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凤,莫廷斌
(1.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鹿寨545600;2.鹿寨县导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柳州鹿寨 545622)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
黄德凤1,莫廷斌2
(1.鹿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鹿寨545600;2.鹿寨县导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柳州鹿寨 545622)
水稻是我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我县粮食安全和确保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一直是影响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县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防治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本文首先概述了水稻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之后分析了当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措施。
水稻;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措施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和经济,随着新型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水稻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些乡镇的水稻产品(如中渡镇的富硒大米、稻鸭米等)逐步崭露头角,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在近年来水稻种植发展过程中,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有的乡镇甚至还比较严重。
(1)稻瘟病。稻瘟病的产生有其固定的特点,经常出现在多湿、地势低洼的地区,在发生时间上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时间段,整个生长期可能性均较大,其主要特征为:在水稻的叶子上出现绿色或白色的斑点,并向外围扩散成褐色的霉圈,此病虫害对于水稻的生长影响很坏,危害较大,要采取针对性举措,比如化肥的合理配制,培育抗药育种,要进行合理晾晒等等,提高抗药性。
(2)纹枯病。该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对于水稻的成长破坏性较大,但其影响期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病率最高的阶段为水稻抽穗期间,主要特征为谷粒干瘪、枝叶腐烂,种植初期特征为圆形、颜色较浅的病斑。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是:发病前要科学施肥,合理管控,严格排水灌水,按照“底肥施足、合理追肥、及时停肥”的原则,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后,要按照规定比例对水和药剂实施稀释,连续7d对水稻进行喷洒。
(3)稻飞虱。稻飞虱的种类较多,按照发生的阶段又可以区分为: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3种,从实践来看,水稻的早期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是白背飞虱,中晚期主要发生的是褐飞虱,灰飞虱由于影响较小,这里不做详细区分。其出现的主要症状为:①水稻根部受到破坏,有倒伏现象;②稻田发生面积较大的枯黄。针对性举措是:①加强稻田的管理,改善生长环境;②对于水稻的品种进行筛选,优先挑选高产和抗虫的品种。
针对以上出现的三种常见病虫害,在技术层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针对性举措:①大面积的直插技术;②抛秧栽培高产技术;③实施水稻的单双混载技术;④研发了较为先进的测报技术,如采用预警系统进行试报,准确率达到了近乎75%。研究可以明确的事项:①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病虫害外,青枯病、立枯病、蝼蛄病是水稻的特有病害;②环境对于病虫害的影响,干旱环境的发病率是水秧环境的3~5倍;③对旱秧病虫害防治方向进行了研究:a.可以采用种衣剂、浸种剂等两种试剂先期进行种子的处理;b.采取喷药和抛秧病虫害防治两种技术,对土壤进行处置,控制好抛秧密度,避开螟虫产卵高峰期。在水稻的中后期主要防治纹枯病、稻螟,并兼顾治理其他病虫害,通过实践感到,效果较为鲜明;c.发现一些病虫害的变异规律,例如褐飞虱的防治,致害性处于由弱变强的趋势,但感虫品种上,呈现出由强变弱的态势;d.研发了一系列微生物制剂,例如:B916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就可以达到将近90%;e.对稻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病虫害的天敌,为物理治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f.对中性的生物进行了重新定义,对诸如寄生蜂、蜘蛛等虫害天敌的防治能力进行了重新评估,使之与前几年相比,指标更为精准和符合实际。
(1)前期的防治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工作实践来看,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要重视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有的农户认为前期较为次要,即使做不好后期也可以补救;有的种植户认为,只要及早发现问题不会出现大问题,预先处理会增加种植成本。但实践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旦发生病虫害,配套举措不到位,病虫害防治很难做到位,有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2)过度使用药剂。受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的影响,一些农户在防治上过度依赖药剂,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一些病虫害出现了耐药性和抗药性,种植户再进一步加大剂量,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在水稻发生应急病虫害时,根本无法收拾,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增加了种植经济成本。所以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综合施策,要优先选择抗病基因优良的品种,还可以适当推迟水稻种植时间,错开特定病虫害发生时机,还可以在种植方式上进行调整,如经过实践证明,采用窄株宽行能够很好的降低病虫害发生。
(3)病虫害的预测预防不够准确。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学习,绝大多数农户均把重点放在病虫害所要采取的措施上,对于一般病虫害发生的症状则很难把握,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水稻发生病虫害初期,一般症状体现不够显明,但一旦病虫害发生蔓延,则病虫害较为严重,此时采取举措则效果不够明显、很难奏效。比如对于螟病害的防治方面,初期水稻就会出现“白叶”现象,进一步就会发生“枯心”,当这两种情况出现时,作为水稻种植户就要敏感的察觉到这是螟虫病,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规律、利用规律,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对于药剂的选择不够恰当。在阶段性、规律性的病虫害防治上,一般均有上级部门的指导用药的数量、用药的种类和时间,但在具体防治方法上,有的种植户虽然采取了建议,但药剂的使用大多数是自行购买,一些不正规的药店往往会以低价吸引种植户购买,药剂效果不佳直接导致防治效果不好;有的种植户虽然购买了正规的药剂,但技术要求没弄清楚,比如水分掺多了,比例不对了,同样起不到防治效果;还有的种植户选择天气有问题,在下雨前进行药剂的喷洒,雨水冲刷后药剂效果较差。
(1)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于一些种植户对于防治重要性和技术不熟悉、不重视、不掌握的情况,要利用好农村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比如电视、广播等,有条件的村镇要利用闲散时间组织专门的培训,在水稻种植的关键时间,技术指导人员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展开一线指导,以指导代替培训学习。同时水稻指导人员也可以这个机会与种植户展开交流沟通,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更好的与理论知识搞好贴合。还可以充分了解当前病虫害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一些新情况可以采取集智攻关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制定综合科学的举措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2)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从农村农药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些不法商家贩卖低劣质量农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区甚至还比较严重,要让种植户购买正品农药必须加大市场的监管力度,将假农药彻底剔除市场,针对卖假农药的问题要加大市场惩处力度,让其得不偿失,作为政府部门,还要负有向种植户推荐低污染无公害的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还要兼顾好自然生态环境。
(3)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不能亦步亦趋,发现问题才来解决是十分被动的,对于治理工作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对于一些新传入我国的病虫害要十分重视,并组织力量加强研究推广,对于突发的病虫害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预案,在最快的时间内制定专门的配套方案,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4)积极开展多样化防治方式。除了化学的防治方法,一些物理的、生物的治疗方式要积极采取,比如前几年研究探讨的“灯光诱杀”技术近几年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其就是利用虫害本身的趋光性而采取的措施,针对不同病虫对于灯光波长的敏感性而采取不同的灯光,这些方式不仅仅治疗成本低下,而且非常环保,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可以根据各种类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找出规律性,确保其在发生前借助有效的药物来进行防治处理。
综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农业发展改革的步伐,水稻作为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其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这关系到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在病虫害好防治过程中,要重点分析病虫害类型,从而采取针对性举措加强防治,要注重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防治的结合,注重生态环保方式方法的使用,促进水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陈怡光.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农技服务,2015,04.
[2]王海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14.
[3]张丽娟,高洪梅.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相关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04.
S435.11
A
2095-2066(2016)34-0276-02
2016-11-17
黄德凤(1969-),女,助理农艺师,中专,从事水果,蔬菜,水稻等研究工作。
莫廷斌(1978-),男,助理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水稻,蔬菜,桑蚕等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