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孙俊青
对当前竞技体育中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认识
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孙俊青
在我国,教育被普遍看作是贯穿于我们准备或正在从事社会活动的部分或整个过程,对人类社会改造自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得以继承发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出现对教育的传播起到极大的作用,对人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过程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方式较大。当前,教育者依据所处社会性质的具体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行为进行培养,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目前社会性质所需要的人才,是带有目的性的活动。
竞技体育 运动员 文化教育
1.竞技体育中优秀运动员的教育受文化、政治、体制等因素复杂又系统的影响。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是按照“社会—教育—人”的模式发展的,即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学院化”曾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人们认识到从教育中走出来的竞技才是真正的竞技。但其发展速度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客观需求。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能与普通院校学生采取完全相同的教育手段,我国运动员职业化起步相对较晚,普及程度不高,近些年虽然取得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如学历与实际水平不符,没有适应社会技能等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运动员接受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与教育相脱离的竞技体育出现异化现象。竞技的异化主要指违背体育的初衷,即通过体育锻炼以及竞赛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所需要的物品需要通过交换手段实现。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按照“生存—发展—享受”这一过程发展。离开了教育的正确引导与规范,竞技体育易步入歧途。古代奥运会兴衰的过程告诉我们:竞教结合,奥运则兴;竞教分离,奥运则衰。
1.竞技体育的特点。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主要是以带有竞技特征与竞赛规则的比赛项目为主,主要参考指标为时间、距离、重量、难度系数、精准度,是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取得良好名次、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地的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属于体育范畴,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竞技运动通常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强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达到单纯的竞技水平的最高峰。可见,竞技运动更加注重运动成绩。
2.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概况。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历经单一到多元化发展过程,即由最初的体育部门负责,发展到现在的体育、教育、财政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改革过程中,一直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体育部门需考虑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所需承担的具体任务,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
体育与教育部门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各自评价体系不同,“学训矛盾”问题一直影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3.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应摆脱以体育部门为主体的局面,努力提升体育地位,力争在其他相关部门改革过程中将体育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改变体育考虑体育、体育考虑教育、体育考虑就业、体育考虑保障等现象,真正实现多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考虑,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的支持,社会的进步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向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指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相伴,外国思潮的涌入,使人们视野更加开阔,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变化,竞技体育不再是单纯的为国争光,更多的是回归竞技的本质,即追求竞技体育的教育青年、回归教育、完善与超越自我。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不断提升。竞技运动带来的丰厚物质回报着实影响了一部分优秀运动员,个别运动员存在“物化”现象,其思想不能靠政策与制度来规范与束缚,需要通过文化的引导与教育的纠正。
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石,竞技体育是强大综合国力的良好体现,竞技与教育结合是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方式与手段,能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运动员自身,都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一些运动员退役后重新走进学堂。例如,邓亚萍退役后通过不懈努力,拿到诺丁汉大学硕士学历和剑桥大学博士学历。
运动员的教育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项制度保障与硬性指标规定开始实施,并且正在逐步改进与完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正逐步回归于教育之中,公平教育、享受教育正在逐步确立。
教育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教育是根据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一系列围绕人类文明发展活动的总和,其概念抽象,包含内容广、分支多。积极的教育能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需要,能使两者均衡、协调发展,平稳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消极教育会使人堕落,片面追求精神享受与物质的极大满足,无益于个体与整体的发展,会放缓人类文明进步速度。运动员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学训矛盾”的长期存在,所以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情况更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ISSN2095-6711/Z01-2016-1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