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区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3-21 17:17吴晓琳
重庆行政 2016年1期
关键词:江津新区全市

吴晓琳

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在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根据五大功能区的定位,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是成渝经济区重庆板块城镇群的重要支撑点,其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发展新区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5万亿元,年均增长18.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GDP占全市比重达到35%。围绕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本文着重对城市发展新区的发展成效、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浅析,以谋求城市发展新区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2013年以来,城市发展新区围绕功能区域划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例不断提高,在五大功能区域中占据领先地位,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的定位得到有力体现。

1.GDP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城市发展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30亿元,占全市的33.4%,同比增长13.3%,比全市快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在五大功能区中处于第一位;2014年,城市发展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17亿元,占全市的33.1%,同比增长11.5%,比全市快0.6个百分点,总量仍然处于五大功能区第一位,增速处于第二位,比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慢0.2个百分点。2015年1~9月,城市发展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90亿元,占全市的33.7%,同比增长11.7%,比全市快0.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处于五大功能区第一位。

2.工业经济集聚性更强。2013年,城市发展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167亿元,占全市的39.1%,同比增长16.0%,比全市快1个百分点,总量占比和增速仅分别落后于都市功能拓展区0.9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处于第二位;201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34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保持在39.1%,同比增长14.2%,比全市慢0.4个百分点,总量占比和增速在五大功能分区中的位次与2013年持平,仅落后于都市功能拓展区之后,位列第二。

3.投资总量最大增速最快。2013年、2014年、2015年1~9月城市发展新区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分别完成投资达到4278亿元、5197亿元、429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38.2%上升到40.6%,提高了2.4个百分点,在五大功能区中投资总量大,占比最高;从增速上看,2013年、2014年、2015年1~9月城市发展新区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6.2%、21.5%、21.1%,比全市分别快6.7、3.5、3.8个百分点,同时也是五大功能区中增速最快的区域。

4.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13年城市发展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5376万美元,同比增长13.9%,总量占全市的6.9%;实际利用外资142124万美元,总量占全市的17.1%;实际利用内资1841亿元,同比增长2.8%,总量占全市的30.6%,位列五大功能区第一位;2014年城市发展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36772万美元,同比增长12.9%,总量占全市的5.6%;实际利用外资148250万美元,总量占全市的13.9%,比2013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内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28.0%,增速比2013年提高了25.2个百分点,比全市快7.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32.5%,总量位列五大功能区第一位。2015年1~9月城市发展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33595万美元,同比增长10.3%,总量占全市的7.3%;实际利用外资85379万美元,总量占全市的17.1%;实际利用内资188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比2013年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比全市快5.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35.1%,总量位列五大功能区第一位。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

城市发展新区含12个区,总面积2.32万平方公里。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定位,城市发展新区被定位为全市未来城镇化主战场,承担着对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配套服务和功能分担,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辐射带动和承接人口转移,是大都市增长极,形成大都市区功能互补、产业协作的一体化联动区。作为全市城镇化的主战场,城市发展新区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以市委、市政府“1个意见+1个重点规划”(即《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城乡互动、产城融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化水平、质量、效率的同步提升。

一是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联动主城、传递周边”作用。重庆三环高速江永段、铜永段等相继建成通车,三环高速西半环全部建成,串起了成渝、渝蓉、渝遂、渝泸、渝武五条射线高速公路。合川至重庆城际动车班列正式开通,成渝复线高速、渝永高速、江习高速、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沿江高速、成渝高铁、渝万城际铁路、渝黔铁路新线、江津珞璜铁路综合物流中心、珞璜枢纽港、永川港口等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延长线跳磴至江津段、大学城至璧山段开工建设,江津、长寿、涪陵等区“水、公、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或加快建设,为城市发展新区突破“瓶颈”,打通关键节点,主动对接主城、融入主城,提升对内对外互联互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组团式发展思路,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城市发展新区扩容提质,积极打造围绕重庆主城的城镇集群。各区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重并举,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江津滨江新城、大足海棠新城、璧山绿岛新区等新城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推进城市发展新区加速扩容。加快推进道路、管网、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商业等基础实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江津鼎山公园、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永川兴龙湖公园等城市主题公园建成开园,有效提升了一座城市的宜居宜业品质。江津区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璧山区、荣昌区分别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永川被评为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城市、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三是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彰显地方特色,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各区以中心镇、特色镇、农民新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村镇建设提档升级。江津白沙镇、大足龙水镇等36个镇荣膺全国重点镇(占全市总量的40.5%),江津中山古镇获评第三届中国最美小镇(重庆唯一),大足宝顶镇荣获全国特色镇最佳案例奖,璧山璧城街道天池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江津区塘河镇硐寨村、大足区玉龙镇玉峰村等11个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4年底,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达1079.19万人,比上年增加17.15万人;城镇人口达608.15万人,比上年增加25.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3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其城镇化进程比全市高出0.23个百分点。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当前,我市正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着力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每周3班常态开行并开通回程货班列,“渝深快线、区域联动”成功运行,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开通涪陵—丰都—石柱等7条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403公里,“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建成渝利等铁路项目,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35公里,铁路枢纽日渐成型。轨道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形成,通车里程增加到170公里。铁路枢纽加快建设,渝黔铁路货运专线建成通车,火车北站扩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怀二线、黔张常铁路顺利开工,铁路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运量达到1.5亿吨。

