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震档案资源实现共享服务的思考*

2016-03-19 01:24肖建军
地震科学进展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据资料资源共享单位

肖建军 杨 勤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西安710054)



学术论文

对地震档案资源实现共享服务的思考*

肖建军※杨勤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西安710054)

摘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建议地震系统加快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地震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中, 以推进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的进程, 实现局系统各单位档案数据资源信息的共建共享, 一方面使用者能方便、 快捷地查询所需信息, 另一方面也使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主, 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 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数字化和社会化。

关键词地震档案; 数据资源; 共享服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由计算机网络信息化、 数字化、 多媒体综合而成的现代信息技术, 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传统的地震档案数据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同时, 也为实现地震档案数据信息数字化、 现代化、 网络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作为地震系统信息管理部门,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地震档案数据, 就是为了实现地震档案信息的价值, 也为局系统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创造了机遇, 同时对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

1.1地震系统档案数据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地震系统情报信息部门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横向联系不够密切, 在档案数据资源的收藏利用上缺乏必要的相互协作, 而是坚持传统的做法, 只为本单位科技人员服务, 不面向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即便系统内部, 各单位也是需要了, 才派人去收集。 需要哪一部分的就只收集哪一部分数据。 这样, 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经费。 以往的管理服务工作, 主要以手工操作、 人工检索为主, 工作量大、 效率低。 特别是, 在发生地震的紧急情况下, 难以将所需档案数据资料快速、 准确、 及时地提供给科研预报人员和应急作业人员, 资源共享更谈不上。 数据管理不规范、 不科学、 利用率低下, 所以需要尽快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地震系统档案数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以便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具有的功效, 与社会发展同步。

1.2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地震档案数据资料的管理工作, 是关系到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集收集、 整理、 保管以及科学利用于一体, 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技术资料支持, 因此, 它关系到地震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地震档案数据资料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 建立地震档案数据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 以提高地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更好地为地震监测、 预报及科研服务。

1.3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的迫切性

目前, 地震局系统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立地震档案数据资料共建共享, 实现地震档案数据资料的规范化、 自动化管理, 势在必行。 而科技信息的快速传递, 同时也促进了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网络化实现后, 能使广大科技人员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快捷便利的检索、 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数据资料, 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更加有助于大震应急时, 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 并且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及时进行增补、 删改、 更新。 这样既可提高地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水平, 方便使用者, 同时也为今后地震系统资源的不断扩大奠定了数据基础。

2抓住机遇, 尽快实现地震数据共享

2.1实现地震档案数据共享, 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 网络技术

21世纪, 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计算机网络、 信息通信等高科技技术, 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迅猛发展[1]。 地震档案数据信息的获取, 也在逐步向自动化、 电子化、 数字化方向发展。 地震档案数据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将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信息开发和资源共享, 有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对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给地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宽松的信息环境。

为了将地震系统各单位的地震档案数据实现系统内部共享, 使数据资源从传统的分散的个体行为转变成规范的团体行为[2], 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和档案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 特别是计算机联网后, 各单位的地震分析预报研究课题相互之间合作的紧迫性日趋明显, 相互间科技文献共享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所以需尽快组织我们自己的专车驶入信息高速公路, 这样对于地震的分析研究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能扩大地震档案的服务范围, 提高地震档案的服务层次。

2.2实现地震档案数据共享, 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首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 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3], 将各单位所有的馆藏地震档案数据资料实现数字化, 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 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越性, 实现系统内部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 为地震科研预报人员更加快捷便利地查阅、 利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实施地震档案数据共享的举措

因为局系统各单位的科研人员所需的地震档案数据, 仅仅靠本单位的馆藏档案数据远远不够, 难以满足其全部的需要, 因此, 要实现局系统的资源共享, 首先必须由地震局主管部门牵头研讨制定一个大的方针: 是由上而下, 还是自下而上[1]。 所谓的由上而下就是牵头单位调研这方面工作做的好的单位或外系统的先进经验, 结合地震系统实际, 设计出一种利于地震局系统内部的方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内部上下比较统一。 而自下而上, 就是各单位将各自的所有馆藏地震档案数据, 在依照《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分类的基础上, 将本单位的馆藏档案数据及目录数字化, 逐步实现网络信息化, 开发出合适的软件并导入。 实现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以后, 科研人员可通过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获得所需的档案数据。

