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海地区规划中的生态学思考
——以防城港市为例

2016-03-19 19:21广西防城港市规划设计院广西防城港538000
低碳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防城港市滨海城市规划

李 洁(广西防城港市规划设计院,广西防城港538000)

城市滨海地区规划中的生态学思考
——以防城港市为例

李 洁(广西防城港市规划设计院,广西防城港538000)

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后,防城港市等滨海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滨海地区属生态脆弱地区,快速城市化给城市安全与区域生态修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城市滨海地区规划中如何引入生态理念与应用生态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滨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滨海地区;生态;城市规划

1 引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后,防城港市所在的北部湾地区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防城港市等北部湾沿海城市的开发热潮方兴未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运输网络体系的转变带动了港口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大工业项目进驻临港产业区,对防城港市乃至整个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积极吸引重化、钢铁、石油等临港产业落户,追求城市自有港口的生产岸线最大化,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居住生活为配套的城市产业新城发展模式。

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令防城港市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由于建设过程中不够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满足某些企业需求而大面积填海造港,牺牲了浅海滩涂、红树林等滨海地区的优良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忽视了生态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的保护与后续利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生态与环境承载力将成为防城港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 滨海地区生态条件分析

2.1 淡水资源短缺

滨海地区主要淡水来源于周边的水库与河流。虽然防城港市水库、河湖众多,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季节性显著,存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加之中下游河床比降较缓、人口密集、海水倒灌等原因,开发利用较困难。目前只能兴建人工取水工程,水资源利用工程主要集中在防城江等河段上游。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所需淡水需要从市政配水管输入。淡水资源短缺与防城港市滨海地区的重化、钢铁等临港产业发展用水的需求之间形成了日益突出的矛盾。

2.2 自然灾害多发

滨海地区灾害天气较多,灾情较频繁,主要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暴雨及寒潮、海雾以及海水异常等。其中尤以每年6~10月的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台风常伴有风暴潮及强降水系统,产生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暴雨,催生洪涝灾害。

2.3 土壤盐碱化

由于海水侵蚀、地下水侧向补给缓慢,防城港市滨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盐碱化,产生了沙地、湿地、盐碱地、裸地等。土壤盐碱化给建筑物地基处理、市政管道埋设、城市绿化建设增加了困难。

2.4 植被稀少退化

由于气候影响与淡水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防城港市滨海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身稳定性不佳,尤其是以红树林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极易退化。海水对陆地基质的侵蚀造成植被向内陆地区退化,植被多样性下降。

3 基于生态学的规划思路

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密不可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上世纪初以来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对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和决策者而言,要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寻求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之道,就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引入生态学的观点,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3.1 规划原则

优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环境容量作为社会发展的基准,最大限度地进行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

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提高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推广采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促进产城融合。

3.2 规划思路

3.2.1 转变发展模式,更新规划理念

滨海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应融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多角度地落实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规划引导与控制,提高各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社会经济效益,严格监控工业区内废气、废水、废渣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城市生态失衡带来的经济损失。

3.2.2 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多层面融合与衔接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以及生态资源优化配置的生态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能源、水资源、绿地系统及市政系统。在不同层级的城市法定规划层面,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需要对应地衔接好生态规划技术体系,建设多系统、多层面的综合技术集成工具,开展城市生态功能、生态风险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估与修正调控,形成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融合、互为对应的技术规程,便于管理实施。

3.2.3 重视生态项目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主体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其他行政主体如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在规划编制中常常存在职能交叉问题,因此规划不仅要在相应的目标体系中提出环保措施、排污总量控制等内容,更要明确生态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的具体环节中,在涉及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与外围自然保护生态用地的建设中落实生态要求,以提高对城市建设的控制能力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维护安全合理的城市生态格局。

4 生态理念在防城港市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1 组团式有序发展,保证生态格局与城市安全

防城港市的自然地形特征是北高南低、依山面海。自建市以来的城市总体规划都立足于发展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顺应了城市的自然格局,组团之间以大型区域绿地与生态廊道相间隔,有利于构建安全合理的生态体系。

4.2 采用标高分级系统

防城港市滨海地区分级标高系统体现了节约土方、减少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投资的原则。海防大堤——道路——场地三级标高控制体系能满足防潮、防涝要求,创造安全、稳定的竖向体系。以防城港市为例,西湾、东湾海堤均按100~200年一遇海潮水位确定设防标准,各级城市道路以50~ 100年一遇内涝水位确定设防标准,场地标高以20~50年一遇确定,既能满足设防安全需要与市政建设要求,又节省了不必要的投资。

4.3 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

海水淡化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发展历史。如今,海水淡化技术日益成熟,工程处理成本大幅降低,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海水淡化不仅可以作为防城港市城市淡水供应的重要来源,还可利用集成技术处理临港产业的工业废水,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回用,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双赢,促进环境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技术在工业项目、建筑项目中多有涉及。目前,绿色建筑理念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在新建建筑项目,尤其是公共建筑项目上的采用,有利于形成业界示范作用。或者鼓励新建小区、建筑组群共同建设中水处理站,提高中水设施的运转效率,降低中水回用成本。

建议在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即考虑海水淡化厂、再生水厂和中水处理站的用地选址及规模,在详细规划阶段进一步地对海水淡化与中水回用的工艺、指标体系、控制要求等做出具体要求。

4.4 人工湿地建设

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十分强大,被誉为“地球之肾”。防城港市的自然湿地以沿海滩涂湿地为主,既能调节径流、蓄洪防灾,又能防止海水倒灌,减轻内陆土壤的盐碱化。同时,湿地中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例如白鹭、红树林等,对保护珍稀物种,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的推进,自然湿地呈明显退化趋势,湿地破碎化加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在城市规划中划定湿地保护界线,尽可能保留原有自然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必须依托人工水系与河流,结合绿化景观要求,建设人工湿地,种植耐盐喜碱的植被如芦苇、秋茄、红海榄、老鼠簕、海芋等,逐步进行土壤改良,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特征,为保存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创造条件,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1]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01.

[2]谭伟福,蒋 波,廖 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01.

[3]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5~8.

[4]万本太,张建辉,董贵华.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TU984.11+5

A

2095-2066(2016)34-0186-02

2016-11-13

李 洁(198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工程师,2004年中南大学城市规划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防城港市滨海城市规划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防城港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