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6-03-18 05:30李云
考试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实训

李云

中职学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究其原因是专业教师能力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调,硬件条件和功能不完善所致。在此,我就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计算机专业课如何适应就业的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差,对学习不感兴趣。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差,整体素质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近几年,我校采取提前招生的方式,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甚至个别学生几门课的总分还不到一百分。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是被老师冷落的对象,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他们上学的目的很简单:到中职学校拿一张文凭,找一份工作。这部分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可能根本无法学到任何知识。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不多。任课教师有的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中职学校对教师专业水平培训普遍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不少老师靠吃专业老本混日子。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问题。所以现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对新知识的了解不够,解决不了新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本无法正确解答的情况。为此,学校应该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新知识、新软件的机会,以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师本身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当然教师也应自加压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强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更新缓慢。

我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0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我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20%,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不相干的。究其根源,我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名称太大,缺少方向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陈旧,大部分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内容过于笼统,理论性过强,在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作用,而许多实用性广、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没有学到,即“学”与“用”严重脱钩。

(四)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

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实训机房较少,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设备陈旧,有的还是好几年前购买的机器。就以我校为例,在五六年里机房没有添置过新的计算机,学生上机时普遍反映计算机速度太慢,特别是动画制作方面的课程上机操作因计算机速度太慢,教学效果很差。由于硬件建设跟不上,因此在实训实习中,常常是把要实训的原理、实训的步骤、需要观察的内容统统详加说明后才开始动手操作,学生做实训只是试一下教材中所写的内容符合与否,学生实训依旧是以“照本宣科”为主。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普通计算机机房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还必须有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机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机房、多媒体技术实训机房等。没有完善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使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许多困难。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教师首先应自我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学好练好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平时也要注意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在教学中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操作性教学方法为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做”,要少讲多练,增加有效上机操作时间。讲课中可先引入一些项目实例,先给学生一个目标,再讲解演示,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我们不仅要对培养对象在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还要在操作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多花气力。职业学校是中等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要想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和岗位,在教学中夯实其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是未来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

(二)转变教学观念,主动适应学生。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主动适应现在学生的特点。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轻理论,重实践”,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技能应侧重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对于中职生过分强调理论,反而使他们对学计算机不感兴趣,失去学习信心。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应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师必须借助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

(三)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因材施教。

计算机课和其他课不同,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实现其自身价值,重在把课堂中的理论教学转化为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要一改过去老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记得多而练得少的状况,鼓励学生多动手,在操作中学习如何做,学以致用。我发现在操作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入手。甚至有些学生不敢动手,怕弄坏机器,有问题也羞于开口求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鼓励和和赞扬学生,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他们提问时要给予适当鼓励,如“回答得很好”、“非常正确”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教师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展现个性魅力,如我校在平时开设了“文字录入”、“图文混排”、“动画制作”“电子表格”等兴趣小组,各种小组积极开展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2010年“山西省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得“计算机电子表格”项目的一等奖和三等奖。

除了以上建议以外,学校还应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搞好计算机房和各种实训室建设,保障计算机专业教学顺利实施。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加强平时教学中好的案例的积累,以便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培养需要。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实训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