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加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变电运维管理新问题及解决策略
牟加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提升,供电可靠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其管理技术必须随着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优化完善。变电运维专业作为电力行业的基础,其专业具有全过程参与、安全保障最后屏障的特点,安全生产保障作用举足轻重。本文就从运维专业的维度,就电力生产出现的新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完善措施,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变电运维;安全风险;解决策略
电力行业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它为各行业生产及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电力支撑,其特点是发、输、配一体,不能大规模储存,具有连续不可间断的天然属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甚至大面积停电事故。特别是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将使各行各业的生产停顿或瘫痪,会给社会秩序带来混乱,甚至造成极坏的政治影响。从近几年发生的电力事故来看,大部分事故都存在违章作业、技术管理不完善、安全管理缺位、职业素质差等可控诱因,可见变电运维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管理技术急需改进提升。
近年来电网的发展成效异常显著,变电站的规模与数量随之增加,此外电网设备水平与生产技术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电网生产组织的专业化与集约化程度却相对滞后,同时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链条长、专业界面不适应电网发展等问题日渐突出,即传统的站点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要求。变电运维管理模式是顺时而生,即在传统变电运行的基础上增加检修、试验等项目,变电运维专业开始涵盖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巡视维护、检修试验等工作,专业的发展将电网管理与设备管理形成了有效的点面对接,对规范变电站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及维护电网运行安全稳定重大意义。
2.1应急管理方式亟待改进
在集中监控模式下,因运维人员在事故异常响应上处于第二信息链,信息通过监控人员反馈给运维人员,时间传递周期较长,信息收集的渠道需要重新整理和畅通。对于无人值守的变电站,运维人员不能通过传统的就地响应方式对事故进行隔离和处置,因此限制事故发展的手段及处置措施需要进行研究改进。
2.2人员技能水平急需提升
传统运行人员必须掌握检修、试验等新技能才能胜任运维岗位,在培训开展及业务能力提升方面主要存这几方面的问题:①“传帮带”等传统培训方式没能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②部分需要承担的检修、试验项目难度较大、作业风险较为突出,对运维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人人掌握;③班组成员结构不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不同,老少中青比例对班组培训工作存在客观影响;④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没能有效对接,履职能力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
2.3人资定员改革超前于管理发展
①目前部分变电站随然按照无人值班变电站定员,但是受设备可靠性、负荷重要性及综合自动化改造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并未能实现真正撤人,人力资源配置的真实系数低于理论系数,导致部分班组业务范围超出承载能力。②电网发展速度快,就四川电网而言近6年变电站数量从20座增加到47座,增比达135%。变电站数量的成倍增加,运维人员比例相对减少,同时新入职员工需要2~3年的培养才能真正胜任运维工作,这些均对人力资源结构造成影响。③部分变电站的监盘业务仍未移交,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监控权限移交推进缓慢,导致站端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释放。
2.4班组执行力不能适应专业新要求
①安全培训形式大于内容。安全活动缺乏整体安排,照本宣科抓不住重点的情况突出,无关内容占用大量时间,培训工作缺乏实质内涵。②变电管理不细不实。对缺陷隐患熟视无睹,设备锈蚀、渗漏等一般缺陷没有在日常维护中进行消除,机构(箱体)凝露、温湿度控制原件异常发热、刀闸电源共用等隐患未进行有效整治,最终导致设备事故。③主人翁意识弱化。对外委业务工序工艺缺乏有效监督,对本单位班组检修后的验收走过场,设备主人职责没有落实到位。④管理要求传递衰减。对于公司文件要求内容未及时进行传达或宣贯,未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造成现场执行与公司管理意图不匹配。
2.5现场违章屡禁不止
习惯性违章是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顽疾,经过对违章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违章现象有顽固性、潜在性、历史继承性的明显特点。另外,由于员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违章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侥幸心理、麻痹心理、马虎心理、取巧心理、无知心理、从众心理等等。加之在运行业务向运维业务过度的过程中,在新业务方面对工艺流程及工器具使用不熟练,甚至抵触心理作祟,增加了习惯性违章的潜在因素。
