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凤鸣
摘 要: 流行语作为“敏感神经”,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娱等的热门话题。虽然流行语广泛传播过后会逐渐冷却,被人们淡忘,甚至成为“死语”,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对日本流行语作以分析,可对其文化、社会现状窥见一斑。
关键词: 流行语 短暂性 趣味性
一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词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是对某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娱等方面的流行反映。它作为社会的“敏感神经”,反映了社会整体变化和一定群体的心理倾向。流行语的发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它可以投影社会,大众流传,有风趣性和流行性,却同时具有短暂性和一时性。
日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愈发追求个性化,将固有文化与舶来文化有机融合,构词较以前更加寻求自由、多样,流行语亦是如此。举例如下表:
二
通过对流行语众多例子的比较分析,日语流行语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1.省略化
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效率至上的倾向,语言亦是如此。为了快速、明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对方,语言较以前更加简单化、省略化。例如:日语中的“フラ語”就是“フランス語”,“お気に”就是“お気に入る”的意思。日语中省略语非常多,特别是流行语经常用首字母缩略语来表示。例如:“OL”是“Office Lady”的省略语,“超MM”是“超マジむかつく”的意思。省略语的形式有很多,主要遵循朗朗上口的原则。
2.委婉性和暧昧性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以和为贵、互敬互让,尊重他人感受,因此常采用委婉表达。例如:“白”、“小白”、“白さん”、“白ちゃん”等表示“馬鹿”,即“白痴”的意思,而不说“あなたはばかじゃん”。另外,岛国文化的背景使日本流行语呈现出较强的暧昧性,传达委婉、含蓄、使人愉快、亲切的信息感受。例如:「やばい」本来是表示“发生了危险或情况不妙”的意思,近来却流行成「すごい」,也就是“可怕、骇人、惊人、厉害”等意思。
3.罗马字、片假名等的混用
随着同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特别是与美国的频繁交往,日语中的外来语非常盛行,这也是爱用罗马字和片假名的背景。比如:“超MM”就是文字与罗马字的混用。“エコチュー”是“エコ中心的”的省略,“エコ”就是英语的“eco”。又如“ゲットする”是把片假名动词化了,变成“手に入る”的意思,也就是“到手、归自己所有”,“ゲット”就是“get”。
除此之外,“関ヶ原”是文字与片假名的混用,如今流行的意思是“10人以上参加的交流会”。
4.比喻、谐音、方言的使用
使用外来语给人很酷的感觉,方言又会给人带来新鲜感,因此人人都爱使用。日本人擅用意思转化、比喻、谐音及方言等。例如:“圣诞蛋糕”本来是指食物,但因为过了圣诞,即24日,蛋糕的价格会大幅下跌。因此,如今用来指代女子本来对结婚对象的期望值很高,但过了24岁,就不得不降低标准了。另外,日本标准语中的“~よね”常用九州方言“寒かー”代替,而年轻人中广泛流传静冈方言“~ら”。
5.不规律性
日本流行语不遵守语法,脱离规则框架,追求自由。这与社会进步、思想开放、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如:在名词及外来语的后面,随意加上“る”就变成动词了。如:“コピる”、“ミスる”。另外,也有形容词的例子:“変チック”就是“変な”的意思。
6.派生力强
流行语的派生力很强,如:“超~”、“マジ~”、“めっちゃ~”这样的表达,可以派生出“超人気”、“超うまい”、“マジむかつく”、“マジ受ける”、“めっちゃおいしい”、“めっちゃカワイイ”这些说法。
流行语在短暂的流行之后,有可能会成为“死语”,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流行语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人间百态,具有即时性、客观性。将中日流行语作比较,对两国文化、社会现状可窥见一斑。
参考文献:
[1]糸井通浩.流行語の修辞·造語法[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1997.
[2]国語学会.国語学大辞典[M].東京堂,1980.
[3]篠崎晃一.流行語の発生と伝播[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1997.
[4]米川明彦.新語と流行語[M].東京南雲堂,1989.
[5]水原明人.消えた言葉·消えない[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1997.
[6]加藤主税.世紀末死語辞典[M].中央公論社,1997.
[7]榎本正嗣.ことばを調べる[M].玉川大学出版部,2003.
[8]李洁.日本流行语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