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2016-03-19 11:06:57覃辉银
东南亚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加坡旅游

覃辉银

新加坡: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覃辉银※

中国与新加坡友好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和平台。本文探讨中国与新加坡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潜力,合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拓展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深化双边安全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新加坡;合作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想,展现了中国引导区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推动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对接、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产业融合,提供金融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扩大人文交流以及加强海上合作和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

东盟国家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而且东盟正致力于建立经济共同体,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相辅相成。新加坡是中国重要的友好邻邦,中新合作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示范性,始终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前列。两国建交25年来,双方在经贸、科技环保、教育文化、社会治理、执法安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双边贸易额增长28倍,互访人员增长25倍,已经形成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合作布局。当前,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呈现出以经贸投资合作为基础,以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治理合作为亮点,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合作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新加坡是最先响应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盟国家。2015年11月6~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期间,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共识和成果,双边务实合作出现了全面升级的趋势。从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和人文联系而言,新加坡都不失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发掘新加坡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探讨深化中国与新加坡全面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潜力

新加坡结合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吸引外资,密切同邻国的利益联系,拓展外翼经济,采取大国平衡战略,推动自由贸易,从战略上将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合而为一,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形象。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增长战略,即通过财政激励、一流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亲商业的监管环境的结合来吸引领先的跨国企业来本国投资,使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适应知识经济。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创新知识来源一直显著地依赖外国跨国企业。作为资源匮乏的国家,新加坡成功的核心在于:不断更新和扩大国内社会的能力来满足国外企业的需求;政府积极为外国企业提供条件;注重培育技能、制度和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来升级技能和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新加坡依靠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港口设施、熟练的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对外资企业免税的政策和稳定的政治气候来强化其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电子和化工是其两大制造业集群,生物制药和医疗保健业以及金融服务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加坡积极参与全球化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支持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愿意在这些机制中发挥积极角色。

牢固、广泛的经济合作是新加坡与中国关系的特点。新加坡对华关系一直是经济为先,建交后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全面升温。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新加坡提出了三大战略,即高科技战略、中国市场战略和扩大腹地战略。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推动与引导、中国国内商业环境日趋改善、新加坡产业升级和企业获得利润的需要,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新一轮新加坡对华投资的热潮。2010~2015年,新加坡对华投资重点行业分布如下:(1)节能环保:环境与水务、清洁能源;(2)制造业:电子业、海洋工程、精密工程;(3)服务业:交通物流,即港口运营管理、海运、航空服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务服务业:即商贸流通业、医疗保健服务、教育服务。自2013年以来,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非常活跃,项目已经超过2.1万个。2014年,新加坡对华投资额为59.3亿美元①杨培根:《一个新加坡人眼中的‘一带一路’》,http:// www.zaobao.com/forum/views/talk/story20150725-507027,2015 年7月25日。。除两项国家级的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之外,还有多个由私企牵头、政府支持的项目,如广州知识城、吉林食品区、川新创新科技园和南京生态科技岛。民间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扩大,涵盖房地产、农业、科技、电信业等诸多领域。自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于2009年1月生效之后,双边贸易与投资已分别增加160%和162%②杨丹旭、沈泽玮:《新中确定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http://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151107 -546108,2015年11月7日。。2014年,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958.5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对中国出口514.7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2.6%;新加坡自中国进口443.8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12.1%。新加坡贸易顺差71.0亿美元。中国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包括机电产品、塑料橡胶、化工产品和矿产品等③《2014年新加坡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958.5亿美元》,http://www.askci.com/news/2015/05/04/101550ugr4.shtml,2015年5月4日。。

2013年,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新加坡投资24.1亿美元。至今在新加坡有约6200多家中资企业④蔡永伟:《欢庆两国建交25周年,陈庆炎:新中须探讨新方案加强合作》,http://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150702-498024,2015年7月2日。,涉及金融、贸易、能源、运输、建筑、服务等领域。新加坡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第二大海外劳务市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中新经贸合作的稳定发展也得益于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在国家层面,目前,两国建立了3个副总理级的双边合作机制,即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机制、苏州工业园机制以及天津生态城机制。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5月。始于2009年的“中国—新加坡领袖论坛”现已举办5届。在地方层面,新加坡贸工部还与中国7个省市建立了地方合作机制——经贸合作理事会。此外,在商贸领域还有自由贸易区商谈机制、劳务合作工作组机制、服务贸易工作组机制等。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了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2008年,中新双方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