3.1加强科技支撑及装备投入,保障应急处置水平
①实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全覆盖,建立机器人巡检及人机联合巡检机制,保障第一时间掌握现场设备运行工况及事故异常信息;②快速推进调控操作业务,确保事故状态下设备隔离工作有效开展;③加强政企联动,与当地公安、消防、国土资源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充分调动政府及社会资源提升应急处置综合实力。
3.2强化技能等级认证,搭建运维管理竞赛和提升平台
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及职业道德塑造,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培养起良好的专业素养及职业习惯;签订师带徒合同并定期考评,实现导师、青年职工教与学积极性的双向调动,提升青年技术能手及优秀内训师的培养力度及储备总量;定期组织技能调考,摸底各岗位人员技能水平,对高级及以上岗位人员实行岗位技能认证管理,实现岗位与技能的无缝对接,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岗位竞争生态;针对困难的运维项目及智能设备进行专项培训并进行技能认证,确保新增业务安全高效落地;定期开展运维技能竞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打造技术尖兵。
3.3快速推进无人值守,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①对所有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从而形成无人值守工作推进里程碑计划。②对影响无人值守工作推进的各类缺陷,加大处理力度,下达工作任务联系单,督促各单位尽快处理,确保符合无人值守工作推进技术要求。③做好智能变电站监控业务移交相关工作,配合调度做好信号优化、规范工作,实现投运与监控移交、无人值守同步推进。④以运维工代的方式,利用变电站筹建、新设备投产工作锻炼队伍,缩短运维人员培养周期。
3.4狠抓基础管理,培养运维人员主人翁意识
①强化运维人员设备主人翁意识。从工作票审查、设备验收、现场安全管控等各个环节,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以安全生产为红线,在原则问题上敢于斗硬,确保站内设备安全运行。②修订无人值守管理制度,加强各单位执行效果跟踪。加强各运维班、变电站对于制度执行效果的跟踪,特别是强化执行力,明确了的工作要求在各单位必须得到执行。③建立生产考问常态制度,提升员工应知应会知识掌握能力,公司结合每次生产检查以及到岗到位工作,开展生产人员技能考问,并对相关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借此促进人员不断学习设备运维相关知识。④建立变电运维工作季报,对专业管理的各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通报周期内工作亮点及现场发现的问题。
3.5持续开展反违章工作,构建全员反违章工作体系
①从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和表面违章现象着手,深挖违章的深层次体系原因。公司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从查现象升华到查本质,监督作业现场“四清楚、四到位”情况的掌握。针对工作人员指派不合适、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交底流于形式、“两票三制”执行不规范等情况,首先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杜绝生产作业过程中“计划安排”和“作业组织”环节的违章。②完善反违章制度建设,按照国网公司反违章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各基层单位制定反违章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反违章分层负责,分层考核的管理体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实现“零违章”目标。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反违章检查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坚决克服走过场和粗暴方式进行安全监督工作,而是在坚定不移执行《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树立安全服务意识,以职工个人尊严、责任、家庭、友情等方面对违章责任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职工主观思想得到认识,内心深处得到感悟并自觉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④严格考评、举一反三,修订完善公司反违章工作考核办法、中相关考核条款,在严格执行“说清楚”、“曝光”等考核制度的同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违章处罚力度,对违章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⑤专题分析、持续推进,针对典型问题要专题分析,查明从管理到执行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形成反违章典型经验,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正实现本质安全提升。
变电运维管理随着电网发展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难点、新课题,不管是运维专业管理者还是执行层,务必要清晰的认识到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和持续改进完善运维管理手段的紧迫性,将运维管理新方法、新思路作为运维专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并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才能真正确保电网安全。
TM73
A
2095-2066(2016)21-0110-02
20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