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融资模式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2016-03-19 19:21:40陈维越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低碳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融资政府

陈维越(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PPP融资模式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陈维越(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PPP模式,即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其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公共工程项目融资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PPP模式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各国开始流行起来,目前已被适用于世界各地,且已成为各国或地区实现经济目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本文就PPP融资模式的概念及其运作的必要条件进行了相应探讨,并着重研究了其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PPP融资模式;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用价值

前言

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如若依然选用传统的融资模式,会造成融资主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必政治界限不清等不良局面。传统融资模式显然无法良好适应于当前的形势中,PPP模式(Pub1ic—Private—Partnership),也就是“政企合作”的一种模式,因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及其特点,已逐渐成为目前广受欢迎的公共基础建设融资模式,目前全国各地已推出的PPP项目多达1800多个,总投资高达3.4万亿元。

1 PPP模式

1.1 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一种融资模式,因其在不同国度或是地区具备不同的发展轨道,且操作方式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到目前为止,PPP模式的概念众说纷纭,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其中,欧盟委员会认为其是公共及私营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双方结合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一同承担风险与责任,以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负责的公共项目和服务。香港效率促进委员会认为其是一种由双方共同提供服务或实施项目的安排,双方在不同程度的参与及承担下发挥自身的优势。加拿大PPP委员会认为其是公共与私营部门间根据自身的经验,建立出一种合作经营关系,通过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确保公共需要得到满足[2]。

就以上各国或组织对PPP的定义而言,可将其分为广义与狭义定义。国内学者王守清淤柯永建将广义的PPP定义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定义定义则可理解为:“项目融资一系列方式的总称,强调政府在项目中的所有权,以及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1.2 PPP模式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

1.2.1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由于项目的差异化,公共私营二者间的定位及其责任在PPP模式中也会随之改变,但政府的总体定位与责任却是始终如一。PPP模式虽能有效促进公共设施及其服务的发展,但其作用力尚还无法真正取代政府的有效决策与治理。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政府都应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始终将项目的总体规划、组织招标、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作为自身的责任。

1.2.2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使PPP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对政府与企业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义务及其风险予以明确确保各自利益不会受损。PPP模式的每一阶段都能采纳公共私营合作,在健全的法律法规下有效约束参与双方,从而使各参与方能在尽可能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1.2.3 专业机构与人才的支持

项目特许经营权是PPP模式运作的最普遍方式,这种方式在进行结构融资的过程中,会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法律与金融及财务等知识,不但要求政策制定参与方制定规范及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提供技术指导及相关政策用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而且还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具体专业服务[1]。

2 PPP融资模式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2.1 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国务院曾对我国在2020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行了相关估算与统计,即有可能达到六层以上,而与此同时,其投资需求也会上升至40万亿以上。传统融资模式的缺陷已逐渐显现,因影子银行融资产生的“影子债务”问题也愈加严重,这极不利于政府管理与经济运行。且“借新还旧”式的政府举债与维稳下的刚性兑付加重了地方债务问题,使其变得更加边缘化,导致我国近些年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规模在不断增长,其中的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保障性住房及生态建设等各类基础性与公益性设施占据了政府已支出且必须偿还债务的大部分[3]。

而PPP融资会对政府类负债进行纳入项目预算,并透明公开化其负债水平,由此极大降低了政府的新增负债压力。并且PPP融资模式不同于传统融资模式渠道来源的单一与固定性,其具备多项资金来源渠道,操作模式更加灵活、获利空间更大,加之相应的扶持政策都能使社会资本投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具积极性与有效性,从而建立并完善出多元化融资渠道及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所以说,PPP融资模式在无财政刺激以及松银根的政策表态下,必然是政府部门用来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最佳方式。

2.2 转变政府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领域中,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但在此过程中多少还存在各种问题,如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缺乏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而导引发的违规融资及债务资金的违规使用等问题,同时也未明确政府、社会以及市场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PPP融资模式可通过公共服务采取市场机制有效融合社会资本的资金、管理、技术以及政府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有机分子,能使政府与市场边界变得更加明确化,从而使市场主体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其关键的作用,剔除政府内不必要的职能,并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达到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目的,这对于社会资本活力,政府的法制、市场及契约等意识,以及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效率及其综合质量都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无疑能更好实现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可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2.3 规避投资风险

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鼓励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融资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4]。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另外,据有关研究发现,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只有不到三层的成本是在预算范围内,而足有八层的PPP项目的成本是在前期预算范围内。由此可见,社会企业可借助其人才、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达到减少成本并加强资金利用率的作用,在全周期成本核算下,有效规避项目投资风险。

3 结束语

在运用PPP融资模式的过程中,需格外注意的是,因国内PPP模式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加之PPP融资模式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其操作比较复杂,因此,需选用具备法律、经济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执行操作,并加强复合型与开括型人才的大力培养。此外,还应形成有效的政府监管构架,为保障项目的顺畅进行,政府需确定出一种承诺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企业资产安全性,建立出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企业积极投资。总而言之,在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我国应参考与借鉴国外PPP模式成功运作的经验,积极运用PPP融资模式,根据当前国情,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强PPP融资模式的运用价值。

[1]吴美红.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引入PPP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

[2]冯 燕.PPP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及量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王 健.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

[4]何文虎,杨云龙,豆小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西部金融,2013,11:18~23+56.

F283

A

2095-2066(2016)34-0237-02

2016-11-20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融资政府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3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