“在中新两国关系发展中,经贸合作近年来不断取得长足进展,合作内容也与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日趋紧密,并且因其前瞻性和引领作用,成为区域合作典范。可以说,中新经贸合作目前已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①《中新经贸合作打造区域合作典范小角色大支点助推“一带一路”建设》,http://www.zaobao.com/wencui/politic/story20151106-546048,2015年11月6日。。

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加坡具有一些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东南亚的区域航海中心、航空中心、通信中心和物流中心,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一个枢纽,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区域制造业中心,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辐射效应。新加坡是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关于海事的区域信息(知识)中心,可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各种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支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核心经济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作用明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到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市场投资的重要伙伴和理想平台。新加坡以其高效透明的经商环境、便利的金融服务和世界连通性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平台,成为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推进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对两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区域经济的宏观环境和两国各自的发展战略、政策和行业及企业的需求,找出两国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和潜在合作点,确定推进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提出政策、机制等支持措施。主要思路包括:基于两国间的经济联系、互补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化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升级中新自由贸易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双方在商品服务贸易、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促进民间交流等领域有巨大合作潜力。

2015年6月,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访问中国时表示,新方愿同中方加强在民航、货运、物流、金融、高科技、教育、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2015年10月13日,中国与新加坡举行了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两国政府签署了文化、教育培训、环保及贸易等方面的四项谅解备忘录及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双边合作范围及内容。双方将在未来3年内把天津生态城发展成水资源管理的示范城市及智慧城市。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将扩展到整个苏州市和天津市。新加坡支持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

2015年11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期间,两国签署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3份协议,双方将正式启动“以重庆市为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其发展重点是实现“现代互联互通”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民航、联运物流及资讯通信科技是重点聚焦的四大领域,不仅将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且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互联互通和服务业枢纽,将在合作范围、理念、模式上释放更大的辐射效应,并将作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节点从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新两国领导人同意启动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并致力于在2016年完成协商。升级后的自由贸易协定将进一步促进贸易、简化海关流程、改进贸易救济措施和改善“原产地规则”,并将加强对企业投资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还涉及电子商务和环保等课题。新加坡商界期盼自由贸易协定能扩大到投资与服务领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资讯、物流、医疗、教育、金融、智慧科技等以及航空、港务建设,发挥自身的长处。新加坡中小企业希望分享商机。

2015年11月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了两国跨境金融合作的新举措。首先,苏州和天津现有的跨境人民币融资安排将扩大至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所在地重庆。其次,新加坡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额度也将翻倍,从500亿人民币上升至1000亿人民币。第三,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也将更新和提升新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此外,两国协议深化金融市场的合作,包括定期举行高层对话、拓宽资本市场的产品②沈越:《新中深化跨境金融及货币合作》,http://www. 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151109-547054,2015年11月9日。。

二、中国—新加坡合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

(一)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新加坡是区域交通枢纽,航空航海交通便利,加上区域中心的国家战略定位和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社会发展水平高,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完善,拥有本国特色的旅游资源,酒店业发达,旅游公司积累了长期经营的成功经验。新加坡旅游业在会议会展旅游、美食旅游、医疗旅游业、旅游营销策略及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还创造出个人旅游服务(PTS)的新模式。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推进客源市场多元化,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将本国旅游产业链国际化。综合度假胜地(IR)是集会展中心、主题景点、娱乐表演、休闲设施、酒店及购物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地标性建筑。新加坡旅游局大力推广本地主题旅游方式,如美食节、F1夜间大奖赛、热带圣诞、“春到河畔”迎春系列活动等,让游客从中体验到旅游乐趣和新加坡精神。2014年10月21日,新加坡位居Lonely Planet杂志推荐的“2015年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国家”的榜首。中国沿海地区和城市都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旅游业兴盛。“只有5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每年有100万人次到访中国;中国每年有200万人次到访新加坡”①韩咏红、黄伟曼:《新中合作前景大有可为——李显龙总理接受联合早报专访》,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ingapore/xjpvisit/present/story20151105-545654,2015年11月5日。。2013年上半年,中国赴新加坡游客达到124万人次,比前一年同期猛增27%。中国人第一次超过印度尼西亚游客,成为在新加坡花钱最多的外国游客②《新报:中国赴新加坡旅游人数创新高花钱最多》,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210/345323.shtml,2014年2月10日。。

