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宏(福建省永固基强夯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道路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刘志宏(福建省永固基强夯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我国进一步加快了道路工程建设,规划完善的道路可以为人们以及社会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还能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质量病害,严重的影响着道路的正常运行以及使用寿命,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出行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质量病害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建设更高质量的混凝土道路提供了参考意见。
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道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枢纽,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基础道路建设,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当前混凝土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对混凝土道路竣工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还会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为了提高混凝土道路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耐久性,笔者简单分析了当前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常见的质量病害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混凝土道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其根本在于施工方面的种种原因,当前混凝土道路工程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质量通病有以下几种:
1.1裂缝
混凝土道路工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混凝土道路出现裂缝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①由于基层不平整,造成了混凝土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荷载压力过大,导致薄弱处产生裂缝;②由于地基强度不均匀、路基填料混杂不合理、压实不严密,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产生裂缝;③路基压实力度不够,路面基层强度欠缺,导致沉降过大,混凝土板在过大压力负荷下出现弯曲现象,最终产生裂缝;④由于混凝土材料配比不科学,混凝土未按照标准要求搅拌,容易出现面层硬化或离析现象,造成混凝土在高度荷载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导致出现裂缝;⑤由于施工工艺存在不足,比如基层洒水不够,导致混凝土过早失水出现裂缝;对砂石含水量测算出现偏差,造成混凝土密实度下降出现开裂;混凝土早期未及时养护等,都有可能造成裂缝现象。[1]
1.2蜂窝
蜂窝现象在混凝土道路工程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空隙,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混凝土配比不合理;②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强度欠缺;③下料不科学;④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足;⑤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3缺棱掉角
混凝土道路工程中,结构边角混凝土出现局部掉落、不规则或者是棱角存在缺陷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产生缺棱掉角的情况主要是原因有:①在低温施工时,过早的拆除了侧面非承重模板;②木质模板浇水不充分,湿润度不够,同时,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养护工作未做好,造成强度低、脱水、模板吸水膨胀等现象,导致拆模时棱角被粘掉;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者是未涂刷;④拆模工作不仔细、保护工作未落实,导致棱角被碰掉。[2]
1.4表面不平整
当前混凝土道路工程容易出现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或者是模板厚薄不均匀造成表面不平整的状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平整工作未做好,多数情况仅用铁锹拍子,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整;②由于模板出现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等情况,模板未能较好的支承在坚硬的土层上,导致在新浇灌混凝土进行早期养护时,产生不均匀下沉现象;③在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或运料,造成表面凹陷不平、出现印痕。[3]
2.1裂缝防治措施
造成裂缝现象的因素较多,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防治措施: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管理,根据施工要求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技术;②按照工程规定或相关要求,控制松铺厚度、石子粒径以及含水量。在回填施工过程中,控制排水管间距,使其不超过3m,保证填筑厚度和压实度;③设计合理的路面基层厚度和顶面标高,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保证施工质量;④对于路面混凝土必须进行充分的密实工作,对接缝处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出现表水渗入路基的现象;⑤选择合适的混凝土,严格验收混凝土确保其质量,按照规定水灰比调配,降低杂质含量,提高混凝土的质量;⑥按照工序要求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可以先从边角的地方用开始,逐步用振捣棒靠近模板,避免出现混凝土拌和物的离析,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⑦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在气温低于30℃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效果最佳,面对高温情况,注意养护、抹面,并均匀摊铺,减少表面蒸发;⑧采用合适的方式开展路面养护工作,比如覆盖保湿膜、麻袋、草袋、草帘等洒水保湿措施,多数道路养护天数在12~20d,面对高温状况,必须严禁通行,待设计强度超过50%则可开放交通使用。[4]
2.2蜂窝防治措施
针对蜂窝现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合理预防:①严格设计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例,定期检验,保证计量准确性,确保均匀拌合混凝土以及合适的坍落度;②当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必须设置串筒或溜槽;通过封层下料、振捣,避免出现漏振情况;③严密堵塞模板缝隙,浇灌过程必须全程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避免出现漏浆情况;④对于较小的蜂窝,可以在洗刷干净后,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实,此时水泥砂浆配比应当为:1:2或1:2.5;⑤针对较大的蜂窝,需要先凿除薄弱松散颗粒,在刷洗干净后,采用比之前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对较难处理的情况,可以在浇筑混凝土封闭后,直接采用水泥压浆处理。
2.3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针对缺棱掉角的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①先充分湿润木模板后再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养护;②在混凝土具有超过1.2N/mm2的强度后方可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③拆模时,做好棱角保护工作,动作尽量仔细小心,控制好力道,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棱角被粘掉;吊运模板轻易小心,运输时用草袋等保护好模板,避免撞击碰损对模板棱角造成损坏;④在出现缺棱掉角后,及时进行合理修护。首先将松散处的颗粒凿除,充分冲洗湿润后,根据破损程度确定水泥砂浆使用比例 (1:2或1:2.5),并修补齐整,或者是采用比之前更高一级的混凝土捣实修补支模,并认真养护。[5]
2.4表面不平整防治措施
针对表面不平整现象的防治措施有: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规范要求操作,在灌注混凝土后,严格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在终凝后,及时合理的进行浇水养护;②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保证支承面积达到规定要求,支承点尽量避免与水接触,防止浸水,避免发生下沉现象;③严格检查混凝土强度,保证达到1.2N/mm2以上,才能在结构上进行混凝土浇筑;④浇灌后,一旦发现表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必须及时加用混凝土抹平。
总而言之,当前混凝土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对道路使用的承载力、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面对当前混凝土道路工程所出现的质量通病现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准确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道路运行使用的承载能力、安全性、稳定性,提升混凝土道路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王 崴,侯 奕.浅谈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及处理方法[J].北方交通,2008,07:33~34.
[2]谭 皓,张电吉,卢海林.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2010,05:59~61.
[3]王艳光.蒙西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4:56~57.
[4]陈海浪.浅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09:224.
[5]李军.城市混凝土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4,15:162.
U415
A
2095-2066(2016)21-0194-02
2016-7-9
刘志宏(1976-),男,本科,从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