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政·国际纵横·
日本是中美博弈的关键问题
说起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美日博弈。中美日三国虽然是三角形,但却是不等距的——“美日”非常近,“中美”和“中日”有点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等距三角关系。
从大国博弈来看,美国是从2011年开始“重返亚太”的,但此前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早在2000年布什担任总统后,就有过战略重心东移的趋势。2001年,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几乎把中国放到了风口浪尖。但此后发生了“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重心。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国现在再重返亚太,有其力不从心之处。因此日本就成为这其中的关键点。
在美国亚太地区军事同盟中,日本是最重要的支柱点,其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还能够帮助美国进行军事上的运作。
在国际体系中,美国自我定位为全球领导者,而日本是它的坚定支持者——当然也有其小算盘。在美日之间,冷战末曾经出现过1990年的“同盟漂流论”——冷战结束,苏联威胁不再,双方要寻找新的同盟定位,后来通过1997年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等方式实现了。2009年民主党执政后,又出现了“同盟漂流”的迹象,但很快就被美国扼杀掉了。接下来就是2011年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政策。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中美日关系,美国最担心的是“同盟漂流”,而日本则最担心美国“越顶外交”。
在经济方面,美国争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领导权。因为有了日本,这一机制就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捏合在一起的感觉。但如果没有日本,这一机制的重要性就另当别论了。
从这一角度来看,就可以更深刻地观察美国的一些做法。比如奥巴马访问广岛,在美国国内有很多反对声音,共和党不太赞成。反对者认为这是美国总统向日本道歉,奥巴马则解释说不是“道歉”,而是在宣扬无核世界理念。但实际在我看来,这是从战略角度出发采取的行动,在这个小的地方做一点让步,可以进一步把日本绑在战车上,不让日本脱开。与此类似,美国对慰安妇等问题也要表态,但表态归表态,战略归战略。
而在日本一方,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无论是2013年其与台湾方面签订的渔业协定,还是2015年与韩国达成的有关慰安妇协议,都有战略背景。日方表面上是做了让步,但其实是要以小换大,这里面有优先顺位的考虑,背后也有美国方面的推动。无论如何,美日韩之间的关系确实按照美方的战略方向那样获得了加强。
在日本国内,也存在着政策辩论:和平外交与发展军备的辩论;经济优先和政治大国的辩论;是做领导者、跟随者还是平等伙伴之间的辩论;传统政治和透明的民主政治等方面的辩论等。鸠山由纪夫2009年执政后,提出了三项政策:一是中美日等距离外交,二是要求美军撤离冲绳,三是寻求没有美国的东亚共同体。但他很快就遭遇下台的结局。
这一系列辩论的结果,是日本外交主轴形成了带倾向性的中间路线,一方面要坚持美日同盟,另外一方面要修复对华关系。在2012年野田佳彦政府“购岛”时,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有过一个讲话,认为中日出现争执是很不幸的。他认为,“东方的问题要用东方的方式解决”,这个观点很有意思。确实,当年中日老一代领导人的处理方式,就是一种“东方的方式”。中日关系出现过一段友好时期,应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方式。但是今后,中日关系会不会从“政冷经热”变成“政冷经凉”甚至“政冷经冷”,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提“东亚共同体”,但也许这是早晚的事,这一代人不行,下一代人或是再往后的人们,总会摸索东亚的共同体道路。
在大国博弈中,重要的是政策取向的优先顺位。我们究竟应怎么样看待日本?我们都知道日本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本到现在为止还是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在亚太安全议题中,日本的参与程度很深。有美国高层人士曾经打过比方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就像三条腿的板凳,三条腿分别是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贸易,只有把这三个腿都把握住了,才能坐稳板凳。所以,我们也应当考虑政策取向的优先顺位是什么。大国博弈要突出战略的考量,在中国外交战略中,中美关系是关键,而从中美博弈角度上看,日本是关键。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5月27日 赵全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