城市发展新区地处我市都市功能区与川、黔板块粘连融合的核心地带,是我市融入国家战略新格局的“联动纽带”,也是我市加快“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建设的“战略平台”,近年来,正通过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联动主城,强化周边”的战略作用。一是积极构建融入主城的便捷交通体系。江津鼎山长江大桥、云篆山隧道建成通车,重庆主城至江津、璧山、铜梁等三条都市快轨项目开工建设,涪陵开通往返重庆主城动车5对10趟,各区县融城交通更加快捷,联动周边优势更加突出,基本实现半小时主城的通勤距离。二是积极构建联动周边的快捷交通体系。三环高速江永段建成通车、江綦段有序推进,渝习高速、成渝复线加快建设,合璧津高速即将开工,新增渝长、渝黔、渝武等对外高速公路复线通道,津永快速干道列入规划,基本形成紧密联系主城、联通两翼的高速公路网骨架。三是积极构建通达市外的顺畅交通体系。渝习高速公路江津段开工建设,渝黔铁路新线迅猛推进,渝泸高速江津段建成通车;涪陵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涪陵至“北上广”朝发夕至成为现实;永川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顺利推进,渝永高速开工建设,成渝高铁已经竣工,通用航空机场、永泸高速、永川港口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发展新区铁、公、水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五大功能区战略,更加明晰发展思路

重庆主体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明确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人口疏解和功能分担”重要区域,为城市发展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力支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劲头大增。战略实施近三年来,城市发展新区各区立足五大功能分区,紧紧围绕重庆赋予的不同发展任务,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发展定位。如:江津推进“一五七六”发展思路,璧山实施“三区一美”战略,永川全力做好“园区”和“城区”两篇文章,合川围绕“三大奋斗目标”等。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江津、合川、璧山等区坚持“融城、扩容、提质”并重并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彰显城市建设个性化、差异化特色,突出“城市建设年”重心,着力提升精品魅力城市形象。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稳步有序推进新城区发展,坚持高层次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现代化精品新城。加快城市综合体、综合管网、园林绿化、社会事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居住小区。改造提升完善老城区服务功能,密切组团之间的交通联接。统筹推进重点中心镇、特色中心镇和其他建制镇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推动数字城管,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三)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较快增长

面对全国和全市投资增长放缓的压力,各城市发展新区坚持既抓当前又谋长远,进一步加大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等投资,促进产业、人口、资源要素流动,千方百计拓展融资渠道,强化项目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保持了投资的较快增长,着力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力。一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深入贯彻落实“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国家系列重大投资政策,全力加快规划项目落地和实施;全面做好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和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对接,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规划向城市发展新区倾斜。二是积极畅通与主城的连接。城市发展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力求加快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意见,重庆至合川市郊铁路、三环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畅通与主城和相邻区间的连接。三是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切实做好PPP项目的总体规划、综合平衡和储备管理,建立并联审批机制,同时,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整合政策资源,以资金为抓手,推进相关重点领域PPP项目推介工作。2015年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0.4亿元,占全市的40.6%。其中工业投资2135.0亿元,占全市的60.8%;房地产投资631.8亿元,占全市的23.3%。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拉动了区域经济较快增长。

(四)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人口加快转移

各城市发展新区紧紧围绕“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人口疏解和功能分担”的重任,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原则,着力打造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工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承接重庆主城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新兴产业,并注重工业园区内配套学校、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吸引了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及两翼地区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发展新区就业、创业和居住,有效承接了人口转移。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城市发展新区始终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深化改革谋发展,锐意创新稳增长,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有序有力。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指导,加快建立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积极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努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建立“创新、实干、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如江津区、永川区、长寿区等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城市发新区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增加值2921.26亿元,同比增长22.46%,对全市的经济贡献率达65.4%。二是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弥补了城市发展新区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出台城市发展新区2014年至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统筹布局跨区县的铁路、高速路、国省道干线、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的建设。2014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发展新区的投资增长近22%,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如江津区珞璜综合物流枢纽、荣昌县黄金坡二甲医院等,均已成功采用PPP模式建设,对投融资模式作出有益探索。三是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创业活力。以方便企业办事、简化登记手续、降低行政成本为出发点,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由工商、质监、税务等三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号,改为统一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同时,在落实注册资本金认缴登记制度、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先照后证”制度改革和推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探索,极大地推动了民间投资。据统计,截至目前,城市发展新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1万户,注册资本突破4746亿元,释放了创业活力。四是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在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等改革上探路。2014年以来,发展农民合作社2668个,以“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流转土地2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2%。积极培育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财政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2682个,培育家庭农场2317个,壮大农业企业2506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679个),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79个。量化确权,完善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不断探索宅基地退出与利用、基层民主治理与决策、政策叠加与平衡等五大基层治理机制,目前长寿区、江津区等已完成了清产核资和部分村社的股权量化,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5个,实现产权交易235宗。“三权”抵押融资进展顺利,累计实现抵押融资230亿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效显现

