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

2016-03-20 21:34田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岗心理健康心理

田颖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简析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

田颖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十年“特岗计划”的实施,各种问题显现,其中特岗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不可忽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压力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薪酬低与工作量大;住房及就医得不到保障;人际关系淡薄;缺乏被尊重感;学校管理制度落后;入编的不确定性;枯燥的日常生活等。

特岗教师;心理问题;压力

2006年5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特岗计划’从2006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特岗教师聘期3年。”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持续近十年的对特岗教师的招聘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也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特岗教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特岗教师的不到岗和中途离岗率较高。这些特岗教师大部分刚刚从学校毕业,就要面临农村艰苦恶劣的环境,有的难以适应,选择了退岗;有的仅仅为了暂时解决就业问题,对教师这个行业并没有多少热情,在工作中往往消极对待;有的因为并非毕业于师范院校,对农村一线教育事业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消磨了积极性。这些出现在特岗教师中的专业上或生活中的负面问题势必会影响特岗教师的心理状态,也势必会对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查询文献发现,当前我国对特岗教师的关注较少,而且大部分局限于对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描述,学者大多从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去讨论这一人群,讨论他们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机制;较少研究他们的自身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特别是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而大量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塑造完整人格。而反之,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消极状态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关注特岗教师的心理状况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一群体的关心,也能间接影响农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推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正向发展。因此,对农村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李艳等人于2011年的调查显示:四川地区56.68%的特岗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占40.24%,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占11.12%,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占5.32%[1]。李艳等人认为,我国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2013年张晓丹等人对安徽省农村特岗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其中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我国农村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普通中国青年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农村特岗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下往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每个层次的需求都不会因为其他需求的满足而消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对他们重要的需求,而且,在实现这些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任何一种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越底层的需求实现的动力越大,也只有在底层需求得到基本实现的情况下,人才会去追求实现更高一层的需求。

2.1 生理需求的缺失

贾涛等人对贵州省特岗教师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特岗教师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他们大部分在农村学校担任主科的教学工作,但是,与此同时,部分特岗教师还需要额外担任别的学科的教学任务,如音乐、体育等[3]。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特岗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而根据李晓玲等人的调查结果,大部分特岗教师睡眠时间较少,仅为6小时左右,长期维持高负荷工作状态,特别是负责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特岗老师[4]。所以说,在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特岗教师普遍只能拿到相对较低的薪酬。虽然说,这种因为收获与付出严重不等而造成的心理落差不会破坏特岗教师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劣势的经济状态和大量的工作势必会影响特岗老师的生理需求满足程度。

2.2 安全需求的缺失

一是住房安全问题。贾涛等人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大多并非来自学校所在地,需要学校解决住宿问题。因为中西部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很多学校出于客观条件和经济因素都无法在学校附近提供环境较好的住宅,大多只能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更甚者只能住在破旧的危房。这些学校提供的宿舍普遍离学校有一定的距离,较为偏僻,山路崎岖,往返于学校和宿舍之间十分不方便。有些甚至还会带来安全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让许多老师对安全问题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担忧。

二是就医得不到保障。农村医疗条件较为恶劣,许多农村学校离医疗条件较好的城镇又有一定的距离。许多特岗教师在需要看病就医时往往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暇分身,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学校所在地就医。而学校所在地医疗条件有限,容易耽误病情。再者,特岗教师因为尚未纳入正式编制,而农村学校也由于经济负担较重,无法为他们配备基本医疗保险。而经济上的劣势也势必会加重他们的就医压力。这样一来,看病就医上存在的潜在问题势必会削弱他们的安全感,从而造成安全需求的缺失。

2.3 爱与归属需求的缺失

谢国秀等人研究发现,特岗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特岗教师孤独感水平较高,并且显著高于非特岗教师[5]。特岗教师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处在强烈需求爱和归属的时期。但是,他们一般来自外地,本来就在当地缺乏一定的人际关系,曾经的朋友、亲人、同学都不在身边。而每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都有所区别,加之特岗教师的特殊性,他们并不能确定自己的未来是不是就在这里,因此,容易对所在单位、地区缺乏一定的归属感,自然也容易失去进行人际交往的动力。长此以往,成为了异乡的边缘人。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外,特岗教师的社交方式十分匮乏。而农村学校一般比较偏远,离县城有一定的距离,交通的不便让丰富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刘郁等人调查发现,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差,没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娱乐设施。有的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或客观限制,没有网络[6],让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特岗老师十分不适应。而网络的缺失和社交方式的单调无疑让特岗老师的人际交往生活更加匮乏。此外,在婚姻上他们也容易遇到问题。对于已经结婚的特岗教师来说,工作的繁重与经济的弱势,让他们难免疏于照顾家庭,长期如此会对家庭关系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而对于那些还没有步入婚姻的特岗老师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到了婚恋年龄,但由于编制问题,往往不能确定以后是否还会留在当地,对当地缺乏一定的归属感,因此不愿意与异性交往,更不愿意在当地谈婚论嫁。

2.4 尊重需求的缺失

特岗教师大部分在较为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任教,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父母的长期缺位容易让隔代抚养出现一些弊端,例如过分溺爱或者疏于管教。总体来说,农村祖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农村学生群体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相较于城市家庭教育来说质量较低。而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较于低质量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而言,往往更加尊重老师。而特岗教师所面对的农村中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质量较低或者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更容易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挫败感,进而更容易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2.5 自我实现需求的缺失

一是学校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首先,大部分特岗教师所处的农村乡镇学校管理制度比较死板,没有以人为本,缺乏合理性,特别是在对特岗老师的考核与升迁上,几乎只关注老师的出勤率和学生的升学率,没有为教师的晋升提供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特岗老师在工作前三年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与有正式编制的教师相比,在经济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容易引起特岗教师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特岗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入编的不确定性。虽然政策已经明确表示特岗老师3年聘期结束后可以纳入当地编制,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系统并没有发放编制的权力,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有时因为编制紧张等原因,在解决特岗教师正式进入当地编制的问题上并不能达成一致。因此,近几年也出现部分特岗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无法发放编制的问题。不能完全确保未来能够入编,对未来的未知感会让特岗教师对当下的生活缺乏稳定感,存在一定的焦虑感,更会阻碍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结语

第一,提升特岗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尽量向普通在编教师收入水平靠近。第二,完善特岗教师的住房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学校应该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特岗教师的正面影响,在节假日组织联欢等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对集体更有归属感,对当下的生活更有归属感。第四,学校应该完善其管理与考核制度,使之更加人性化,让特岗教师有更多的晋升机会,有更多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各个部门应该加深统筹合作,更加合理地解决聘期已满3年的特岗教师的编制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第五,教育部门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地注重对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为他们提供及时疏导,提升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1] 李艳.四川地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4):103-106.

[2] 张晓丹,樊晓燕.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4):21-24.

[3] 贾涛.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3-5.

[4] 李晓玲,周晔.农村特岗教师,你们好吗?——甘肃省K县特岗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9(20):16-18.

[5] 谢国秀,傅丽萍.农村特岗教师人际关系与孤独感之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1):21-25.

[6] 刘郁,聂尧.贵州省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支持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5,7(5):51-55.

(责任校对 龙四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2

20160623

田颖(1991-),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G451

A

1674-5884(2016)12-0004-03

猜你喜欢
特岗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