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翻译能力校企合作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03-20 19:51胡海峰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校企评估文本

胡海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大学生翻译能力校企合作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胡海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不同于以往只重实践不重理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本研究以二语习得和翻译教学理论为框架,探讨翻译人才的校企培养模式和途径。协同理论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可能,翻译能力理论为校企分工提供依据。需求评估是校企合作的起点,并贯穿合作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翻译能力是校企合作的导向和目标。企业文本作为一种辅助文本,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更是校企合作编写翻译教材的重要资料来源。企业评估是对学校课堂评估的延伸,企业是评估的主体之一。

校企合作;协同;翻译能力;企业文本;企业评估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各大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纷纷与企业合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展开合作。翻译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翻译人才的培养始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企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市场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充分认识到翻译的实践性和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故而,校企合作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有学者在翻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杜洁、牟磊探讨了校企共建翻译实训基地,合作培养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2];徐恒振提出了“校企共建翻译实验室”的建议,并探讨了其可行性[3];陈艳粉从翻译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的角度做出研究,认为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4]。这些研究的共同点在于: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改革翻译课程体系、创建翻译实践基地。这几位学者一致认为:校企合作是一条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如蔡辉、张成智总结:“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缝隙。”[5]

但是,过往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对于“翻译能力”并没有明确定义,且大多数停留在合作的实践层面,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规律性,也忽略了对翻译教学理论的梳理和应用。翻译教学毕竟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离不开二语习得和教学理论的支撑。本研究尝试将翻译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与校企结合的实证方法结合起来,探讨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校企培养方式。

1 协同:翻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可能性基础

“协同”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之一。在二语习得和学习的过程中,“对话双方相互协调,交互启发,默契配合,从而相互理解话语意思。这种说话者因互动而产生的大脑认识状态契合就是协同。”[6]“对话者之间的互动配合促使他们在词语的选择上相互适应并利用,因而常常重复对方用过的语言结构。”[6]可见,协同发生在情境模式和语言结构两个层次。在语言专业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听说互相协同,以听促说;读写互相协同,以读促写。而听说读写的教学,又最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很明显,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两种协同提供了良好的发生环境。但协同不仅发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发生在企业的实习环境中。

翻译涉及到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包括对目标语言的学习和习得,因此,协同理论同样适合于翻译教学。在企业,学生接触到的是某个实实在在的行业或领域,因此,他们必须了解这个行业的专门知识,尤其是行业术语,方能展开翻译工作。很明显,相比学校,企业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那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和表达方式。而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又反过来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亦因此得到提升。这个循环,何尝不是一种“协同”。

2 需求评估:校企合作的起点和基础

2.1翻译课程的需求评估理论

李德凤认为,翻译教学涉及到的需求评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需求评估检验学生翻译能力(translational competence)实际到达的水平、翻译情境(translation contexts)、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的需求、学生希望通过翻译课程达到的学习目标等;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需求评估是一个做决定的过程:当确定好学生的学习需求之后,就需要对这些需求的优先性进行排序,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方面做出调整。需求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7]。

2.2需求评估理论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

需求评估是双方面的。以校企合作的前期为例,一方面,学校要评估企业的用人需求,尤其是企业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否达到企业的需求。双方就各自的评价结果进行交流,做好沟通工作。需求评估即需求分析,要“以采集信息为主”[8],这些信息将告知学校和学生企业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企业的这种客观需要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差距。同时,学校和企业都要想办法了解学生的愿望,即他们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只有弄清楚这些需求,学校才能确定授课计划和教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企业才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

3 基于翻译能力理论的校企分工合作

3.1翻译能力概述

翻译能力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培养目标,所有的合作形式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展开的。苗菊在综述和分析西方学者对于翻译能力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之上,将翻译能力划分为三个范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9]。苗菊的这个翻译能力结构划分涵盖了翻译过程中所必须的认知、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各方面能力,兼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故用作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中的分工方式将以此翻译能力理论为依据。

3.2翻译能力与校企分工

认知能力是人类一切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翻译能力的核心成分。虽然,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实习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大部分还是先天性因素决定的。而语言能力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培养目标,学校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展开。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翻译技巧的传授,也是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同时,学校还会开设相关课程,如英美概况、语言学等,培养学生的语用知识和文化意识。

就企业而言,一方面,企业提供给学生应用和检验语言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交际能力虽然也是学校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与学校相比,企业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置身于企业的工作环境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这种人际交往,就翻译活动而言,包括与翻译活动的赞助人(给学生分配翻译任务的企业员工或部门)、译文读者的互动交流、为顺利完成翻译任务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如向员工请教专业知识等)。同时,作为翻译活动的交际者之一,学生还要熟悉企业文化背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等。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学生和企业员工是交际活动的主体,企业要给学生以引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会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例如,如何翻译企业新研发出来的产品,就需要学生结合产品的特性并考虑受众的文化习惯来进行创造性翻译。

