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孙启军 张晨晨
关于合肥市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孙启军 张晨晨
本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合肥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认知状况调查,针对解决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 食品安全 认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存活动中,食品是每日不可或缺的,食品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普通高等学校2000多所,90%的学生为在校寄宿生,人数众多且集中。高校属于特殊性高密度人口地区,易成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危地带。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其食品安全问题不但关系到所有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健康,还关系着高校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和谐。
为了解合肥市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本文采用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合肥市不同分布区域的六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匿名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98.75%。除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外,调查还采取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增加调查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对《食品安全法》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2.66%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食品安全法》,82.05%的学生听说过但没看过,4.30%的学生对《食品安全法》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人数只有0.25%。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程度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看过、比较了解《食品安全法》的学生中,95%以上学生的所学专业是食品安全、医学、卫生及其相关专业,其他专业基本没有人看过《食品安全法》。大学生食品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有待提高和加强。
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网络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识,降低事件的模糊程度,充实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有效减少他们日后日常生活中受到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但是,网络中的报道有时存在虚假信息泛滥等现象,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误导。根据宣传教育活动和学校相关课程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学生占少数,说明食品安全知识在高等学校中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种趋势和潮流。
通过调查可知,学习食品安全、医学、卫生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较多,存在食品安全意识。经访谈可知食品安全、医学、卫生等专业每学期开设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加了解食品和食品安全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调查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县城和乡镇的学生掌握的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多,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城市的学生对社会热点,如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比来自县城和乡镇的学生高,信息来源更为广泛。
1.开设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课程
调查发现,尽管高校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但是学生渴望获取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他们希望学校可以多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高校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开设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课程是目前最快最好提升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一种方式。高校可以增加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课程,包括适合食品、卫生等相关专业上的一些必修课程以及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制定专门教学计划,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情况增加一些有关饮食与健康、食品文化、食品营养搭配、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去除不健康的食品消费习惯。
2.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积极性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高校必须发挥学生的作用,增加学生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积极性,实现高校学生食品安全宣传的良性发展。大学生不应该仅是食品安全知识的被宣传者,还应成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主体。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在高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写倡议书,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开展现场食品安全知识互动,粘贴食品安全宣传写真图纸等,吸引大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技能,有效排除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
3.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目前,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获得信息。网络在高校无处不在,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QQ、微信、BBS论坛成为高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我们可以向各个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发送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信息,对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
[1]彭珂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科学新闻,2008
[2]颜 萍.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有效控制[J].微生物学杂志,2012
[3]何计国.食品产业链中的安全问题[J].商品与质量,2009
[4]谢兴伟,孙亚慧,栾国翠.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和食品安全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
[5]徐用宽.略谈动物性食品卫生——食物链——人类健康[J].肉品卫生,1996
ISSN2095-6711/Z01-2016-1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