(二)旅游合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2014年,新加坡旅客入境人数出现了3.1%的下降。医疗旅游收入下挫近25%,酒店入住率和房均价也持续下滑,零售业业绩疲弱。这些数据反映出新加坡旅游业面临结构性挑战,亟需由政府导向的宏观战略计划,来策定未来旅游定位③蔡永兴:《旅游宏观发展的分水岭》,http://www.zaobao. com/forum/views/talk/story20150520-482216,2015年5月20日。。“在2014年中国1亿多的出境游客中,新加坡只吸引了其中的170万人次,占了其中的1.5%,而且去年入境的中国游客也较前年下降了24%之多”④吴倬慧:《新加坡旅游业须不断创新》,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talk/story20150714-502783,2015年7月14日。。为持续发展旅游业,新加坡需要从3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方向定位。新加坡应该把国家定位为世界各国中高收入的旅客群体的自由行、深度游、商务会展行的旅游目的地。二是软件提升。面对网络科技、流动资讯和自由行的挑战,必须突破一个行程打天下的模式。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持续提升专业素质,服务每一个细分市场,如商务游、亲子游、蜜月游、学生游等。三是硬件提升。新加坡以金沙及名胜世界作为旅游增长的引擎,越来越受到邻国接连开展类似综合度假胜地的旅游项目的挑战,这就需要大力提升现有旅游硬件设施,发展更多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新景点,如即将落成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樟宜机场的“宝石计划”(Project Jewel),万礼自然生态园,全岛发达的地铁网络。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才能吸引更多富裕阶层的游客到访,作深度游及重复游⑤杨瀚森:《新加坡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http://www. zaobao.com/forum/views/talk/story20150218-448448,2015年 2 月18日。。

(三)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

推进中国—新加坡旅游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通过对中新两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旅行和旅游业的现状、在区域的产业定位及未来前景进行深度的科学分析,对旅游业各细分市场(包括游客人数、入境旅游和旅游收入、出境旅游和旅游支出、消费等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行业预测,找出中新两国旅游合作的基础,提出旅游合作的方式,制定合作的总体规划。进而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加强海外营销合作,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跨国旅游合作机制,构建大区域旅游线路和发展格局。引导旅游公司和更多企业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链,传承“海丝”文明。

中国国家旅游局预计,在“一带一路”2016~2020年发展期间,中国将为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和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APEC峰会提出的商务卡计划有助于活跃旅游市场。新加坡更加重视旅游产品定位和客户群定位,利用好各类富有特色的旅游题材来吸引中国游客。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着重开发中国“五一”、国庆黄金周、春节、学校寒暑假等节假日旅游和周末度假;在题材上可以发展专题旅游如会议之旅、管理层集思营之旅、购物之旅、榴莲之旅、美食之旅、教育参观体验之旅、家庭健康检查之旅。新加坡在会展商务旅游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两国还可以举办年度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新加坡热卖会的时间可以调整到七八月间,以便配合中国客源开展夏令营活动。中国现在超过60岁的乐龄人士已达近2亿人,他们对旅游的要求趋向于安全、便利和较少文化差距,而这些正是新加坡的优势。新加坡在家庭游推广方面富有经验,旅游公司可以与政府机构联手,结合乐龄旅游和本地市场所需,推出健康和医疗服务,开发一些特色产品如“医疗游”“乐龄养生游”和“三代同堂家庭游”等,增加新客源。新加坡旅游业一直走高端路线。还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运用移动互联网工具提供旅行搜索、计划、点评等服务。如果新加坡能够把握契机,就可以在未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东盟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

三、拓展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

(一)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作为一个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新加坡在国家建构上探索出了一套经验,成功地处理好了全球化和本地化、跨民族融合、华语与英语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文化政策注重塑造“国家”身份;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注重创造和再创造新加坡的遗产;旅游局推出唐人街、小印度和甘榜格南(Kampong Glam)等多元文化社会形象。“尊重多样性,平等对待每个人并追求共同命运。我们是不同族群的成员,也同时是新加坡公民,应该利用共同经验,创造一个让大家团结一致的身份认同”①王乙康(叶琦保译):《新加坡的身份认同》,http://www. 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424-472230,2015 年4月24日。。开放的人口政策平衡了族群失调的隐忧,而政府的精英主义、能力至上政策又吸引了充裕且优秀的人才。促进新移民和“外国工人”与主流社会融入共处,使外来人才为新加坡的发展服务。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国家,新加坡土生华人(Peranakan)重视保留和传承传统中华文化。从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公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列出的“五大价值观”,也能看出土生华人传统价值观的影子。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儒教文化在新加坡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和现代化进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中新两国在价值观上多有相通之处。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家文化传统价值观,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紧密结合。新加坡从1979年起推行讲华语运动,后又增加了双文化教育,强调要保持双语双文化人才的竞争优势,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乘搭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加坡的华人移民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新加坡华人企业家进军中国市场,注重运用中国文化促进商务成功。两国间的公共外交十分活跃。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一项最新教育素质全球排名中,新加坡名列榜首。这份报告根据76个国家15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测验成绩综合统计出排名。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积极应对和拥抱全球化,吸引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者和优秀的外国学生以应对国际人才争夺战的挑战,提出要把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水准的全球性大学。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设中,新加坡拥有软实力的比较优势:一是国家发展的建设管理经验,尤其是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经验;二是具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经验;三是打造跨国跨文化工作团队。教育和培训也可以创造很大的附加值。

