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鑫(厦门地山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顶管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控制数值分析
林鑫(厦门地山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政管网建设日益增多,对顶管施工需求也相应增大。而顶管施工会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影响周围环境和施工安全。因此,地面沉降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顶管施工概述入手,分析顶管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控制,以供参考。
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施工参数;数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顶管技术在地下管道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应用于地下管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方法,可穿越河流、道路、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管线等。该方法具有技术先进、对地面活动影响小、节约资金和时间等显著优点,具有开槽明挖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顶管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导致地面建筑物损坏或者影响施工安全。为了减少顶管施工对附近土体的扰动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必须对地面沉降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需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以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确保顶管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顶管技术就是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进行施工的方法,是一种少开挖或者不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通过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路线和角度顶入土中,并将渣土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推到位后,再顶进第二节管子,依此类推。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顶管施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越来越普及,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在水管、煤气管、电缆、光缆和供暖等许多管道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顶管施工的工艺要点包括:工作井和接收井、洞口止水圈、掘进机、主顶装置、顶铁、基坑导轨、后座墙、推进用管及接口、输土装置、地面起吊设备、测量装置、注浆系统、中继间、辅助施工、供电及照明、通电与换气等。在顶管施工中,主要有三种平衡理论:气压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理论。顶管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适应性很强,即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合适的顶管施工方式。另外,正确选择顶管机和配套辅助设备,对于顶管施工非常关键。近年来,顶管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地区差异明显、行业规范化不够、人才不足、宣传推广不力等,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发展。
顶管施工会导致地面沉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土体损失、正面附加推力、掘进机和连续管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等。
2.1掘进机正面土压控制失衡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当掘进机在土层中向前掘进时,在进土仓内会形成流动性的土体。当正面的土压控制在主动土压和被动土压之间时,地面才会隆起或下陷。由于施工场地往往土质变化较大,如果完全按理论计算进行控制则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使施工人员难以正确把握,从而造成土压控制失衡,引起地面沉降。另外,设备选用不当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比如掘进机刀盘切削面积过小、推进速度或螺旋输送机转速不能调整,则会导致土压失稳,引起地面沉降。
2.2管道外周空隙过大
掘进机在推进过程中,由于纠偏或曲线推进,通常会在管道外周形成空隙。如果空隙过大,则可能引起土体坍塌沉降。因为拙进机在纠偏和曲线推进时,所形成的通道截面面积比管道截面面积大,二者之间的空隙会引起周边土体填充而导致沉降。当前,顶管施工一般都采用触变泥浆减摩技术,即在掘进过程中采用注浆技术减少掘进机与周边土体的摩擦,同时形成浆套堵塞空隙。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向空隙内注浆,就难免引起地面沉降。
2.3管道与周围土体摩擦
顶管施工会对周边土体产生扰动,这一现象在软土层中表现更为明显。管道推进时会与周围土体产生摩擦,使土体发生剪切扰动,严重时会引起土体移动并导致地面发生沉降。如果出现设备选用不当、管道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粗糙等问题,则会加剧剪切扰动现象,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地面沉降。
2.4管道接口发生渗漏
顶管施工是将数节管道顶入土层之中,管道接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防连接渗漏。如果出现密封圈安置不当、因受力不均而破损或管道接口过度弯折造成密封不良等问题,就会导致接口渗漏,使水土从接口处进入管道造成土体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同时,管道接口渗漏也会导致触变泥浆流失,使其支承土体、减小摩擦的作用大大降低,也会引起地面沉降。
2.5进出洞口承载力不同
在工作井和接收井内,当掘进机进、出洞口时,由于一部分在洞外、一部分在土体内,使其承载力不同。若没有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极易产生设备“磕头”现象,从而导致洞口上方的土体沉降和坍塌。
3.1建立模型
在建立模型和进行有限元计算中,可作如下假设:①掘进推力为圆形均匀分布的荷载,取值为顶管机头泥水舱压力的实测数据0.18MPa;②顶管推进过程中只考虑顶进空间距离的变化,而不考虑土体时间效应;③顶管与土体间的摩擦力沿管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根据实测曲线图,摩阻力约为2kPa;④顶管对外侧土体的抗力沿顶管平面曲线法向方向均匀分布。
采用Mohr-Coulomb(M-C)弹塑性模型建模,以剪应力强度为屈服准则。在某市政工程中,针对某顶管工程进行建模分析。假设模型上表面为天然地表,上下表面相差50m,顶管轴线方向长80m,横向宽60m,管线竖直向曲率半径为650m,水平向为450m。边界条件为:整体模型各边界处均采用位移边界条件,上表面为自由边界,下表面竖向位移固定,其它表面则各自法向位移固定。土层参数按实测数据确定。
3.2不同摩阻力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
顶管在作业过程中作用在管外壁表面的摩阻力:①没有注浆时,一般在黏性土和砂性土中的摩阻力为20~30kPa。②注浆后,不仅会有效降低对顶管的摩擦阻力,还会减少顶管前进时对土体的扰动,有效减少地表沉降现象的发生。为使摩阻力减到最低,必须注入泥浆形成一层完整的泥浆套,使顶管外壁与土层完全分隔开。经数据计算分析,横向上顶管中心地面沉降最大达15mm,纵向上地面最大隆起量为2mm,与现场监测基本一致。实践表明,注浆压力、位置、数量等对泥浆套的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通常较小。
3.3机头压力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
机头压力与地表变形的隆起值相关联,压力越大则隆起值越高,且隆起的最高点距机头位置越近。在机头掘进方向,机头压力增大则影响范围相应增大,前方土体的变形也随之增大。在机头后方,机头压力越大则土体沉降也越大,但沉降值相对于隆起值则要小得多。横向上看,机头压力对正上方土体的影响不大,即其变形量在不同压力下基本保持不变,而沉降最大值在顶管中心。从现场监测情况看,机头压力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与模拟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3.4土体抗力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
不同的土体抗力对管道纵向的变形几乎没有影响,对横向的则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顶管对外侧土体会产生抗力作用,而地表横向变形沿顶管轴线方向并不对称,内侧地表土体的变形要大于外侧,并且抗力越大则内外差别也越大。同时,地表沉降最大点是偏向顶管曲线圆心一侧的点,而不是顶管轴线正上方的点。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①当顶管周围的摩阻力控制在10kPa时,其地面沉降为7mm在允许范围内,超过这个值时则地面沉降较大。②机头压力为0.18MPa时,前方隆起1mm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超过这个值则隆起量较大。③土体抗力在横向上改变对地面沉降影响不敏感,对纵向沉降影响也较小。[2]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顶管技术的创新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应用前景非常乐观。但顶管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又直接影响到这一技术的应用。因此,加强地面沉降控制问题研究,对于推动顶管技术向着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余 芳.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喻 军,龚晓南.考虑顶管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控制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S1:2605~2610.
P642.26
A
2095-2066(2016)21-0128-02
2016-7-10
林 鑫(1975-),男,本科,从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