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春
(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四川 广安 638500)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实现农民增收、食品安全、脱贫奔康有机统一
侯晓春
(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四川广安638500)
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农民增收;食品安全;脱贫奔康
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中,邓小平最关心、论述最多的是农业。他曾经指出:“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1〕他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并指出,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能否达到。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既要让农民增收,又要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还要达到生态、安全、绿色的目标。第一产业发展后,就可以解决大多数农民增收的问题、致富的问题和脱贫奔康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消费的水平和能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安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市,辖区内的6个县(市、区)均属于贫困县,全部被纳入四川省秦巴山区特困区域。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市共有贫困村820个,农村贫困人口25.07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9%,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近年来,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用科学的方式、转型的方式,让农业走向绿色、生态,通过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形成,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实现粮食总产187.3万吨,保持高位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72元,比2012年高出3898元。富裕起来的近30万农民进城购房定居,成为城市居民,有力促进广安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推动广安经济增长连续三年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同时也对脱贫攻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6年,四川确定5个县要摘掉贫困帽子,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评估,其中广安就占了3个。
在此基础上,广安通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推动农业低碳、零排放、零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保障食品安全。生态农业的全面形成,让广安保持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本色,流经市域350公里的渠江、嘉陵江,出川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让下游3000多万重庆市群众全面受益,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传统农业存在种植业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广安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个主题,紧盯市场需求这个“导航灯”,找准资源禀赋这个“定位器”,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生产市场导向,加快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理念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近三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9元。
一是建设优质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广安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连线成片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将8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无缝连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全市建成优质生态水稻基地99万亩、柑桔产业带48万亩、优质生态蔬菜区43万亩,梨子、葡萄、林业等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形成了一个总规模达205万亩的超大型绿色农业示范区。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立足各自优势,发展各种形态的绿色生态农业,广安区创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前锋区创建为全国农业科技试点示范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华蓥市创建为四川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岳池县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武胜县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邻水县被授予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
二是培育农业名优产品,建立市场化的产品供给和营销体系。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广安紧扣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倍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农产品,形成了邻水脐橙、华蓥山蜜梨、广安区龙安柚、岳池黄龙贡米等名优产品。产品销售方面,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线上线下一起发力,建成60万平方米的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冷藏、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的临港大市场,让广安农产品远销国内外,全市产业基地商品率达90%以上;推动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建成网店1400多家,盐皮蛋、茶叶、龙安柚等90余种农产品上网销售,网上销售额达60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农业规划展示馆,搭建集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于一体的大数据农业信息平台,展示广安农业发展成效,建成县级展示馆4个,园区信息网点20个。
三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美丽的乡村图景,让城里人羡慕不已。广安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效益,大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完美融合,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带600平方公里,构筑起了以“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四季生态休闲旅游格局。一批集民俗观赏、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乡村驿站快速崛起,形成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有效辐射带动了当地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吸纳就业5.8万人,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年接待200万人次以上。2015年,全市新增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5个,打造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到7.5亿元,带动5.3万农民就业增收。
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广安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把产地环境关,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品牌,保证了农产品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
