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菊良(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初探
廖菊良(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到环境和能源的重要性,在建筑行业中,也将低碳绿色作为一种新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中。本文详细阐述了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标准、设计原则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旨在改善环境品质、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低碳绿色;建筑设计;实际运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给人居环境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人们也面临着能源危机问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低碳绿色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低碳绿色在建筑设计的实际运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所谓的低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规划者们也试图从“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原则入手,紧抓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环保;从建筑方案设计到竣工形成资源的高效利用率;采用适宜低成本的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新型的技术。力图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绿色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①要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节能是指利用多种方式减少建筑区建造和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以及CO2排放量;节地是指合理规划使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节水是指制定节水方案和采用一定的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再生水的利用;节材是指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环境保护是指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②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简单的说就是合理利用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保证在之后修建以及使用中能够让人们灵活使用。③要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建筑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们感受建筑低碳绿色的概念的同时,还要感受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文化,地方文化,体会到健康舒适、接近自然的美好生活。
3.1 生态优先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生态优先原则是在低碳绿色的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正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追求,通过摈弃当前城市发展的快速化节奏和粗放式模式,找到一条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使人们培养出健康的生活理念。除此以外,建筑规划设计中,有限考虑生态因素,包括土地、植被、河流等生态要素,充分利用生态的观念来协调居住区规划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3.2 系统关联原则
充分考虑到建筑以及建筑周边是一个整体系统。建筑物是一个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结构,从全面综合、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全区的开发利用方向与规划布局,建筑形态与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和防灾系统等等都是具有复杂紧密的联系,道路系统要考虑方便了人类出行;景观系统要考虑山河湖海、花鸟草木以及人文景观等;公共空间则包括医院,学校,商店等。建筑设计需要寻求各系统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低碳绿色的城市建筑。
3.3 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
所谓的技术融合主要是指传统技术,外国技术和高技术。传统技术是指对于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信息技术、节能技术与形态设计、生态设计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形式,不仅立足于当前的创新形式,还要在传统设计方法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的继承和发扬过去的生态技术。外国技术是指不仅要引入国外设计公司,还要善于运用别人的技术方法路线,不可盲目套用,只有立足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情况和特征,才能做到技术融合和地区特征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建设模式。高技术是指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增加智能化技术投入,引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3.4 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
人文的需求是指从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人们生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居交往氛围。正如马克思马克思认为人类的需求层次一共包括三方面,即发展、生存和享受。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低碳绿色也要符合以人为本。同时文化延续如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建筑文化形态,四合院、筒子楼等,往往能在建筑形态、街区肌理、景观环境中体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地域美学艺术特色,或者在空间和秩序的塑造中隐含城市的社会文化属性。
4.1 主体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主体朝向,气候条件和主体构型三个方面,主体朝向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采光程度和自然通风度为原则,尽量选择光源充足,通风流畅的方向可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选择建筑物的朝向;气候条件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已达到节能的优势;主体构型方面既要满足低碳绿色,同时还要注重美观性。
4.2 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以节材为原则,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可再利用和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材料;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合理选择建筑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可以在采用钢管混凝土钢制框架结构,让混凝土的抗压性以及钢材的抗拉性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减少浪费。
4.3 遮阳设计
对于一些建筑,空间的南向、西向的外窗应采用外遮阳措施。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除此以外要注意外窗遮阳所用的材料优化的问题。如挑沿、遮阳罩、遮阳板(隔热效果明显)以及遮阳设施所用的卷帘、内百叶、外百叶、反射窗帘等等。
4.4日照和采光
建筑的日照和采光房间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政策,就城市居住区而言按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规定每套住区必须有一个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要求建筑设计时,应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比较小时房间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1%。设置遮阳措施的同时,有日照要求的房间应满足日照标准。合理的利用太阳光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5 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风,类比于自然光的利用,自然风对于建筑设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改善空气流通,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还可以传输热量,尤其是夏季。在设计时,主要房间应该采用南低北高的设计原则,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有利于夏季自然风的流通。与自然通风紧密联系的就是窗户的位置,避免单侧通风,开窗位置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
将低碳绿色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如:满足低碳绿色的要求,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标准。同时也要有具有一定的设计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系统关联原则;技术融合和创新原则;人文和文化延续原则。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将低碳绿色的概念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去,包括主体节能设计,结构优化设计,遮阳设计,日照和采光,自然通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低碳概念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建筑行业当中,更加为人们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1]喻贵兵.低碳绿色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8.
[2]羊轶驹.绿色医院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4.
[3]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齐念一.低碳概念在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1.
[5]邢燕,高跃文,李明.基于低碳理念的CBD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以于家堡低碳示范镇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14.
TU201.5
A
2095-2066(2016)15-0145-02
2016-5-10
廖菊良(1980-),女,建筑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