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大口岸、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城市发展新区与重庆主城、城市发展新区之间,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互联互通得到极大改善。各区为在建设长江经济带过程中有所作为,均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璧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获审批,江津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港区,并且随着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和珞璜千万吨级长江枢纽港项目的加快推进,江津即将成为“渝新欧”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五个决不能”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精神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五大功能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利用环境承载力,严格执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治理,保护长寿湖、玉滩湖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将金佛山、四面山等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森林公园核心区、重要水源地划定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维系功能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强化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合川区、江津区、璧山区的26个乡镇执行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影响区”对应排放限值,加大次级河流和湖库综合整治力度,强化跨区域、流域的联防联控与交流合作。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江津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验被全国推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创建,璧山区着力打造“深绿城市”并将观音塘湿地公园打造成重庆市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永川区着力打造“三湖生态城”等,为重庆市全面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主要困难和挑战

在全国和全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背景下,城市发展新区的发展也很难独善其身,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承担了“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人口疏解和功能分担”的重任,尤为作为重庆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融入主城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互联互通的快速干道、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与实现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重要交通干道建设推进缓慢,阻碍了城市发展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城市功能互联互通、联动发展。

(二)资源要素禀赋与承载产业人口转移压力不相匹配

城市发展新区是承接重庆主城和两翼地区人口转移的主要区域,需要市委市政府在土地、资金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但目前全市尚未建立人口集聚与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相匹配的政策机制。受土地、地方财力等影响,许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无法落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和人口转移进程。

(三)房地产业运行发展仍然十分困难

2014年以来,城市发展新区房地产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房市总体较为疲软,房地产开发业风险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压力不断增大,财政税收增长放缓,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1~10月,城市发展新区的房地产业仅完成开发投资703.9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47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9%,尽管商品房销售情况与去年同期和今年一、二季度相比有所好转,但存量商品房却大幅增长,1~10月,城市发展新区已竣工商品房待售面积5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3%,比2014年同期净增145.4万平方米,增长8.4%。

(四)市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各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加大了区县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如江津在渝黔铁路新线、珞璜铁路物流枢纽、珞璜枢纽港等国家及市级重点项目中已投入资金50亿元。

(五)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据市城乡建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发展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部分区的内部交通路网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市5.6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部分区的城镇综合管网存在数量不足、管线老化等问题,有的区供水管网密度仅为5~6公里每平方公里,较东、中部发达城市明显偏低。部分区中心城区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基本完备,但是向村镇延伸还不够,垃圾收运系统较为陈旧。部分区的产业园区的物流网络覆盖水平较低、服务能力较弱,园区与邻近区县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有待进一步顺畅,水电气等能源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增强。

四、几点建议

推进城市发展新区的创新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深入贯彻落实好市委四届三、四、五、六和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进一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着力构建和完善法治体系,为创新发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依托科技创新动力促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城市发展新区“四化”深度融合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由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建议市委、市政府从以下六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一)加快推进城市发展新区间互联互通设施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化城市发展新区与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之间快速干道、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合璧津高速公路、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市效铁路、小南海长江大桥、珞璜千万吨长江枢纽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城市功能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升重庆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功能和规模相匹配的城市空间载体。

(二)加大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资源的倾斜支持

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完善城市发展新区承载人口产业转移与资源要素相匹配的政策机制,加大土地供给和资金补助,加快城市发展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加大对一般小城镇和农民新村等聚居点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农业人口就近市民化,促进城市发展新区更好地承接两翼地区人口转移和主城九区产业转移。

(三)加紧研究出台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房地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产业链条最长,覆盖区域之广,涉及群体之多,地方财政的贡献最大,其运行健康与否高度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建议市委市政府结合市情,尽快研究深化相应政策保障措施,积极应对和深化房地产存量,有效调控增量,从税收制度、市区两级财政体制、土地供应、银行信贷融资、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化解矛盾风险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解决房地产业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有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合理、平稳、健康发展。

(四)加快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口岸建设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夯实开放平台,强化区域合作,努力提升城市发展新区内外开放水平,建议市委、市政府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加快涪陵、江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的创建进程,积极争取设立海关和检疫检验机构,真正提高城市发展新区的开放水平和经济竞争力。

(五)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根据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全市城镇化主战场的定位,按十八届五中和市委七次全会精神要求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优先,走绿色惠民、绿色发展之路。

(六)加强市级重点项目资金融通支持力度

建议按中央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尽快研究出台对城市发展新区加快发展的机制和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市级重点项目资金融通方面(如市政债、土地资源匹配等)的支持力度,对区县承担的配套资金加大补助,减少资金缺口,减轻区县财政压力。

作 者: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江津新区全市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