人力资源开发也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重要内容。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多批中国官员到新加坡学习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也有越来越多新加坡公务员到中国考察。今天,数以万计的中国留学生,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在新加坡接受英文和科学教育。南洋理工大学等长期开展新中两国科技合作和人力资源培训活动。“数以千计的中国各地机构的官员到新加坡修读课程,接受培训。他们希望了解和学习新加坡在各方面的经验、政策、法规和具体实行的办法。参观访问的项目繁多,有城市管理、道路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建设、绿化环保;还有海港、机场、高速公路、炼油厂,如何防止和惩治官员贪污受贿,新加坡如何制止公众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等。”“他们从新加坡的实例和教学中,既学习和了解了西方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经验,又体验到了新加坡的儒家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李永明:《新中友谊奠基者》,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325-460862,2015年3月25日。。“截至2011年年底,南洋理工大学已经为中国各级政府培养了1100多位硕士毕业生,短期培训课程结业人数更突破11000人。……从最初的吸引外资、公积金制度、政府保障房,直至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新课题,中国官员都在新加坡找到了学习的角度”③陈承:《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秘诀是“不受意识形态束缚”》,http://news.ifeng.com/a/20150324/43404178_0.shtml,2015年3月24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是一项新课题。中国政府官员对新加坡的基层组织、议员接见选民的方式、政府与民间团体的关系十分感兴趣。两国签署了加强城市治理、规划和管理领域合作备忘录,新加坡发展部属下的宜居城市中心将负责推行相关计划,包括安排学者访问和互访考察之旅等。

(二)进一步拓展文化教育、科技合作

由于种族和语言上的优势,新加坡对于中国打通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沟通渠道非常关键。推进中国与新加坡文化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利用上述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人文交流,拓展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完善支持措施。

中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靠硬件投入和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树立创新理念,开拓新的科技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科研在组织和管理方面有待改革,应提高科研基金的使用效率,深化大学体制改革,激发活力和创新效率。新加坡是全球科学和创新成功发展的典型例子之一,其科研政策和人才战略值得中国借鉴。进一步拓展中新教育、科技合作潜力巨大:首先,新加坡医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通过合作促进中国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和实现医疗现代化。其次,有一批曾经在新加坡留学、执教和从事研究的华裔科技人才,可以利用这类人力资源积极推动中新合作。第三,两国在大学合作方面已经取得突破,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苏州设立了研究院,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与中国浙江大学也有合作。还要提升大学间的合作水平,策划不同类型的项目,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增设研究院。第四,进一步扩大在双方大学之间进行教授短期或中期交换项目及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第五,促进双方高技术的交流推广,兴办科技园区。

中国与新加坡于2008年1月签署了青年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促进双方青年间的交流与合作。至今,新加坡有超过100名青年参加了各项青年交流计划,如中国—东盟青年营。2015年4月17日,两国签署新的协议,加强青年间的互动和志愿者交流。两国青年组织合作开展青年发展计划、社区服务活动和旨在促进青年交流学习的合作项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中新教育部教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新推行的短期教学实习计划,让两国资深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到专注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的学府短期教学。中国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大有潜力。双方还商定保持高水平的双边人文交流。双方决定办好两国青少年和大学生交流等合作项目,探讨开展两国文化产业合作,办好中新领导力论坛,开辟人力资源培训的新内涵和新途径。2015年11月6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华侨华人是推进两国人文交流不可或缺的独特力量。

在2015年10月的JCBC会议上,两国签署了中新广州知识城软件转移卓越中心战略协作协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将在中新知识城推出短期高端培训课程,传授新加坡在社会治理、经济结构、产业政策、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才战略等多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此外,想要到中国投资或工作的人也能通过中心的专业培训课程,快速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面貌。习近平主席访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设立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的协议。广州知识城将开设耗资4400万元建造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着重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电动车、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和生物医药材料等多方面的新技术。新加坡方面表示,支持将中新广州知识城提升至“国家战略项目”。

