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化背景下经典语文教学的窘状与契机

2016-03-20 13:15:22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造句流行音乐语文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刘 凯

新媒体文化背景下经典语文教学的窘状与契机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刘 凯

新媒体文化使传统语文教学陷入困境,使经典国学边缘化。无论在阅读还是在鉴赏与写作中,学生都因受其影响而出现种种不足,给教师带来困扰。但我们不能对新媒体文化进行全盘否定,其中不乏有利于经典语文教学的元素。本文探讨新媒体文化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和其中蕴含的契机,寻求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如何结合新媒体文化教学的启示。

新媒体文化 经典语文教学 窘状 契机

一、新媒体文化影响下的语文教学

当前,商业化、浮躁化的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观念造成冲击,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使经典国学濒临传承危机。

新媒体文化是基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而以计算机网络、手机平台及各种数字媒介为载体衍生的文化形态。文化媒介作为文化的承载体,其更新与变革必然引起文化的分流与变迁。科技之兴未必会是文化之幸。

各类学校的实践教学反映出,如今的中学生受无处不在的新媒体文化的感染,缺乏适当的指导与陶冶,对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远离,对古典文学心生排斥,产生严重的文化心理移位,针对他们的经典语文教学陷入空前的困境。

1.阅读碎片化,写作公式化,经典国学边缘化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必定要经由大量经典阅读的积累与沉淀,这一点是众多主流教育家及有体会的学生论证过的。人们受高度审美价值文学营养的浸润,能沁出语文素养的灵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内敛中和、含蓄蕴藉见长,这与以多元开放、高效快捷为传播理念的新媒体文化大相径庭。

对当下中学生而言,多姿多彩的新媒体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通过新兴的媒介快速获取信息、享受娱乐,将含英咀华式的传统阅读推向边缘化。发展势头迅猛的网络文学(特别是游戏、修仙、玄幻类)更是占据不少中学生的课余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网络和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养成不良的学习和阅读习惯。

碎片化的阅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二维平面性,即学生表面上知道得很多,但却理解得很浅。阅读应是要沉积为知识的冰川,而不是结成浅层的薄冰。长期缺乏审美营养的滋补,使众多学生在写作时时“举笔维艰”,表现出来就是词穷、泛泛而谈、缺乏灵气,甚至在审题方向上出现价值偏差。

学生写作文时追求“套路”与“公式”,如“万能开头法”“优美结尾法”“画龙点睛法”。一些作文辅导书刊热衷于网络上流行素材的技巧性整合,这只不过是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再作一次翻炒杂烩而已。以前的学生写作文援例爱用爱迪生、张海迪,现在的中学生爱用马云、李嘉诚,那么多文化典籍中具有人格魅力的前贤被抛在一边。学生能做到融汇古今、驰骋中外,已然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语言技巧。

这不由让人感慨:现在的中学生,口中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却对经典成语一知半解;对网络写手如数家珍,却不知阮籍、薛涛为何许人;能洋洋洒洒地发论坛帖子、QQ日志,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散文;对各种如“甄嬛体”“淘宝体”“小伙伴体”的新兴文体津津乐道,却不屑于“乐府体”“永明体”“建安体”的文学经典。一方面,学生懂得网络新词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无法背好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

2.尴尬的“读图时代”

这是一个色彩纷呈的时代,新媒体文化以其丰富的视听组合令人如痴如醉、深陷其中。与此同时更多的忧虑困扰着语文教学者。当下已进入无图不欢的“读图时代”。“无图无真相”是现代青少年的口头禅。

他们阅览时,渐渐忽视文字内容,更看重配图的丰富性。海量高像素、高精度的图片,把原本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文字挤出学生的阅读世界。

新媒体让这个世界在视觉上越来越精致,却让人在心灵上越来越粗糙。时代的盛宴折射文化的荒瘠。文字,在此时失去了温度与亲和力。

对此,教师如何让学生那看惯了精彩世界的眼睛为白底黑字而停留,如何让他们明白,其实中国的文字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中国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是任何新兴科技所不能定格的美丽画面。

饱览过无数风景名胜的学生,感受不到诗词中边塞大漠的雄奇壮丽、江南小桥流水的恬淡闲适,模拟不出“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情景,赏析诗词时难以把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就算心中体会到,也不能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降低。

