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

2016-03-20 21:34:39曾全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双师校企

曾全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

曾全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应引入协同创新理念,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来解决:校企协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协同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协同开展工学结合实践课程开发,协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协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协同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不完善成为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01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文件,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协同创新成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战略[1],通过大力推进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深度合作,院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出人才培养过程中1+1>2的功效。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非常有必要对协同创新机制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 协同创新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概述

1.1 协同创新概念界定

2012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确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机制创新改革的总体思路。“2011计划”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有整体性和动态性两个特征。整体性是指若干个协同要素有机统一、集合,并不是单纯地叠加或机械地堆积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出1+1>2的效用;动态性是指协同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开放创新模式,院校、企业、科研机构间的沟通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协同主体通过有效沟通发挥出协同的最大效用。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指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在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辅助要素下通过协作、共享、融合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各方优势互补,发挥整合后的最大非线性效用,是高校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范式。

1.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概念界定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旨在加强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由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共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由学校内部的评估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反馈与调节系统等组成,各个组织部门相互分工、相互协作,共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外部质量保证体系通常是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专门机构,主要任务在于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2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缺失

规范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完成教学基本质量标准建设[2]。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监管所依据的根本制度。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对接不紧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缺失,没有导入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课改观念落后,导致教学实施无基本的标准可依据,教学组织随意性大。

2.2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技术落后且数量不足

目前,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企业生产装备更新速度加快,大量新工艺和新装备得到广泛应用。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受资金投入和院校本身建设理念与能力水平的影响,实践教学设施设备难以与产业发展同步更新,在技术水平上与企业实际生产所用的设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设备的数量也明显不足,导致学生训练时数不够,直接影响到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且素质有待提高

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素质已成为国家对高职院校师资的基本要求[3]。目前高职院校有一个生师比的基本要求,但对于理实教师的比没有标准,因此普遍存在实训教师数量不足,而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训教师数量更少。同时,大多数实训教师“双师”素质不高,缺乏丰富的企业经历,对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了解不多,职称、学历也偏低。

2.4 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或陈旧

实验课程教学大多以理论验证型为主,自主设计实验比例偏少。生产认识实习被简化甚至被取消,学生对行业企业缺少必要的认识了解,学习盲目性增加;源自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少,实训载体与企业的真实产品相差太远,培养的针对性较差;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的教学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

2.5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相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组织管理,实训教学组织管理的复杂性、难度较高。因此,很多院校不注重实践教学评价[5],没有针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制订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甚至在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中没有可依据的标准与制度,导致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存在监管上的漏洞。

3 协同创新机制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由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资源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组织5个子系统构成。要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来解决。协同的主要内容为:校企协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协同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协同开展工学结合实践课程开发,协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协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3.1 协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是培养直接服务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是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规格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这都要求我们要通过校企协同开展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解构”和“聚合”职业能力,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明确实践教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确定实践教学质量目标。

3.2 协同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建立“双师”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搭建协同培养平台,教师企业顶岗实践,校企共同实施“双师”教师培养,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二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熟悉生产流程和工程技术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的专业教学队伍。

3.3 协同开展工学结合实践课程开发

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原有的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不适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育人的优势、企业技术与项目资源优势,共同开发适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4 协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现代产业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涌现,单独依靠高职院校不可能保证学校的教学紧跟产业的发展前沿,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协作、共享、融合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不足、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先进教学装备缺乏的问题。

3.5 协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是通过评估评出来的,而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必须通过校企协同,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技术规范、技能操作规范融入到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中。没有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无法形成对接产业与企业的育人环境,教学情境与生产情境对接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3.6 协同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专业与课程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这种评价缺少企业这个至关重要的主体参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缺少企业的协作,难以实现与行业企业标准的对接。二是企业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使用单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协同创新机制下高职院校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有利于引导职业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内涵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3(5).

[2] 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7-18.

[3] 符家庆,孙建波.新加坡职教师资培养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借鉴与启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18-121.

[4] 李艳酥.提高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教育,2014(5):43-44.

[5] 冯旭芳,李海宗.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1):77-80.

(责任校对 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45

20160720

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14AZY006)

曾全胜(1973-),男,湖南新化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技术、高教管理研究。

G717

A

1674-5884(2016)12-0150-03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双师校企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中国盐业(2018年23期)2018-03-30 01:29:30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中国盐业(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证体系平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