四、重视新加坡的独特作用,深化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安全合作

新加坡高度重视外交工作,该国在实践中奉行积极的实用主义外交的方针,在区域内推动集体安全和在大国间求取平衡,以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是新加坡外交的根本,军事安全是主要考量。新加坡政府也把中国的和平发展视为积极的力量。

中国与新加坡在2008年签署防务交流和安全合作协定,使双边防务交流正式化。两国陆军于2009年6月和2010年11月举行了“安保联合训练”,2014年11月,在中国举行“合作—2014”的联合训练实兵实弹演习。近年,开始共同参与多边演习。2014年,两国国防部部长就加强两国防务领域的友好合作达成了“四点共识”。两国军方高层频繁互访,促进和深化了两军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前发展。2015年5月,两国海军在新加坡东北的南海水域举行了“中新合作—2015”海上演习。新加坡国防部指出,这项海事作战演习是双边“防务关系的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两国关系友好,也有助于增进互信,同时深化两军在专业操作上的了解①《新中海军将定期联合演习并深化交流》,http://www. 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150526-484143,2015年 5 月26日。。

新加坡本来就十分重视区域安全,拥有独特的地位、丰富的外交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关系处境,可以在区域安全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安全方面而言,就是要在解读亚太区域安全格局和南海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分析新加坡对区域安全的立场、政策及其地位,发掘新加坡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进而探讨深化中国与新加坡安全合作(包括双边军事交流、区域安全机制建设、海上合作、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及支持措施,提出中新两国在不同层次上深化安全合作、促进睦邻友好和地区稳定的对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明江副教授认为:“新加坡与中国在经贸投资、教育、地方政府等多个领域都有合作,但在几个领域的合作比较滞后,如对外战略、国际事务、军事安全,在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协调也可以提升”②叶伟强、游润恬:《新中签署协议,李显龙与习近平见证下新中签八谅解备忘录及合作协议》,http://www.zaobao. com/news/singapore/story20151108-546462,2015年11月8日。。

对于地区安全局势,新加坡奉行睦邻政策和大国平衡战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支持区域一体化进程,呼吁各国加强安全合作,承认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和新加坡国防部协办的“亚洲安全峰会”即香格里拉对话(SLD)始于2002年,连续举办了14届会议,已成为除东盟地区论坛和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理事会之外,亚太地区又一重要的多边安全合作对话机制之一。自2007年以来中国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9次参会。

2015年5月29日,新国坡总理李显龙在第14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说:“中美关系是亚洲地区安全的关键。中美关系有竞争的元素,但合作共赢的机会也很多。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希望中美关系是积极的,没有人想要选边站。从现实层面看,大国间竞争难以避免,关键在于竞争方式。中国的崛起一直是在现有国际秩序下和平进行的,但接下来亚洲战略格局是否维持权力均衡状态,关键在中美关系的发展”③http://news.ifeng.com/a/20150529/43868564_0.shtml,2015年5月29日。。2015年7月初,新加坡总统陈庆炎访华时表示:中国作为亚洲大国,为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做出的贡献尤为重要;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也具备补充东盟现有安排包括成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互联互通计划总布局的潜能。2015 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新前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亚洲许多国家都希望中国继续繁荣昌盛,中国的成功对亚洲有益处,同时,一个强大的中国在本地区发挥的影响力也跟以前不相同。各个国家都需要适应和调整,争议方可以进行共同开发,至少避免彼此发生直接的冲突④韩咏红、黄伟曼:《新中合作前景大有可为——李显龙总理接受联合早报专访》,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singapore/xjpvisit/present/story20151105-545654,2015年11月5日。。

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的立场是,中立有为,和平解决争端,关注南海航行自由。中新两国对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存在交集,加强安全合作符合各方的利益。中方倡导“双轨思路”。中国南海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新加坡在对华关系中可以继续扮演多重角色,如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东盟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充当联通东西方的桥梁等。

(责任编辑:马金案)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Singapore:An Important Pivot for 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Qin Huiyin

The bilateral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Because of unique position and role,Singapore has become an significant pivot for 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otentia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both sides should to jointly develop industries alone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order to build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interest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China;Singapore;Cooperation

F125.4

A

1003-2479(2016)02-0066-07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新加坡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新加坡的魅力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7:30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旅游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旅游的最后一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