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障碍与对策

2016-03-20 21:34:39崔秀明李学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农村基层师范生

崔秀明,李学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障碍与对策

崔秀明,李学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以湖南省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剖析了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问题,归纳影响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有效促进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培养服务农村的基层意识,营造服务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改善服务农村教育的具体条件。

师范生;农村教育;障碍与对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2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1]。随着受教育人口覆盖率的全面提高和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加大,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缺情况加剧,急需引进优秀师范毕业生,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而与之相悖的现象却是大多数师范生缺乏服务农村的从教信念,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基层意识不牢,总想着寻找机会到生活条件优渥的城镇地区工作。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出现诸多障碍因素,急需切实可行的对策鼓励师范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工作。

1 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其就业多集中于城市,形成了十分紧张的就业局面。师范生就业更是大学生就业板块中的“短板”,他们面临着诸如城市教师饱和、农村教师紧缺并存的供求结构失衡,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叠加等问题[2]。从2006年开始的“特岗计划”到2007年的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再到2009年推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10年实施“国培计划”,教育部实施了多项政策举措,但由于我国农村教育具有面广、量大、比例高的特点,基础资源相对落后,优质资源全面匮乏,教师队伍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就业问题仍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1.1 农村教师队伍中师范生所占比例甚少

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3]。但是我国农村基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不尽理想,迫切需要师范生积极主动投身于服务农村教育的热潮当中。首先,师范生的农村就业意向不够强烈。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的在校师范生进行走访调查后,我们发现,仅有21.89%的师范生选择到农村任教,这也就意味着,毕业后真正深入农村基层的师范生只会更少。其次,在就业多元化的趋势影响下,师范生更愿意到经济发展情况更好的地方就业,这样就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缺口逐渐增大,边远贫困地区的师资更加不足。

1.2 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积极性欠缺

部分师范生愿意投身于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的文化建设出力,并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带着奉献之心的师范生似乎开始厌倦了农村单调乏味的生活模式。加之,中小学教师多属顶编在岗人员,导致大部分师范生到农村就业只能先屈于代课教师的头衔,时间长了,严重影响了师范生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师范生对教学经验的积累表示担忧,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陈旧、信息闭塞、教学硬件设施落后,长此以往,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对于教学设备的运用将更加生疏。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使得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 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主要障碍

2.1 城市情结造成就业选择定势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之下,师范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不少师范生在衡量工作好坏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功利色彩鲜明的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范生的就业意向体现出鲜明的城市情结。一方面,师范生对城市极度向往。现阶段师范生大多是“80后”“90后”,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和上一代人相比缺乏一定的艰苦奋斗精神,更加崇尚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追求,而不论他们是来自乡村还是城市,都从小就被电视、网络等媒体呈现的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生活模型所影响,因而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对城市生活的极度向往,并且形成了城市生活优于农村生活、城市文化优于农村文化的狭隘固化的观念。另一方面,当今的师范生缺乏农村基层意识,在就业心理上排斥基层意识培养,甚至有些人将在农村就业当作是“没本事”的表现。城市的师范生看不起农村的就业环境,一心想留在自己的家乡或是去大中城市追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师范生也抱着“鲤跃龙门”的思想,不愿意回到农村基层就业。调查显示,“高校师范生的价值取向普遍偏向物质主义,向往大城市的繁荣,对农村有抗拒与疏离感,难以抵挡外界物质诱惑,对是否从事教师工作持犹豫态度。当面对待遇更好的工作时,多数人选择放弃教师一职。”[4]正是在这种向往城市和抵触基层的城市情结的影响下,师范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优先考虑大中城市,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被迫到农村就业。当师范生无缘城市就业而被迫转向农村时,由于受专业技能的限制,他们除了教师一职也别无选择。师范生在这种勉强状态下从事教学,便往往陷在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中,不会在教学上投入太多,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和结果,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5]。

2.2 身份尴尬引发价值追求挫折

农村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较多方面表现出边缘化特征,处于身份比较尴尬的境地。农村教师既不是农民,不属于当地居民,没有机会深度介入地方文化,又不是公务员,没有行政资源与话语权。他们在农村的身份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者身份,承担着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任,生活局限在狭窄的农村地域却又难以真正融入这片工作环境。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师范生,在农村就业可能还存在不小的方言障碍,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困难。农村教师的尴尬境地还表现其在农村受到的高期待与低待遇。农村教师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教师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因而农村地区对于教师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使得农村教师压力较大。然而农村给予教师的待遇却差强人意,不仅在收入分配上不及城市地区,且还存在农村生活环境闭塞单调、消费结构偏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师范生在农村任教的尴尬境地还包括经常可能遭受诸多误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倾向于将子女成长的问题归结于学校和老师的不负责任,而自身对子女的教育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村的家庭教育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比如父母忙于农事或是沉迷于麻将桌、牌桌而没有时间陪伴小孩,放任自流;教育子女时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多打骂少交流;溺爱子女,有求必应等等。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的缺陷导致学校教育更加艰难,即使是抱有真挚的教师理想的师范生也有可能价值追求受挫,因而大多来到了农村的教师也会争取通过进一步学习而走出农村,或是想法设法调离农村到乡镇学校教书,亦或是考取公务员,甚至转向下海经商等。