3资源共享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

3.1实现地震数据共享的效果

在地震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后, 各单位地震档案数据的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 以前那种手工操作、 人工检索, 工作量大, 利用率低下的状态将得以彻底改观, 并且能使广大科研人员查阅到的地震档案数据资料更丰富、 快捷和方便, 足不出户就可查阅到自己所需的地震数据。 不必相关人员为了所需的资料而来回奔波。 这样既节约经费, 又节省时间, 也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地震分析预报多出成果, 多出人才, 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3.2实现地震数据共享制度的建立

地震局系统地震档案数据实现资源共享以后, 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档案数据资料的管理, 强化系统内部各单位档案收藏部门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 为地震分析预报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能够为科研预报提供新型高效的服务, 大大节约科研工作人员在档案数据资料搜集和查阅方面所花费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3在档案资源共享中, 应确保数据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 资源共享以后, 一方面为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安全问题。 比如: 在一测、 二测等单位保存的大量的高程和测量数据属于国家机密资料, 若泄露将会对国家安全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 要对馆藏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料按安全要求进行分类, 哪些是属于大众化的, 每个读者都可以共享的, 哪些应是受限制浏览的。 根据密级的等级制订相应的规定, 分别采取安全措施, 以确保国家机密的安全。

3.4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服务

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 因此, 加强档案数据共享的利用管理, 就显得特别重要。 加强利用管理, 不仅可以更加准确、 快捷、 安全、 完整地向用户提供各种方式的服务, 满足用户需求, 也可以及时发现利用系统的弱点与不足, 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或技术措施, 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 安全、 有效的保护。 档案数据的利用管理, 应从建立与各个工作环节相对应的措施、 方法、 规程、 规范入手, 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有效监督。 其实现方式, 可通过行政手段或技术手段来完成。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 要对用户及提供利用者的管理、 对提供利用的载体管理, 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

4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实现

4.1地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第二监测中心通过几年的努力, 已将纸质地质图、 地形图、 水准点之记、 路线图进行了扫描, 水准成果进行人工录入, 实现了地震档案资源数字化。 目前, 已能对外提供的数据有: 中国西部8522个水准点及相对应的线路图; 中国西部1980~2006年的区域水准测量成果的目录数据; 中国西部1990~2006年的区域水准观测数据。 数据共享服务采用在线资源和实物资源相结合的方式。 局系统在线用户可登录http:∥10.7.201.63/进行浏览、 查询, 也可下载。 对涉密成果, 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提供, 同时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了操作权限, 以保证数据的安全。

4.2地震档案数据共享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015年, 第二监测中心利用西部形变分中心数据共享平台, 对内、 对外提供服务12次, 其中对系统内提供服务9次, 主要为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局系统研究所、 各省局等单位提供点之记、 监测数据、 成果约21.5 G。 与此同时, 对外提供服务3次, 如长安大学、 甘肃省测绘工程院、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集团公司等单位提供所需GPS数据1.6 G、 水准点之记66张、 22个测段的水准成果。 所提供的数据主要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数据翔实可靠, 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

总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地震档案数据资源的共享, 地震系统信息管理部门, 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查阅工具改变以往的服务, 将从低层次借阅服务转移到高层次信息服务, 根据地震分析研究的新需求, 将对馆藏地震数据进行系统的搜集、 分析、 归纳整理成综述、 研究报告等, 以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充分利用有效手段为地震科研预报人员提供更加完善高效的信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马恒通, 许梅.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论纲. 情报资料工作, 2003(4): 36-38

[2] 郭盛扬. 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与特色服务. 情报资料工作, 2003(2 ): 66-68

[3] 刘英. 不同层次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情报资料工作, 2003(6): 33-3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届博士论文摘要(Ⅰ)

A thinking about seismic archives resource sharing and service

Xiao Jianjun, Yang Qin

(Second Cru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Concerning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t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at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system should accelerate to apply th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to seismic archive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eismic archives data resource sharing and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his, on the one hand, would make users be ab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easily and quickly. On the other hand, it shifts the focus of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from paper-archives storage to digital archives storage and service, thus leads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to standardization, digit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Keywordsseismic archives; digitalization; sharing and service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6.03.011

* 收稿日期:2015-12-30; 采用日期: 2016-03-09。

※通讯作者: 肖建军, e-mail: 504935366@qq.com。

猜你喜欢
数据资料资源共享单位
做好普查数据资料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以“七人普”数据资料开发为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协办单位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