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勇,白嘉菀,贾 龙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000)
平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孝勇,白嘉菀,贾龙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00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地处西部的甘肃省平凉市2013年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本课题即以智慧城市建设分析为框架,结合平凉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应以智慧政府信息分析中心建设为关键,推进平凉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 对策研究
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5.013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增多,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技术、经验不断丰富,为平凉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样本。地处西部甘肃省的平凉市近年来根据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规划,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朝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
近年来,平凉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建成了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干线传输网络,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60G,宽带互联网络用户10万户,3G网络覆盖率达85%,用户达20万户;全市城乡电话用户167.2万户,电话普及率80%;全面建成以光纤骨干网为主的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平台。
基础测绘数据不断完善。建成了“2003平凉市城区坐标系”,完成了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1:500、1:1000地形图,加密布设了覆盖建成崆峒区23.63平方公里的首级GPS控制点和中心城区城镇地籍图等基础数据;6县建成了独立坐标系统,形成了覆盖县城的1:1000地形图数据。
电子政务稳步推进。以“中国·平凉”门户网站为龙头的全市政务网站集群已经建成;全市政务专网应用成效显著,部门间无纸化传输目标已经实现;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等一批基础资源数据库基本建成,数据日益充实完善;金审、金财、金税、金保等金字号工程及教育、农村、企业等行业信息化稳步推进。
信息化应用广泛深入。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城市智能防控报警、房屋产权产籍、住房公积金、企业及个人征信等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
信息产业较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市以电信运营商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7亿元。
平凉市在2013年出台了《“智慧平凉”建设总体规划》[1],意在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以升级的信息通信设施为基础,推进政务、民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形成基于“超级处理、高度协同、全面感知”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2]。但三年之后,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并不像规划之初那样阔步向前,而是在曲折中进步,纵观平凉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受到机制、体制、资金、技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各个主体协同配合。可是,在目前平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个别部门分散作业,忽视了各单位之间、单位内外的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不足;视野不够开放,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看重名头而忽视内容建设,对于硬件的重视程度甚于软件;在投资体制上,绝大多数投资以传统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在实际的运维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谁投资谁说话”的思维,技术类、事务类核心服务大多仍由政府部门说了算,容易导致土地、设备、人才的重复投资,造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浪费。在城市运营管理中效率不高,这并不是单纯技术问题,民众在城市生活中是否享受到便捷、舒适和安全,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开始朝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快速高效等方向发展。普通民众对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民众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只有大幅改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效率,才能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信息孤岛与盲区”现象突出
2016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信息孤岛与盲区”现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在各个单位已然普及,形成了“信息爆炸”的现象,海量的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共享和精简机制,从而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与盲区”现象,成为平凉“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瓶颈。智慧城市注重的是“内容取胜”,更加关注对数据进行分析、开发与整合的后的共享使用。现有的智慧城市的信息集合,往往局限于一些特定部门的系统应用,如交通、城市管理、治安、医疗等方面,并在数据的使用上没有实现真正的“大数据”[3]。
(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普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此机遇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建设与发展的一大困扰,不少人担忧自己的信息会被泄露乃至滥用,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缺乏网络安全保障的智慧城市是悬在政府和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有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存在着五个问题:从政府层面上,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从法律体系上,网络执法力量欠缺;从用户层面,企业管理制度缺失;在社会层面,网络制度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硬件与技术层面,安全技术、工程技术创新与投入明显不足。
(四)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首先,基础设施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最终载体,但目前平凉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本的软硬件设施还相对滞后。平凉市市辖一区六县,但“智慧城市”的建设仅以市政府所在地崆峒区为中心、以政务活动为主线的区域管理体系,未扩展至其他县。“城乡二元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有较明显的体现,如:基础设施共建、资料信息共享、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城乡之间、城城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没有实现“专网专用”,网络的带宽与数据传输速度不理想,对包括传感网、专用物联网、专用信息网等专用网络建设的重视不够,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建设模式单一,没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城市盈利点,但目前平凉城市建设投资依然采取政府买单,企业建设的传统模式,这样的建设模式,一方面,受制于政府建设经费不足的影响,推进缓慢。另一方面,没有激发社会活力,智慧城市只是政府的单打单做,甚至会出现政府买单,社会不买帐的情况。
(五)民众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和认识不足
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民众,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也要充分吸纳广大民众的智慧。民众积极有效参与智慧城市的前提是了解智慧城市。目前平凉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虽然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紧锣密鼓地启动相关项目建设,但广大民众对智慧城市的了解还不够,能让民众感知的亲身体验的应用不多。智慧城市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民众充分了解智慧城市,才能积极支持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意见,贡献智慧,智慧城市建设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落到实处。