2.3 素养缺失导致专业自信不足

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也影响到师范生的农村教育服务。目前师范生受到的专业教育普遍针对性不强,仅仅将学科知识放在主位,而在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技能方面却明显匮乏,即使师范生从书本上或者优秀教师那里获得了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也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因而,可以说课堂教学技能不扎实是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不少师范生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也比较高,但是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不如人意,专业知识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可见,师范生的素养提升不仅包括专业素养,还包括教育素养,通过对教育知识的学习运用,把专业知识用在实处。

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缺失,也与师范教育过程中对农村教育知识的忽略有关。农村教育有其独特性,且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农村中大量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如何加以辅导,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如何应付等等。师范生由于过分关注专业知识,而没有接受过农村教育问题及实践相关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容易导致专业自信削弱,工作热情和自信逐渐丧失。

3 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习总书记在巡视师范类高校时特别提到:“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6]如何有效推动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成为新时代师范类高校急阙解决的问题。

3.1 培养服务农村教育的基层意识

从思想上培养基层意识。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在新生刚入学时,由辅导员召开讲座,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做好服务农村基层的思想准备。在每学期结束之时,开展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基层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案例,或是邀请学校周边农村基层骨干教师来校同在校师范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感化教育,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强化师范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培养师范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从专业上培养基层意识。在师范生日常的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师德教育,从一开始就要学生明白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把教师职业精神渗透到对师范生的日常指导中。专业指导老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服务基层意识,在接受系统化理论知识学习、培养教学能力的同时,向师范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有重点地培养师范生服务基层能力,以增强师范生农村教学的自信心,从而深化师范生对基层意识的自我认知。

从就业上培养基层意识。在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要从始至终的向师范生传达服务基层的教育理念,紧紧抓住师范生农村基层意识的培养重点,把师范生基层意识培养作为系统的课程指导来安排。通过对当前就业环境的分析,向师范生宣传政府对于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师范生树立农村基层就业光荣的主流价值观,把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作为自身价值实现的方向,正确认识自我,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只有在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师范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立志走基层成才之路。

3.2 营造服务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

积极鼓励和引导师范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帮助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我们要积极鼓励合适的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去,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积极营造服务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增加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使其发自内心的想到农村就业,并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扎根下来,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事业的追求。

政府应积极做好统筹规划,构建促进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宏观机制。地方政府(含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界定政府、高校、农村基层学校在促进师范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中的职责。通过政策引导各个方面共同做好对师范生农村基层意识的培养工作,努力营造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如规定农村基层学校定期安排一线教师走进高校对在读师范生进行宣传教育,提前参与到师范生农村基层意识的培养当中,从而引导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对农村教育有感情的师范生做到早立志、早准备。政府除了要制定政策引导在校师范生树立服务农村基层意识,更要充分发挥政府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强调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尊重职业选择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快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为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基层就业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基层优秀教师事迹,充分发挥精神激励作用。

3.3 改善服务农村教育的条件

当前师范生之所以缺乏服务农村意识,不愿意下基层就业,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师范生担心到农村就业后,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师范生下基层就业意味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如果农村生活环境和职业生存环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他们扎根农村的积极性必定会遭受挫伤。因此,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尽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才能为农村学校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农村中小学要均衡财政经费的使用,不仅要将经费投入到教学活动、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用具等项目上,还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农村教师的衣食住行等影响教师身心发展的具体项目上。要改善交通相对闭塞的现状,加强农村教师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对农村教师要加大伙食补贴力度用于提升教师的身体机能,使其拥有强壮的体魄投入到教学当中;政府要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住房,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环境,使其能有安身立命之所,解决师范生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农村中小学要积极组织教师的业余生活,帮助教师调节身心,丰富娱乐生活,减轻工作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人才流失的问题。

改善农村教学的职业条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使农村基层教师平等的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避免将稀缺的教育机会集中在领导和骨干教师手中,同时要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7]。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此增强师范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环境,更要体现在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上,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区仅配备了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且基本破败不堪,与城乡地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大相径庭,改善农村地区教学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只有硬件搞上去了,才能吸引更多准备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师范生,并让其扎根农村。

[1] 中国新闻网.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EB/OL].(2015-11-27)[2016-07-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27/7645307.shtml.

[2] 郭黎岩.促进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机制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19-24.

[3] 崔秀明,王琪,叶佳蓉,等.师范生的农村就业意向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9-11.

[4] 邹婷,张建新,孙玉文,等.高等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7-110.

[5] 林晓.师范生农村基层意识的培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29-34.

[6] 人民网.习近平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EB/OL].(2013-05-16)[2016-07-21].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16/c1053-21502291.html.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6-08)[2016-07-2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责任校对 王小飞)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7

20160823

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5〕269号)

崔秀明(199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

G656

A

1674-5884(2016)12-0020-04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农村基层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4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