一是净化土壤、空气和水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坚持把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和空气净化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蓥山、嘉陵江、渠江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完成水系绿化景观林8.5万亩,改造提升乡村林地95万余亩,建成城市绿化景观4.3万余亩、道路防护林6.7万亩,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开展秸秆还田、食用菌生产废料还田,增加有机肥或长效肥使用量,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深化扬尘治理,重点监控、治理车站、码头、建筑工地等,2015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70%,空气PM2.5指数处于优良状态。推进“洁净水”工程,采用PPP模式,开工建设“洁净水”项目400个,总投资50亿元,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库内源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空气和水环境。
二是推广科学种养技术,实现农产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把好种养环节关口十分重要。在种植技术方面:广安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将塑料管道输水、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生长全过程,先进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达到了定时、定点、定量的要求。柑桔、玉米、水稻等种植广泛采用“以螨治螨”“生物导弹”“稻鸭共生”等绿色防治技术,同时病虫性诱、食诱、光诱、色诱等物理防治技术也得到全面推广,绿色防控面积达86万亩,有效化解土壤农残、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在特色经济林种植方面,中共广安市委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杨令臣在市委中心组授课,讲解绿色发展理念,提高领导干部对毛叶山桐子、元宝枫和生态猪养殖的认识。组织30余户养殖户和相关技术人员赴成都市、眉山市考察学习,坚定了推广毛叶山桐子、元宝枫种植和生态猪养殖的信心。广安以辖区内嘉陵江、渠江沿江区域和华蓥山为重点,规模示范种植毛叶山桐子、元宝枫近6000亩,到2020年规模发展50万亩,用来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和净化空气。同时利用毛叶山桐子、元宝枫种籽提炼优质食用油,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在养殖方面,传统养殖业畜禽废水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和处理,对土壤、水源、大气环境有严重污染,同时,滋生的病菌四处传播,直接危害人的健康。广安将种植“两颗黄金树”、养殖一头生态猪作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重大举措。依托元宝枫种植基地,建立生态养猪场,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绿色循环种养,在用锯木面、糠壳及微生物菌粉组成的生物降解床上,猪可自由活动,排泄物20分钟全部降解,变成有机肥料,整个过程环保、绿色、无污染。养殖企业通过在当地农民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200斤左右的猪,在“生态猪”圈舍中饲养两个月,260项指标均合格并达到欧盟标准。出栏生态猪利润在300元以上,既保证了猪肉质量安全,又确保农民和养殖企业双增收。预计2016年出栏生态猪5万头,建设生态猪肉专卖店12个,到2020年,出栏100万头。
三是创建农产品有机绿色品牌,让群众吃得安全放心。为保证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绿色、无污染,广安构建了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县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76个乡镇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520名,村级配备质量安全协管员2926名,市县均建有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镇村有快速检测室(点),46个种植企业开展农产品追溯试点,能够确保农副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实现全过程监管,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84个、绿色食品37个、有机食品4个,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依托“邓小平故里”名片,打造出“邓小平故里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将本地绿色、有机农副产品进行精美包装,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礼品的蜕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广安注册优质农产品品牌2000余个,认证“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11个、知名品牌46个。
广安多数地方属于丘陵地区和山区,群众依山建房,生活质量较低,通过新村建设,让群众过上幸福美丽的新生活。
一是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在乡村建设中,打破“农村模仿城市”的惯性思维,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着力挖掘古树、古井、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善用乡土材料、乡土工艺,建设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对农民的房屋,采用合理选址新建,旧院改造提升,历史文化院落保护等三种模式,让农民住上好房子。目前,广安旧村落改造扩建聚居点2423个,修旧复旧农村聚居点24个;依山就势,新建新农村聚居点145个;完成渠江、嘉陵江水淹区灾后重建新农村聚居点103个。初步实现幸福美丽新村“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院洁净”的目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做到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是大力推广安全美丽放心的新型住宅。认真研究中央、省关于推进新型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先后引进中国建材集团研发低碳新型建材、引进杭萧钢构推进重钢结构房屋建设,致力于让群众住上抗震、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的新型住宅。尤其在农村,推广农村新型房屋2000余套,这种房子的墙面有7层,比传统的砖瓦墙面薄2/3,冬暖夏凉,10级地震不垮房,12级台风吹不倒,在工地拼装,三个月就可以入住,简洁、方便、快速,房屋材料全部可回收再利用,生态环保无污染。除新村建设外,新型材料还广泛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园区孵化平台、拆迁安置房等的建设,新建商品住房中成品住宅开发建设比例达到20%,是国家住建部确定的新型住宅产业示范市。
三是倡导文明卫生好习惯。以农村环境“脏、乱、差”整治为重点,推进“三建五改”工程*“三建五改”工程,即建路、建池、建院,改电、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即村支两委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建设,各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1.3亿元以上,受益群众400余万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文明细胞”建设延伸至村一级,共创建县级文明单位735个、市级文明单位292个、全国文明单位8个。开展“接地气”的“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参与农户达400余万户次,评选“星级文明户”10万余户次,有效带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幼、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农村风气,让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重要论述,为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安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按照市域内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推进扶贫攻坚,使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具体化、有可操作性;着力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等多方面的扎实举措,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早日摆脱困境。2015年以来,全市10.8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9%下降到4.5%,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将在2016年代表四川省接受国家摘帽评估。
