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跃龙(厦门市园博园景区管理处,福建厦门361002)
蛋黄果在厦门地区的适应性和栽培要点
洪跃龙(厦门市园博园景区管理处,福建厦门361002)
介绍蛋黄果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蛋黄果在厦门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繁殖要点,指出蛋黄果作为新兴热带果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一定的市场前景。
蛋黄果;厦门;栽培技术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为山榄科果榄属植物,又名仙桃、狮头果、蛋果、桃榄等,原产古巴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现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果肉含水量少,成熟时果肉似煮熟的鸡蛋黄,故得名蛋黄果。蛋黄果适应性强,树姿美丽,果形美观,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富含多糖、维生素C、蛋白质、淀粉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钙、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果肉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果酱、饮料和果酒等。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80年代初,厦门华侨亚热带引种园引入栽培。近年来,经在厦门果树种植区小面积示范栽培过程中,表现稳定,极具发展潜力。现总结蛋黄果在厦门地区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栽培技术要点。
厦门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7°53′~118°25′,北纬24°25′~24°54′,典型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山地16.1℃,沿海21℃,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温-1.0℃,无霜期359d,年均降雨量1186.2mm,相对湿度70~80%,土壤以赤红壤和红壤为主。厦门地区充沛的雨量,温和湿润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果树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试验地位于厦门集美区坂头水库边凤架山观光果园内,缓坡地,种植土壤为赤壤土,面积1200m2,pH值6~7,有机质含量<1%。
2.1 植物学特性
蛋黄果为常绿小乔木,树冠半圆形或圆锥形,自然高可达6m。枝干灰褐色,树皮纵列,嫩枝被褐色短柔毛。叶互生,厚纸质,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25~35cm,宽6~7cm。花聚生于枝顶的叶腋,每叶腋有花1~2朵,花细小,雄蕊5~7枚,自花授粉,一年中常花蕾、花,果并存。果实多为球形、桃形和纺锤形,顶部具乳头状突起,果蒂短,有五星鳞片,未熟果青绿色有乳汁,成熟时黄色,外形美观,果肉橙黄色似蛋黄,质地疏松。单果平均重约150g,最大可达250g以上,内有种子1~4粒。
2.2 物候期
蛋黄果果苗采用2年生实生袋苗,株行距4m×4m。经栽培观察,当年定植苗株高40cm,冠幅30cm,生长强健,3年后株高120~150cm,冠幅50~60cm,并可见少量开花。蛋黄果一年抽4次梢:2~3月抽发春梢,5~6月抽发夏梢,9~10月抽发秋梢,11月中下旬抽发少量冬梢。花期7~8月,盛花期集中在8月中旬,单朵花期约5~7d。果实成熟期12~2月。
3.1 定植
栽培地定植前应进行机耕翻犁,依地势平整后挖穴,定植穴以1m×1m×0.8m为宜,每穴施入有机肥20~30kg做底肥,底肥与泥土拌匀后移入果苗回填并作墩,圆形土墩应高出地面10~20cm。定植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稻草覆盖保持土壤湿润。
3.2 肥水管理
幼龄蛋黄果宜常进行树盘整理,疏松土壤和中耕除草工作,利于保水保肥。每年施肥3~4次,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使用磷钾肥,于抽梢前每株各施氮肥、复合肥30~40g,并随树冠生长而增加施肥量。
成年结果树营养消耗量大,应加大有机肥和磷钾肥的用量。每年3月上旬施用促梢促花肥:硫酸钾复合肥0.5kg+尿素0.5kg+“长得快”微生物有机肥0.5~1kg;8月下中旬花谢后施用保果肥:硫酸钾复合肥1kg+“长得快”微生物有机肥0.5kg;9月上旬待2次生理落果后施用壮果肥:硫酸钾复合肥1~1.5kg或沤熟的豆饼肥3~5kg;12月下旬施用采果肥:腐熟鸡粪等农家肥20~30kg+钙镁磷2kg+硫酸钾复合肥1kg。每年前3次施肥应沿树冠滴水线轮流开沟环状施入,满足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的色泽、甜度。后1次施肥可结合扩穴压青施肥,重点为恢复树势,为来年的生长结果提供能量。蛋黄果具较强的抗旱抗涝性,喜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定植成活后一般10~15d进行一次人工浇灌 (雨季除外),9~10月果实膨大期应给予充足水分,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12月份果实成熟期应控制水分防止裂果。