一些学生习惯用现代的思维理解文言文,为能让学生听懂文言文,有的教师不得不将古代字词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网络词汇,这是对传统国学的破坏与糟蹋。

扭转当前局面,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经典国学的教育。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明白文化之潮不可逆流,要着眼于当下。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当前新媒体文化的特质与学生的文化心理,挖掘有利于传扬经典的文化元素,寻找语文教学的新契机。

二、基于流行文化的语文教学新契机

1.网络大造句热潮的有效利用

笔者研究网络热词时发现,尽管一些网络新词内容浮浅粗俗,但也存在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某些网络词句还存在弘扬国学的迹象。

例如,“造句”,这是网民用各种语体对时兴事件的解读,从较早流行的“咆哮体”“贾君鹏体”“膝盖中箭体”到“淘宝体”“华妃体”“醉了体”,青少年在此乐于“造句”。语文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将他们的“造句”热情迁移到语文教学中的“仿写”和“图文转换”中来,以他们感兴趣的“造句”游戏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有积极意义的网络句段,使语文教学别开生面、水到渠成。

除此之外,一部分网络“造句”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探索,这是令人欣慰的,如网上的流行语作古文翻译:

我也是醉了:行迈靡靡,中心如醉——出自《诗经·黍离》

备胎: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者之花,未改前度——出自瞿佑《翠翠传》

你咋不上天呢: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

主要看气质: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化用陶潜、苏轼的诗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语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可以看出,这些网络词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使青少年产生自新媒体文化出现之后少有的古典诗文探索热情。如果教师能巧妙取舍、灵活运用、积极引导,一定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2.流行音乐中的语文素养提炼

流行音乐自诞生起,就倍受青少年的青睐,可以说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是在流行音乐的陪伴下成长的。流行音乐虽然在内容上有其局限性,可能存在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成分,而多数流行音乐只供消遣娱乐。我们如果理性解读它,会发现一些流行音乐作品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契合点,如诗歌的赏析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诗词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是和乐而可演唱的,只是比现今的很多流行音乐要文雅。我们不能否定诗词的节奏性与韵律性,不能忽略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当前有一部分流行音乐作品,不但旋律优美,歌词也颇具韵味,洋溢着时代气息。教师如果能将其中的文艺成分提炼出来,运用到语文教学,能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在梅边》的歌词:“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谁知冬来。冷秋千,笑声似犹在,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这些歌词来源于名剧《牡丹亭》,化用了许多古典诗词,词句凄美,旋律动感又悠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用于诗词教学,也可用于古典戏曲的赏析,能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是借助流行音乐进行语文教学的上佳素材。

又如,歌曲《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这首歌凝聚着常有的中国特有的意境美,语言灵动,音律恬淡,读来都口齿噙香,回味无穷,极具语言技巧,是用于写作中语言借鉴的佳作。

再如,歌曲《咏春》:“日高悬风拂面留下丝丝温暖,别辜负眼前季节。花踌躇柳轻叹敢问情何以堪,徒伤悲青春年月。春知晓梦不觉恰似你我那年,不经事却说离别,燕归来莺语乱谁在歌咏春天,眼清澈笑容无邪。”

歌词对仗工整,体现出中国诗词的结构美,语言清新淳雅,情感真挚动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词人的锦口绣心。

诸如以上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发掘,一定能找到适合语文教学的素材,在教学中或用于情境导入,或用于课堂穿插,或用于情感激发,或用于写作语言的借鉴,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熏陶文化气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多一种选择方式。

三、结束语

新媒体文化一度令经典语文教学陷入窘迫,但困境中蕴含着生机与希望。文化的革新永远不会停止,也许对语文教学的冲击更大,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要有困境求道的心志,练一双慧眼,修一颗慧心,不拘于时而学于时,披沙拣金,积极寻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素材,使语文教学永葆活力,焕发新风采。

[1]陶雪玉.新媒体文化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汪振军,常 钦.网络造句:大众文化的狂欢盛宴[J].中州学刊,2014

[3]吕锡锋.流行音乐及其与语文教学的结合[J].学语文,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0-0232

猜你喜欢
造句流行音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造句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造句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