一是统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后进入农业现代化水平。广安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在全域推进过程中,每一个区市县在边远地区都有贫困村。针对这一情况,广安从一开始就对这些贫困村按照已经建成的农业现代化区域的标准进行规划,提出“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产生活用电,有通信(宽带)网(有线或无线覆盖),有卫生室,有公共活动场所,有支柱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确保脱贫后直接达到现代化标准。这一标准,得到四川省扶贫部门的充分认可,作为全省建立贫困村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实施中,硬件方面将重点放在了打通贫困村与省道县道等区域主干道的“最后一公里”和“断头路”上,着力畅通农民增收渠道。产业方面,根据贫困村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2.5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发展183万亩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让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能够就近到基地打工或学习技术,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解决了精准脱贫大多数和平均数的问题。
二是统筹帮扶力量,因户施策制定扶贫措施。广安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制定“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通广播电视”7项目标,对每个贫困村落实联系单位、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对每个贫困户开展干部结亲结对帮扶,逐一落实个性化的多条扶贫措施。对缺技术的,实施技能培训,帮助5703人就业创业。对因子女入学致贫的,通过全面免除营养餐费、住宿费,提高生活补助标准等方式,投入资金1.15亿元,解决了2.3万户群众的后顾之忧。对因病致贫的,健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分级诊疗制度,对7756人实施医疗救助,一般贫困对象住院承担费用控制在10%以内,特殊贫困对象实现“零支付”。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的,将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250元,落实8.3万贫困群众实施低保兜底扶持。对水淹区、地质沉陷区等条件恶劣的,实施移民搬迁6946户,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统筹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切实增强扶贫整体合力。广安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聚合效应,采取政府、市场结合,多方筹集扶贫资金,保证了扶贫攻坚的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整合打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贫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48.2亿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市本级投入扶贫资金5400万元,区市县统筹安排本级财政资金4.2亿元。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将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到人,作为股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既解决产业发展融资困难问题,又给贫困农户带来稳定的就业和持续的收益。引导金融投入,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每个贫困村设立50万元的互助资金,为贫困户提供特惠贷款。以《慈善法》颁布为契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2015年以来,已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26个。这样,每个贫困村扶持资金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统筹党员干部群众力量,强化精准脱贫的保障。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对摘帽的3个县,市、县、乡、村四级层层签订责任书,采取更加严格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针对部分贫困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问题,发动帮扶单位的党员捐款建立党员互助扶贫基金,直接汇入村集体账户,用于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贫困村加快发展加快脱贫。抽调组织、纪检部门力量参与督查督办,月月督察通报,重要问题挂牌督战。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提拔重用优秀扶贫干部42人,并继续留下来开展脱贫攻坚。创新社会监督方式,引入大数据、云平台,创建“扶贫云”信息平台,将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责任主体、扶贫进度、成果对比等信息,以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查阅,全过程、全方位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广安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激活农村金融一池春水,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林权、房屋、塘库堰等进行确权登记,由国土、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给农民发放各类权证,农村资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成为了可以量化、实现收益、具有保障的财产性权益。在确权颁证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业主或村集体,支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引导农业企业建基地、带农户。农业新型主体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占全市流转总面积60%以上。农民除通过入股分红、土地租金等形式获得财产性收入外,还通过就近就地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村集体采用股份合作、公司化管理等方式,在组织土地流转、营销特色农产品和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中获得收益,集体经济收入让1156个村消除了“空壳村”。通过土地确权颁证、流转,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与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财政增收的目标。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广安针对农业农村发展资金匮乏、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城市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缺少抵押且风险大等难题,全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域试点的市,同时,国家级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布点在武胜县。积极推进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评估中心”、“农村产权收储中心”,统一建立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综合交易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平台。与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对接,建立新型农业主体信用信息库,开展信用评级,把信誉优良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对象。全市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5亿元。
三是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针对近年来中央、省资金投向,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应编报农业重大项目,确保重大项目争取工作有的放矢。近三年里,广安每年争取上级支农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扎实抓好项目的落地和实施管理,整合实施一大批农业产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农村山、水、田、林、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所需。注重向内挖潜,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每年兑付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畜牧良种、退耕还林等补贴资金近5亿元。支持农村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建设,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有效缓解了政府资金压力。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责任编辑王丽娟)
2016-06-15
侯晓春,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
F320.1
A
2096-0921(2016)04-00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