3.3 整形修剪
蛋黄果前3年以培养伞状开心形树冠为主。定植后应及时去顶培养树形,在主干80~100cm处去顶,随着侧芽的生长进行抹芽、定梢并选取3~4个分布合理的新梢做主枝,待选留的主枝长至30~40cm左右再进行打顶,促发一级侧枝,依次培养2~3级侧枝,及时剪除主侧枝内膛的多余枝条。
结果树的修剪应在保持良好的树体结构基础上,剪去重叠枝、过密枝、徒长枝、病虫枝等,“去强留弱”,为原则回缩树冠。春夏梢生长快,应疏去内膛多余枝条,保持通风透光,俗称“开天窗”。采果后应进行重剪,降低树体高度,选留较短的枝条替代原来结果枝条,轮流更换结果母枝。一般附主枝结果树占整株结果数量的70~80%。重剪后应及时对树冠喷施石硫合剂1~2次。
3.4 花果管理
3.4.1 花蕾期管理
蛋黄果6~8月进入现蕾、盛花期,应注意做好保花保果工作。结合病虫害防治分别喷施1~2次0.5%尿素、0.2%硼砂、2,4-D或赤霉素5~10mg/L,可明显提高授粉率。
3.4.2 果期管理
生理落果后1~2周内,及时疏去畸形果、病斑果和过多过密果,一般每花序留1~2个果为宜。果实成长过程中可立支架或拉绳,防止因果实压断或压垂枝条,影响品质和产量。
3.5 果实套袋及采收
果实套袋可减少日灼及其它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蔬果后有乒乓球大小时就可进行套袋,套袋前一天应喷施1次杀虫杀菌剂,并在5~7d内应完成套袋工作,如遇阴雨天气顺延应重新喷施。套果带以双层透气的纸袋或泡沫网袋加透明塑料袋为好。
蛋黄果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12月初至翌年2月为主要的采收期,果皮由青绿色转为黄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经7~10d的自然后熟,果皮变橙黄色,果肉松软后即可剥开食用。
3.6 病虫害防治
蛋黄果栽培过程中无发现严重的病虫害,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可减少病害的发生,具较强的抗病虫性。常见金龟子啃食嫩梢、嫩叶和少量介壳虫,偶见花果上有煤烟病发生。金龟子可用乐果1000~1500倍防治;介壳虫可用40%速朴杀100~500倍或介必治1500~2000倍防治;煤烟病发病初期可结合修剪喷施波尔多液1~2次。
3.7 繁殖
蛋黄果繁殖有种子繁殖、高压繁殖、嫁接等。种子繁殖可随采随播,一般于每年3~4月进行,选取饱满成熟的种子洗净后直接播于育苗床或育苗袋内,发芽率达90%以上;高压繁殖4~5月进行,,选取粗度2~3cm的枝条,环剥宽度2~3cm,5~7d后用混有一定量的草木灰和生长调节剂的红壤土包裹成椭圆形,外用塑料薄膜包紧,60~80d后可见白色根系长出,待长出第3次根后可锯下假植;嫁接繁殖是在种子繁殖基础上,利用1年生以上实生苗做砧木,健壮结果枝做接穗的方法,嫁接时一般采用多芽切接法,即在选取的砧木上距离地面30~40cm处用切刀削去砧木顶端,使切面成45°,同时剪去砧木切面下面的叶片,再剪取带3~4个芽眼,长3~4cm的接穗枝条,待砧木削面和接穗切口的乳汁流出流干后套接并用嫁接膜密封包扎,一般10~15d后可见接穗萌芽,可用小刀轻轻挑开一个小洞以利幼芽生长。
通过试种栽培,蛋黄果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易种植、挂果期长、果实耐储藏等特点,且果实成熟期集中在12月至翌年3月,恰逢水果淡季,对市场具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值得推广的珍稀热带水果。
蛋黄果是一种稀有水果,引入国内栽培时间较短,目前对蛋黄果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多。应加大良种引进和品种的选育工作,大力发掘品质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通过与台湾业者和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推广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促进珍稀水果蛋黄果的发展。
[1]李世奎,等.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56,259.
[2]卢艳春,周 婧,符 策,等.优稀果树蛋黄果在桂西南的表现及栽培[J].广西热带农业,2007(5):10~11.
[3]王美存,尼章光,罗心平,等.蛋黄果优质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06(3):32~35.
[4]刘江平,黄小华,万年青,等.热带珍稀果树蛋黄果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广东农业科学,2008(3):24~25.
[5]卢艳春,周 婧,唐君海,等.蛋黄果在热区的发展前景及对策探讨[J].广西热带农业,2009(3):66~67.
S667.9
A
2095-2066(2016)24-0262-02
201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