对行为有组织、维持、指导作用。拉扎勒斯(Lazarus,R.,1985)认为,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邵郊(1987)认为,情绪是人们体验到愉快、悲伤、恐惧、憎恨、忧虑等的意识状态。

情绪的发生需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即:认知评估,身体反应,感受,表达,行动的倾向。情绪的构成要素决定了情绪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人类的感情性功能随需要不断进化发展,并逐渐成为适应生存的重要手段。第二,情绪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绪的动机作用既体现在对内驱力的放大作用上,又体现在人类的高级目的行为和意志行动的驱动作用中。第三,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驾驭认知的行为,使有机体对环境信息做出最佳处理。第四,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重要手段。情绪通过独特的无词通讯手段,实现信息传递、情感联结和人际沟通。

二、理性情绪的内涵及功能

理性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的本质是否定与怀疑。理性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冷静的态度、全面的认识、详细的分析、后果的预知、心理素质的要求、多种后备计划方案。理性情绪则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后,理智的思考前因后果,并据此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一种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人们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理性表达情绪的一种能力。

理性情绪对人的认知和行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地探求真理的活动,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才能使人做出理性决策,产生理性行为。第二,解释作用。理性情绪可以使人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事件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进而得到积极正面的自我解释。第三,预见作用。理性情绪可以抑制人的非理性思维,使人保持冷静并对事件的发展态势做出合理预见。

三、理性情绪的理论基础

理性情绪的相关理论主要有“情绪认知理论”和“选择性注意理论”,这些理论为理性情绪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基于对刺激物或刺激环境的评价,并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沙赫特(S.Schachter)提出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拉扎勒斯(Lazarus,R)提出的“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人要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也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评价,进而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西米诺夫(Siminov,P.V.)提出的“情绪的认知--信息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与认知、信息有着重要的联系,主张情绪(E)等于必要信息(In)与可得信息(Ia)之差与需要(N)的乘积,即:E=-N(In-Ia)。

所谓选择性注意,即忽略外界环境中无关信息,优先选择特定信息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特征整合论是选择性注意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滤器模型强调对注意信息的加工,指出为了解决外界信息量大与人的神经系统能力有限间的矛盾,需要对信息加以过滤调节。衰减模型强调对未注意信息的加工,认为未注意刺激不是完全被过滤掉,只是强度减弱且难于识别。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所有未被注意到的刺激都可进入人的感觉器官进而进入高级加工阶段,注意只会对重要的刺激做出反应进而产生作用。特征整合论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后期的特征整合阶段。其中,前注意阶段弱化对知觉的注意,而在整合阶段强调对知觉的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斯托曼. 情绪心理学[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

[3]黄晓峰. 情绪对个体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0:17.

[4]林大有.情绪的管理[M]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7

[5]阿尔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绪[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乔建中.当今情绪研究视角中的阿诺德情绪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02-305.

[7]刘志华,陈彩琦,金志成.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认知神经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

猜你喜欢
理性情绪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