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韦油亮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中小学单亲及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差异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中小学为例
张晓玲,韦油亮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为了调查中小学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采用自编问卷对四川省内9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占总体比例偏大,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显著低于普通学生。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满意度,促其健康发展。
中小学;学习满意度;差异研究;建议与对策
学习满意度,是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达成与价值认同的自我综合评价,是个体对学习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学生个性心理倾向的重要心理学参数。这种体验既有需求达成之意,亦有主观认同之感。通过其需求达成程度和主观认同表现程度,可以考查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程度,对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态度与倾向,同时,也可侧面反映学校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这两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中小学单亲及留守儿童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情况,加深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控制和预测这一群体学习满意度的发展,提高其自我综合评价能力,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控制、学校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相关课题组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前往四川省各中小学校,结合当地教育局提供的相关数据,共抽样调查8所中小学校。利用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现状以及学生学习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4份。此次调研的学生男女比例基本在1∶1左右,各学校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女生比男生稍多。调研学校有川中地区(成都市2所)、川西地区(荣县2所)、川东地区(南充市2所)以及凉山州(2所)的中小学校。
2.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学校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对抽样学校学生进行调查,就关注的问题进行实测。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校内补课、教辅用书、艺体课保障、校外补课、生活习惯、社会实践、学习动机、问题解决等维度。其重测信度为0.81,与张艳琴编制的《中小学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相容效度为0.79。
1.被调查学生单亲及留守儿童基本分布情况。此次调研的学生被试单亲及留守儿童总体情况严峻,分别占比20.1%、26.7%,单亲家庭学生分布比较均匀,留守儿童学生在各个学校的比例差异则巨大,占比例最大的达到53.2%,最少的达到10.1%。
2.被调查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此次调研,根据学习满意度问卷划分,均分低于2.5分为满意度较低,大于3.5分为满意度较高,中间则为中等满意度。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有372人,占42.1%,中等满意度学生466人,占52.7%,满意度较高学生仅46人,占5.2%。
3.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差异情况。在调研学校学生被试是否是留守儿童维度上考察其学习满意度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生满意度均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学生(p=.005<.01),说明非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更容易获得和维持。
4.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学习满意度差异情况。在调研学校学生被试是否单亲家庭子女维度上考察其学习满意度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非单亲家庭学生满意度均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均分(p=.012<.05),说明非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更容易获得和维持。
1.单亲家庭学生比重较大且差异显著,严重影响学生及学校发展。调研单亲家庭学生占比10.1%,最高的占15.6%,最低的占4.7%,同时,非单亲家庭学生满意度均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学生均分(p=.012<.05)。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4年依法办理离婚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粗离婚率为2.7‰,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2]”,从公报中看出,2007-2014年粗离婚率逐年攀升,连同分居、未婚和丧偶等方式导致了单亲家庭的增多。国内多项相关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不容乐观。如罗清旭、邓芝兰对南昌市离异单亲家庭中学生的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检出率为100%,而完整家庭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8%,二者的差异显著[3];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通过研究,也得出离异家庭的学生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和各种不良行为问题[4];孟育群、高平认为“他们对待学习的兴趣非常淡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差,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比较落后[5]”。
2.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学习满意度偏低,难以体现教育公平。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学生占26.7%,在各个学校的比例差异则更大,占比最大的达到53.2%,最少的也达到10.1%,该局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相当不利,对于教育公平也非常不协调。
1.单亲家庭学生比重偏大且差异显著,学校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心。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一方面,其经济来源相对单一,家庭经济相对拮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对他们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或援助;另一方面,单亲家庭的学生缺少完整的父母之爱,学校尤其是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感知到情感的温暖,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留守学生群体相对较大且差异显著,需社会及相关部门积极关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父或母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管理,致使他们形成多种不良生活习性,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更加耐心细致。同时,营造温暖的集体生活环境,弥补他们情感的空缺。需要社会相关部门配合学校,在学校的主导下完成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的引导与矫正。
[1]田喜洲,王晓漫.在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7,(05):126-128.
[2]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Z].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3]罗清旭,邓芝兰.父母离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心理科学通讯,1989,(02).
[4]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06):1392-1396.
[5]孟育群,高平.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4.
〔责任编辑:宋洪德〕
G465
A
1002-2341(2016)04-0146-02
2016-06-16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教师教育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DTR2013-005
张晓玲(1982-),女,四川华蓥人,助教,主要从事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