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平凉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首先加快光纤、无线网络等建设,实施三网融合等信息资源整合,传感器布局从点到面推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智慧化的转变。现行体制下,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初期,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是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因此在政府层面上,应以网络数据分析中心建设为重点,率先推进自身智慧化建设,发挥其在产业开发、居民生活方式引导等方面,确保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资金、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投入的效率最优,实现信息驱动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凉开发与开放,并最终建成智慧城市。
(一)充分发挥市网信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总览与主导作用
市网信办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挥总览全局和牵头抓总的作用,要以网络数据分析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平凉门户网站建设与维护为核心,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同时,积极参与全国性的智慧城市大会,广泛搜集国内外先进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与发展动态信息,为政府制订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努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来平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业务洽谈,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
《“智慧平凉”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是2013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的,要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机制依法合规稳步推进落实工作,同时把该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精准对接,科学指导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防止拔苗助长,防止盲目造城,处理好人和地、产业与环境、城市与生态的关系,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特别在财政政策方面,应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政府服务管理效能的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制订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三) 构建智慧应用体系,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以平凉四大特色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管理等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一批起步较早、推进较好、模式成熟、水平领先的应用服务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示范应用突破带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如打造高效便民的智慧政务体系,便捷和谐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推进整合高效的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构建立体互动的智慧交通体系,完善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文化等应用系统,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四)健全平凉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强化各项保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智慧平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和协调推进。聘请国内智慧化方面专家,成立“智慧平凉”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平凉”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不定期开展对智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和重点任务落实的督查、年度考评工作。二是人才智力支持保障。把智慧城市建设专业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并倾斜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创新机制,引进技术、创意和创业团队来我市发展与交流合作,加强职业院校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为“智慧平凉”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信息化培训,着力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技能与应用水平,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化交流与合作,使城市发展更为智慧化。三是投融资保障机制。平凉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加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建设与发展资金缺口较大,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软硬件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要发挥政府有限资金的乘数效应。政府要更多考虑进一步深化相关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服务、运维外包模式,提高政府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使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民间投入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平凉智慧城市还处于规划和初期建设阶段,与智慧城市配套的不仅是工程和项目,更重要的是考核工程项目达到效果的考核指标。根据国内智慧试点城市建设经验,建立起发挥约束和指导作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指标体系,促进各项任务如期完成[4]。
课题:
平凉市社科联2015-2016课题项目。
[1]"智慧平凉"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 [R].平凉市门户网.2013.11.
[2]王宇燕.济源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J].中国信息化. 2013.19:62-63.
[3]王根祥,李宁,王建会.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2.04: 11-14.
[4]平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R].平凉市门户网.2016.4.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Pingliang Smart City
Xiaoyong Chen, Jiayu Bai, Long Jia
(Party School of Pingliang Committee of C.P.C., Gansu, Pingliang, 744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depth applications in networking,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forefront trend in today's city development, and become important measure of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as well. Pingliang loc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in Gansu Provinc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 2013, this paper tak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alysis as a framework and combin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problems proposing that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up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a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s.
Smart City; Counterplan Research
F299.27;F49
A
2095-7866 (2016) 05-571-06
陈孝勇(1974-),男,江苏人,汉族,本科,平凉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规划。
白嘉菀(1983-),女,甘肃人,回族,硕士,平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城乡一体化。
贾龙(1976-),男,甘肃人,汉族,本科,平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