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政 ·国际纵横·
海上“战略支点”面临风险与挑战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而言,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对外大战略。其中,“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倡导和建设新时代的海洋新秩序。
“一路”优先发展包括东南亚、南亚在内的周边地区,以互联互通为发力点,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和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发展起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陆、海、空交通网络),这无疑为中国在海外建设战略支点提供了契机。因此,在推动“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优先投资的项目选择不仅仅应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更应该有安全构想,将商业利益与安全利益结合在一起,对涉及中国海上通道安全的地区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应重点加强与印尼的合作,按照战略支点国家的标准衡量,第一,印尼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它是马六甲海峡的主要沿岸国之一,也是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的管辖国。第二,印尼是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国,随着近年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印尼在东盟的政治地位逐步恢复并提升,力图积极协调中国—东盟关系。第三,印尼的外交政策相对独立,在处理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中,能够保持平衡,并且曾经坚持反对美国军事力量进入马六甲海峡。第四,中印尼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并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形成呼应。
中国的“一路”倡议与印尼的发展战略形成对接。20l4年,佐科在总统竞选中就提出有关“海上之路”的构想。2015年3月,佐科访华期间,中印尼双方发布了《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明确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和佐科总统倡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高度契合,双方将携手打造“海洋发展伙伴”。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当今中国选择海上通道的战略支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中国应该在印尼实施“两岛战略”,以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主要港口为投资重点,在国家有关部门与企业协调配合下,使这些港口逐步具备为中国船只提供后勤补给的能力,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支点,为中国的崛起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是印尼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的两个大岛,地理位置尤其重要。苏门答腊岛扼守马六甲海峡,是印尼的主要岛屿之一。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西邻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为爪哇海、爪哇岛,北为南中国海,是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的必经之地。
根据两岛的现有条件和中国的需求,中国在苏门答腊岛应选择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港口,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进一步修建和改善港口的基础设施,提高海港的服务能力,同时提供配套的软件、人员培训等帮助。
同样,发挥中国的产业优势,逐步建立矿产开采业和冶炼业、造船业等,初步实现加里曼丹岛的工业化,通过对当地造船业的扶持,使该岛具备为中国船只提供补给和修理能力,助力中国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和对关键性航道的控制。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战略支点的构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而具体方案的实施既需要与中国整体的对外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需要用足、用好各种已有的政策平台与外交资源,这就需要扎实研究、全面布局。
实际上,出于海上安全尤其是通道安全的考量,大国在印尼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对于中国而言,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当然,建设海上战略支点推进中,中国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这些风险和冲突点包括:一是南海领土争端和东盟问题;二是印度洋、南海问题上,中国与印度之间相互的猜疑;三是受各国国家历史文化宗教因素等影响,存在着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因此,中国推进海上战略支点建设,应加强宣传力度,让周边国家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想法,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疑虑,积极拓展新的战略支点。
(摘自《特区文摘》2016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