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工程技术学校 李观德
中职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分析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 李观德
中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动手能力。中职院校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要求中职化学教学重点体现新的课程价值观,打破以往教学束缚,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基于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中职院校 化学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
中职化学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停留在基本化学概念以及技能教学上。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没有形成独特的科学性思维,科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要具备独特的思维能力,以此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针对中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科学素养指一个人在公共事物、文化观念以及经济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关于科学素养的内容,有学者进行了专业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科学事实和科学概念以及原则和理论进行多方面了解;将科学知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使用,创建良好的生活情境;科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之间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化学教学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
美育教育被称为是审美教育,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任何一个学科的教育过程都离不开美育。化学学科是一种美育感十足的学科,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多种多样的色彩美感、结构美感等。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多种化学理论,使用化学语言,使学生体验化学学家的思想美感。同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发现化学中的创造美,不同的物质结合能产生新的物质,这就是创造之美。例如,烟火的绽放是一个化学过程。教师在不断的鉴赏、激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化学教学思想的科学性和独特性
化学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思想和方式方法,学科的思想方法反映其内在的规律性,集中地体现了化学的学科本质。化学思想中蕴含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化学方法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递化学知识是传递化学思想和化学学科独特性的过程,是科学素养中重要部分。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思想观点形成的关键所在,包含科学素养的多方面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知识的产生过程和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双重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内容
化学和生活以及生产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其他工作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化学的优势,将生活中的资源当作化学教学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化学课堂,让生活和学习融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了解化学。
化学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学的历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化学对社会生产产生的影响。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要搜集多种资料,从学生的基本经验出发,使学生熟悉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可以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性问题。
例如,为什么体温计要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它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把知识更好地运用起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提升。
4.化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项重要的培养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探究。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参与学科教学和学科建设过程中,了解化学的基本学习方式,具备一定的化学问题研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种化学学科的探究性活动,探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重视对知识本身的运用和拓展,巩固知识,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现有的基本条件,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性思维给自己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实施探究性学习,并且逐步验证方案,得出有效结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科学素养。
笔者希望本文能给教师一定的启示,使化学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李广艳.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2]张世勇,刘 华,李 勋.科学素养理念下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STS的演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
[3]陈琼英,张贤金,吴新建.再论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路径及意义[J].化学教育,2016
ISSN2095-6711/Z01-2016-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