应鼓励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实习机会熟悉企业的生产或者经营,获取翻译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在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企业提供相关翻译服务。企业也可派遣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和学校教师了解具体行业、部门的运作流程、产品特性,向学生和教师传授企业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加深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翻译教和学的效率。

4 翻译教材的校企合作开发:从辅助文本到企业文本的构建

4.1辅助文本

B.Nord (2002)提出了辅助文本(auxiliary texts)的概念:辅助文本是指那些并非出于翻译目的但是又可以服务于译者翻译活动的参考资料,包括前期译文(previous translations)、背景文本(background texts)和平行文本(parallel texts)。参考前期译文,译者会发现前期译者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常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因此,可以获得翻译方法上的指导。背景文本则为译者提供了相关的语用信息,包括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行业伦理等。这些语用信息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所以,也成为译者的好帮手。平行文本是指目标语中未经翻译的真实文本,主要为译者提供文化信息和语言信息。正因为每一个平行文本都属于一个特定的语篇类型,所以,译者在翻译属于这个特定类型的目标语语篇时,可以参考这个平行文本,在文本风格和语言(如习惯搭配、成语、措词等)方面获得帮助[10]。

4.2辅助文本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

很明显,每个企业都能提供以上三种文本,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企业会有一些已经翻译好的合同、产品说明书、规章制度等,这些都属于前期译文。而那些未经翻译的合同、产品说明书、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则属于背景文本和平行文本。为方便起见,我们暂且将这三类文本合称“企业文本”。企业文本是学校无法提供的,研究这些文本,对于学生的翻译活动是大有裨益的。

企业文本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企业实践之间的桥梁。来自企业的这些文本语言真实、地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正确、地道的语言输入,实现相关术语的习得与协同,而且其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学校也可以搜集企业文本作为翻译教学资料,与企业员工一起,利用这些企业文本编写翻译教材。

5 企业评估:课堂评估的延伸

传统的教学评估都是从学校的课堂之上搜集学生信息。“课堂评估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它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二是为学生所在的学校和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11]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教学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者都以描述学生进步的整体情况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评估形式较为灵活,多为教学过程中的评论、座谈、采访和小测验等;而后者的评估形式比较固定,多为教学结束时的考试[11]。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课堂评估可以延伸到对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主要由企业导师和学生自己来完成。我们将这种评估称之为“企业评估”。课堂评估和企业评估是两个相互衔接、互相循环的过程。

在学生完成学校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估,以检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具体到翻译专业或者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中的知识技能两方面进行评估,例如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堂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学生能否进入企业实习的重要依据,并被反馈到企业。

企业评估不仅要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评估学生的交际能力。如前所述,苗菊将交际能力划分为三部分:技能知识(包括翻译策略、技巧的应用),主题内容知识(包括企业翻译的目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以及企业文化等),接受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技能知识的评估主要由学校的课堂评估完成,后面两部分(主题内容知识和各种能力等)则由企业评估完成。企业评估的主要评估形式是形成性评估。企业评估的结果也将反馈到学校,以便学校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做出相应调整或改变。

6 结语

本文以协同理论、翻译能力理论、需求评估理论以及辅助文本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应用型高校翻译人才的校企培养模式,提出了企业文本、企业评估等创新性概念。学校和企业都是翻译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要场所,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校企合作的主导方向。具体的校企培养模式如下:其一,学校与企业以学生为中心,对彼此需求做出评估;其二,企业与学校就翻译能力的不同层面进行教学分工与合作;其三,利用企业文本,一起开发翻译教材,帮助学生实现协同,习得翻译所需的术语;其四,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负责课堂评估,企业做出企业评估,双方就评估结果互相沟通,为日后的教学和实习做出调整。本研究不仅有助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对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7-60.

[2] 杜洁,牟磊.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城市型大学高素质产业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16.

[3] 徐恒振.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共建翻译实验室试点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5):87-89.

[4] 陈艳粉.浅谈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模式的构建——以台州学院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3(4):84-86.

[5] 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51-55.

[6]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7] 李德凤.翻译教学:需求分析与课堂设置[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11.

[8] 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9]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10] Nord C. Looking for Help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he Role of Auxiliary Texts in Translator Training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2007(1):17-26.

[11]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责任校对谢宜辰)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40

20160126

201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KA1514942);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协同创新模式下翻译人才的校企培养模式研究”;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40012)

胡海峰(1978-),男,湖北枝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语篇分析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7-0128-04

猜你喜欢
校企评估文本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评估依据
校企合作五反思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