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 宋维才
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研究
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 宋维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承载着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以及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任。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走军民融合的国防教育发展道路,深化国防教育改革,从完善国防教育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创建军校共建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等方面,创新国防教育模式,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拓展新路径。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军民融合 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深化国防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近3000万。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群,对全面加强国防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培养军队专业人才,以此在源头上提高军人的能力和素质起点,实现寓军于民。军队在地方普通高校实行的国防生、征接兵制度的改革以及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直招士官制度,都是军民融合思想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承担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以及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任。因此,相关单位应充分发挥军队的军事训练、管理等资源优势和地方高校的智力人才优势,加强军民融合,切实发挥国防教育功能,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教育模式。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国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国防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指导、监督与评价,切实提高国防教育质效。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国防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国防教育具有教育和国防的双重属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普通高校成立军事教研室,与人民武装合署办公,兼有行政职能和教学职能,统筹协调、管理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从而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国防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好入口关,在每年军队转业干部特别是军队院校转业教员队伍中,挑选管理人员和军事教师,设置一定的选拔与考核标准,从源头上提高国防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国防教育可以走军民融合的路子,在军队和普通高校共建的基础上,协调军队优秀教官为高校培养国防教育专门人才。
2.设立国防教育学科,实现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高校应改变国防教育是“集中军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将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实现全时空、全过程育人,从而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发挥国防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二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借鉴国外国防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需求,尽快在条件成熟的大学设立国防教育学科,并试点国防教育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教育,从而实现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持续发展。三是,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可以设置预备役军官训练团,实施全程国防教育模式,多层次、多角度强化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给预备役军官训练团中的优秀毕业大学生授予预备役少尉军衔,从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3.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开展国防教育评价是促使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有效举措,可以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促进高校从根本上重视国防教育,促进国防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但要加强对高校落实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制度的监督,还要将国防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评价之列,定期同有关军事部门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展开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军事教育,这是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基本依据。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普通高校应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防教育工作。
1.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明确国防教育目标
国防教育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强化其组织纪律性的有效手段。普通高校要把国防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军事课程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高校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体系,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安全问题。高校要结合专业特色,加大军事类专业选修课比例,积极将国防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渗透,从而使军事课内容丰富、具体、生动、深刻。
2.创新教学手段,完善国防教育方法
一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要灵活运用启发式、双语式、讨论式、热点辩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军事技能训练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当地驻军军营实地参观,近距离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高校要将消防逃生、反恐防暴演练等具有时代特色、紧贴现实生活需要的训练项目融入国防教育课程,增强军事教育的吸引力和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浸润、精神的培养和观念的塑造。课堂教学中,教员可以广泛开展国防专题讨论或辩论活动,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1.发挥军队院校人才队伍优势,为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供师资力量
军队院校有高学历、军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官队伍。因此,军队院校与地方高校相互融合,开展国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职能优势,实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军民融合。高校可以聘用军队院校没有课程的高年级学员担任教官,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军校学员与大学生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容易产生思想碰撞和交流,双方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发挥部队训练载体优势,提高国防教育活动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部队具备完善的军事训练设施,可以作为地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部队军事训练基地同时容纳军事训练设施装备、军事技能训练、军训教官外在形象等多种物化教育载体的功能,其营造的特殊军事化环境具有较强的国事教育价值。部队建设军事训练基地时,在保证部队训练效益的基础上,还应坚持教育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原则,不断赋予国防教育新内容,将其及时充实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从而促进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发挥普通高校智力优势,为部队培育更多高学历人才
普通高校具有充足的智力优势,因此可以在军民共建、校军共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帮助和支持部队建设。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师资,组织各种培训班,帮助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帮助官兵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官兵素质。大学生可以主动帮助军人子女补习功课。部队进行抗震、抢险救灾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行动时,可以组织高校大学生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采访、拥军联谊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军人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促进国防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1.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强化国防教育的渗透性
为实施国防教育和控制新闻导向,地方政府和部队要注重发挥军队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以达到宣传国防与军队的目的。电台、电视台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应融入军事教育,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对军人价值的认同感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军队出版的各类不涉密的文学作品、书籍等可以赠阅的方式,发往普通高等院校。同时,军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电视、文艺演出、娱乐晚会、军事游戏、媒体等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不间断的教育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树立报效祖国的观念。
2.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实施全时空渗透的国防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教育实效性的标志性措施。因此,普通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构建网上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专题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国防教育课堂”,开设“国防理论释疑”“专家访谈”“军事沙龙”等栏目,使国防教育内容立体化、教育手段多样化,拓展国防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国防教育的立体化和时效性。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国防文化的感染力
一是,高校要充分开发校园宣传栏、广播站等文化设施,推动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营造学生关注国防、支持国防和献身国防的校园国防教育氛围。高校要适时组织升旗、党员团员宣誓等仪式,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展定向越野等军事体育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高校可以开展国防教育征文、国防知识竞赛,推动日常国防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历史、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勇。
高校要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较好地巩固日常国防教育成果。
1.利用纪念日和社会实践进行日常教育,巩固国防教育成果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共同完善双拥共建活动,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功能,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深化日常国防教育成果。特别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军营开放日等时间,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图片展、签名仪式、演讲、歌咏比赛、听战斗英雄讲故事等不同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巩固日常国防教育成果。
2.使用大学生征兵入伍政策,宣传国防教育,为军队储备后备力量
普通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时机,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防观念。这是高校进行日常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从人才培养状况看,大批青年大学生应征入伍可以提高部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为部队补充新鲜力量,提升国防后备力量水平,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惠及军队建设。
3.以扶持大学生社团为国防教育抓手,释放学生的表现欲
日常国防教育中,高校必须把指导、扶持“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日常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巩固国防教育效果。
国防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国防教育委员会、军队、教育系统的事,要立足军民融合的视角,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完善政府、军队、社会、学校、家庭“ 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组织体系。因此,国防教育要以军民融合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活动,教育和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勇,使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1]郑 宏.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关雅囡.军民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再思考[J].法治与社会,2011
[3]赵志川,王 英.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J].教育与职业,2012
(本文系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151139)
ISSN2095-6711/Z01-2016-09-0051
宋维才(1974— ),男,山东省莒南县人,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防教育、处突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