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戈
身兼主持人、艺术家、设计师、畅销书作家等多重身份的蔡康永,因其主持的娱乐谈话节目《康熙来了》而备受广大观众欢迎。去年底,蔡康永宣布退出《康熙来了》,并与陪伴节目十余年的同事和观众道别。2016年P月,他联合台湾第一才子侯文咏共同推出新书《奇葩三国说》,这是他们首次通过脱口秀的形式评述《三国演义》。蔡康永表示,他想通过这部作品告诉读者:“做梦是一种能力。”
谈新书:学习三国英雄能做梦能欢笑
蔡康永以幽默、机智、滴水不漏的说话风格著称,他曾7度主持金马奖,并在富有纪念意义的第50届金马奖上一枝独秀单扛主持大梁。2014年,蔡康永参加爱奇艺自制辩论节目《奇葩说》,他温和又不失睿智的辩论形式,让观众对他的口才和分析能力赞不绝口。这次推出新书《奇葩三国说》,是蔡康永一个全新的尝试,他以“说”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读历史的乐趣,并在历史中带领读者学习过往英雄的生存智慧。比如,现在的年轻人,要像刘备那样善于抓住重要的“选择”点,在职场中营销自己,换来很多的人脉资源。换种角度来说,《奇葩三国说》其实是作者通过讲解历史而延伸出的一本“人生经营厚黑学”。
关于这本新书,蔡康永的初衷是告诉读者:“做梦是一种能力。”他认为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需要莫大的勇气,现代人很少能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英雄那样具有生活的力气,他和侯文咏用“文字+声音”的形式表演,把三国里的人物立体化,就是为了传播给读者现在缺少的那时坚持的力量。蔡康永表示,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要积极补充人生智慧,可以学习一下三国里的英雄,能做梦、能欢笑。“很多人非常喜欢三国里面的角色,觉得他们的人生好有意思特别精彩,面对生存和权力争夺都有一种让人钦佩的力气,我们非常希望能把这份力气传播给更多的人,在现在的生活中学会坚持梦想和欢笑,也祝愿我们都具备这种能力。”
很多人喜欢看故事,是因为通过故事,能看到各色不同的人,蔡康永也是如此,“我也喜欢看人,看不同的入。相对于很多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就显得平庸平淡了,别人的故事有时候太过动人,身为局外人也不能淡然处之,但是对自己的事情,因为有时候太过平淡,反而会比较泰然。”
谈家庭:大部分时候把家当成图书馆
1962年蔡康永出生于台北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家里保持的上海老派作风,让蔡康永觉得“家庭生活也有一种‘舞台感,好像是在‘表演家庭生活,而不是真的完全放松的生活”。让他“把小时候的家,当成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谈起父母,蔡康永说:“我儿时颇受宠爱,但是和爸妈亲近相处的机会不多,可能是因为我出生时爸妈都颇年长了,我们就没有太亲近的相处。我倒是记得妈妈有一阵子很鼓励我选些华丽的布料,找裁缝师做了一大堆很舞台剧的衬衫来穿。我爸是一个买书买到超乎常规的人,他连图书馆才买的那种上世纪30年代各种刊物的整套复刻版,像是《新月月刊》、《小说月报》、《良友画刊》,都一律买回来放着。这使我大部分时候是把我家当成图书馆。我不是躲进家人的庇护,而是躲进了书堆的庇护。我在学校曾经被记大过,几乎退学,我都没向爸妈求助,只是想办法瞒住他们。我觉得自己闯的祸,还是自己解决比较好。”
谈“康熙”:没有什么会是永恒
蔡康永曾说过自己愿意跟人保持距离,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但他在《康熙来了》中也有很多温情、直抵人心的时刻。对于这种“矛盾”,蔡康永表示:“我对任何一种叛逆都有先天的亲切感。哪吒的那种,周瑜的那种,电影《四百击》的那种,画画的毕加索的那种,都亲切。困惑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礼物,如果有人太早就豁达,太早就对人生淡然处之,在我看来绝非幸福。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表面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都看透,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就根据自己彼时的情景和立场首先来应对彼时的事情好了。”
主持《康熙来了》12年,蔡康永还是离开了,“十几年的时间严格来说是一段不短的光阴,会有太多的不舍,这些不舍就是情绪的顾虑吧,不舍那些曾经一起工作的伙伴,还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虽有不舍,但仍要坚持梦想,“没有什么会是永恒,一个节目更是如此。离开的时候说再见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谁的离开都不是阻止一件事情发展的关键,我想做的都只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在《奇葩三国说》里我说的那样,梦想是一种能力,欢笑也是一种能力,不做梦、不笑真是太可惜了,不断地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步,这就是我们都要具备的勇气。”
谈生活:不会勉强自己做无谓的应酬
在工作之外,蔡康永很享受生活,“平常喜欢逛书店,也很享受用徒步的方式了解每一个城市,观察各地不同的生活模式。基本上在利用时间上,我是那种不会勉强自己做无谓的应酬、聊天的人,也是那种随处皆可利用时间阅读、写稿的人。”独处时的他喜欢“写作、看碟、谈天、吃东西”。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蔡康永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很多梦想不必急于实现,只要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就好。这就是我现在对以前和未来的自己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