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民的教育问题分析

2016-03-19 21:01:56肖君其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足区分校重庆大足402360
低碳世界 2016年33期
关键词:进程城镇化农民

肖君其(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足区分校,重庆大足402360)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民的教育问题分析

肖君其(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足区分校,重庆大足402360)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是典型环节,而新型农民的教育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即针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民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训方法,以供参考。

城镇化;新型农民;教育

1 引言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对农民的改造,新型农民应当具备相应的素质水平,以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能力和现代市民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常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于农村各项基础工程与设施的建设,以实现农村乡镇与城市之间的接轨。我国重庆等地区在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乡镇和农村的发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高农民自身的思想层次与素养,才能够为城镇化发展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就宏观角度而言,农民教育协调对于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1 提高农民素质,适应城市化进程

农民接受教育,而这种教育主要是来自于城市化工业化文明,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教育,将农民作为一个完整的、能够自我完善的主体,通过必要的教育措施提高农民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往往会受到其所接受的城市新鲜事物、文化特征的影响,因而需要缓冲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新型城镇化进程,不仅要求城市面积、城市人口能够合理增长,同时还要求城市发展可以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确保农民能够适应其中。

2.2 改善农村风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从外在看待农村风貌,往往只局限于其地理环境的构造,其实质则主要在于培养发扬农村的内涵文化风俗。长期以来,农村通常被认为仍然存在封建落后特性,且农村居民也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心态,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农村难以适应社会变化。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教育,可有效改善农民境况,从而提高农民的对外敏感度,能够选择适应的外界生活方式,并从内在改变其社会认知,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文化的对接。

2.3 工农协调发展,完善社会经济结构

农民接受教育,不仅可以从文化角度上,实现农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层面上,也能够有效实现农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高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在有限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增长。农业的现代化,要求农民自身具备先进的理念,能够接受农业在技术与方法上的发展,针对这些新型的技术与理念,同样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普及。农民教育将会推动农民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型,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和类型,最终达到提高农业发展科学化程度的目的,优化整体的经济发展结构。

3 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途径

3.1 完善并加快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立法

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可以在根本上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使得农民的教育得到一定的保障。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如重庆、天津、湖南和甘肃等地,都对当地的农民教育的培训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尤其是重庆地区大力宣传农民思想与生存技能的培养重要性,积极推动了当地的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制化进程。

3.2 要健全新型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新型农民的素质提高与教育培训,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参与农民教育的培训机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涉农部门要进行联合,对于农民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助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形成。

3.3 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在新型农民的培养过程中,坚持农民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教育培训要以农民教育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确定教育培训内容,以适合农民学习特点,选择教育培训时间和场所,以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特别要坚持分类教育培训,即面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业社会管理等不同对象,根据区域、产业、服务和经营管理领域等不同特点,分类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教育培训还要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促进农民提升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创办农业企业。农民教育培训还可充分发挥网络和手机的功能,通过网络信息、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形式,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让农民自由选择教育培训方式和教育培训内容。

3.4 强化生态道德的教育培训内容

新型城镇化除了物质层面的发展,还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进步,农民不仅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还应当加强生态道德教育。①构筑生态道德教育平台,举办城镇生态夜校、周末讲堂,定期召开城镇村民生态教育大会,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引领和督促广大农民系统学习生态知识,提升农民的生态道德。②发挥乡镇农服中心功能。乡镇农服中心具有示范、推广、培训等功能,应定时开通乡镇科技服务车,丰富城镇村民生态知识,提高农民生态技术应用能力。③强化生态道德实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道德培育应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态认知,将生态道德意识贯穿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一种习惯。合理消费,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种植环保植物,爱护社区环境,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广大农民的生态道德情感,形成自觉践行生态道德的行为。

3.5 找准新型职业农民人群培训定位

①培训生产型的职业农民。生产型的职业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构成,能够通过开展农业职业培训的方式,掌握相应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成为能够从事现代生产的“农业工人”。②培训服务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组成,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主要承担农业生产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用以提供农业生产前、中、后期的服务型人员,其主体构成则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业产品经销员、农机驾驶员和维修员、农业动植物防疫员等。③培训经营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通常存在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还应掌握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其主体构成包括农业企业经理人、农民企业家、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等。

3.6 优化整合培训资源

优化资金的筹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进而能够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通过共享教师资源,建立新型的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从而实现师资队伍专职化与共享化;突出对于农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农业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进而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3.7 加强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进一步规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机构及其培训工作。政府应当加强对于培训机构相应培训资格、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严格把关,从而确保培训机构具备正规性与合法性。同时注意健全培训教师的选拔、考核与评价,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质量。而对于接受培训的农民,则应当建立信息反馈、评估监督机制,做好培训结果的反馈,从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科学性、实用性。

4 结语

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是关键的参与者,而农民自身的转型,不仅包括农业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还包括思想上要跟进现代社会的变化,因此,农民的教育应当重点考虑这两方面内容,获取政府的投入,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进而能够发挥出社会整体力量,推进农民教育质量的改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1]董 娅.新型农民培训需求与国外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5(4):191~194.

[2]田 旭.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6):90.

[3]胡建平.基于微课的新型农民混合培训模式研究与设计[J].高等农业教育,2014(9):124~127.

G725

A

2095-2066(2016)33-0275-02

2016-11-8

肖君其(1968-),男,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进程城镇化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 11:23:03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1-21 02:35:04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