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昭通市博物馆,云南昭通657600)
浅析博物馆建设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李 霞(昭通市博物馆,云南昭通657600)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保护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民族文化之魂,方能凝聚出民族复兴之力。
博物馆建设;昭通;经济社会发展
1.1 世界博物馆的起源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并于公元前三世纪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可惜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2 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2007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作为服务社会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其性质决定了博物馆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覆盖城市乡村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博物馆建设并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公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对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及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 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发展现状分析
从2008年3月倡导博物馆免费开放起,我国20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当然,目前还有一小部分博物馆正在这个进程中逐步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对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实现手段,也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博物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1]。
111年后的今天,1905年张謇首创公共博物馆的初衷因我国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而使得这个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文化机构面临了一场重生性的变革。文化对一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影响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办馆方向旨在为社会进步服务,它通过文化宣传向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推进科普知识教育。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推动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抓手。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落后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文明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文化建设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它能强大民族智力支撑,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精神境界,更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武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够提高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培育四有公民,激励人们弘扬民族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2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免费开放,不仅仅在于降低了经济门槛,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域提供给市民的一种文化福利,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共享人类文化遗存。事实上,这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譬如英国,博物馆免费开放被当作文化政策的一项核心内容,英国政府通过返还增殖税等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格林尼治天文台等在内的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免费开放。其实就算收费,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也只是收取一点象征性的费用,占收入来源的比例非常之小。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感到丝丝汗颜。一方面,我国还有一些博物馆仍在实行收费制,只是偶尔在节假日或者规定的时间里短暂实行免费。过去包括一些革命遗址和教育基地都收费,庆幸的是现在大多数都实行免费开放了。而另一方面,博物馆越建越奢华,收费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以至于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幅令人尴尬的场景:在气派无比的博物馆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参观者,门可罗雀,而绝大多数人只能在外驻足而望。可以说,我们的免费开放工作还需真正加大实施力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同时抓。这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以外,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建设,改善社会风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业精神,反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腐朽的、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人民的消极影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2]。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转轨,在此过程中,一切的事物、活动似乎都与市场经济沾了边,作为文化传承场所和精神高地的博物馆,也同样在所难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民族精神的重树,已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越来越能够支撑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
3.1 昭通“十二.五”发展成果
从一个地区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折射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昭通市博物馆和昭通的“十二·五”规划发展同步。“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31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7%。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709.18亿元,比2010年增加329.58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5.3亿元,年均增长16.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6.17亿元,年均增长2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达到2177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1%,达到7212元,是2010年的2.1倍。“十二·五”期间,昭通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工业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活力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委、市政府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有力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更新,上下形成共识,合力推进昭通健康快速发展。昭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交通提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第三产业较快增长,脱贫攻坚高位推动,灾后重建有力有序,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3.2 昭通市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是城市或地区的历史缩影,而不同历史时期孕育的不同文化则让博物馆聚集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昭通市博物馆是立体的昭通“百科全书”,为昭通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一种软性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博物馆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这个载体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与地理景观的双重架构,进而使城市的品味不断提升,而使得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是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民族的情感记忆,最简单便捷的途径就是到博物馆寻找答案。据统计,昭通2015年接待游客总量2065.8万人次,收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148.29万人次,2016年仅昭通市博物馆接待的旅游团队参观人数就在4万人左右。据昭通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反馈,昭通市博物馆的主题展陈,不仅彰显了昭通文化底蕴,更以一种新展陈理念印证了昭通从古到今前进的脚步,是昭通的文化地标。可以说,昭通市博物馆对于昭通旅游经济的拉动很难用数据衡量,用语言说清,它更多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化作用,让人们接受文化教育,接受旅游乐趣于无声中。昭通市博物馆通过做好昭通文化品牌提升,以及注重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了对昭通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3.3 未来昭通市博物馆的努力方向
一个好的博物馆,它是多个部门努力合作运营的结果,但终极职能的体现则是外界通过宣教工作认识其“庐山真面目”获取馆藏信息。可以说,优秀的管理者和优秀的讲解员共同推动博物馆不断向前发展。博物馆的展陈不应该是永久性的,逐步提升改造既有展陈,使之不断丰富是博物馆办馆不断成熟的体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一种革新的精神。昭通市博物馆不光领导要有革新精神,而且还要在博物馆的整体工作中树立革新精神。改革涉及诸如体制、机构、人事、文物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等,这些改革需要依靠昭通市博物馆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群策群力,这样搞出来的改革方案才能既符合上级的有关改革的精神,又符合博物馆本身的实际,更有实施这种改革方案的群众基础。在昭通市博物馆的革新过程中,在处理上下关系的问题上,即在如何对待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和如何对待博物馆本身改革的实际问题上,侧重点应放在符合昭通市博物馆本身实际的基础上,从领导到职工都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思考如何让其“凤凰涅槃”。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走出博物馆的狭小天地,走出馆门接触社会实际,研究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课题。笔者认为,博物馆领导层有没有开放的意识和胆识,能不能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未来昭通市博物馆应重点通过对新技术应用来系统地实施专题收藏,将科技充分运用于馆务运作中,博物馆事业单位的“国营”性质可以适当加进“民营”的管理机制,方能带来昭通市博物馆办馆水平的全面提升。面对昭通发展的新契机,我们要敢于抓住机遇,就像水手面对大海要认清前进的方向,适应潮流,抓住机会,因势利航。只有这样才能使昭通市博物馆沿着正确的方向服务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胜利前进[3]。
昭通城市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做支撑。昭通社会的进步决定了昭通市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方向。昭通市博物馆应发挥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公益特征促进昭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昭通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昭通人民群众以及外来观众的文化需求。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721.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650~651,589.
[3]刘 洪.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初探.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物工作》,29~32.
G252
A
2095-2066(2016)33-0227-02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