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关联机理研究

2016-03-18 18:22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高教学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就业率生源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文章通过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学理研究,从而探索招生专业以就业信息反馈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类型和规模设置,使得招生模式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和社会需求;改变以学科教学和学术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单一模式,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为依据的多元化模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委员会与招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调和沟通,通过内外部各环节、多层次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就业难;目标培养;关联机理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

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4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经过了2015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然而2016年,大学毕业生有765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据相关资料显示,尽管随着经济的复苏,招聘企业能招收较多的毕业生,但2016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15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本年大学生期望月薪降至2500元,创5年来新低,但调查发现已经签约的大学生,平均实习月薪为1800元左右。

今年,中国将有765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6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50万。对此,有部分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1至2014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往年热门行业的招聘遇冷,另外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大学毕业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到了实际工作中往往无用武之地,与企业需求大相径庭,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他们的就业问题关乎到国家稳定和未来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高校都在尝试不同的方法进行改革教育教学体制,从而获得更好的毕业生就业水平。最终实践的结果就是:以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为主导,突破高校在招生、培养与就业的瓶颈,建立健全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为切入点,调整专业结构,提高目标培养的质量,完善就业的追踪反馈机制,制定更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培养政策,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现在而言,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具体来说,毕业生所学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就业单位所需要具有某种技能的毕业生却少之又少。由此可知,现在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由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够,而是毕业生的结构失衡。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不匹配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性、社会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综合能力较弱,更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没有形成

相对于传统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包括新建或新升格)面临毕业生就业问题压力更大。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全国80%~90%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如何解决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高校只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而不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给就业问题的解决埋下了隐患。同时,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招生、培养、就业的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是造成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青睐程度的上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认清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培育高素质毕业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这对于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重要的措施,而较高的社会认可程度也会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招生时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如何建立良好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协调高校内招生、培养、就业各部门的工作,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是考量行政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挑战。

二、国内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现状分析

(一)招生改革方面

2014年,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同,陕西省制定了《关于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以后逐年增加,2017年成为主渠道。省内所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部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分4种形式进行:个别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其他院校综合评价招生;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实施面向“三校生”单独组织的统考和录取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面

2014年4月,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提出要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从教育体制改革的层面来看,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层面看,建立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是一个有效的着力点。

(三)就业指导方面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区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参数由“就业率”变为“就业质量”,各地都相序建立就业监测系统,发布监测报告。2014年4月,陕西省第一次发布了《陕西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以往强调就业率的基础之上,明确了就业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关联机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招生、培养、就业等工作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这个大系统。基于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各组成部分应发挥它在系统中的功能,提高自身性能,积极与其他部分相互联系、协调配合,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对就业的影响机理

高校招收学生的目的在于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检测和评价,毕业生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决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评价。同时,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通常是根据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口碑和毕业生的能力进行选择的,所以说就业率可以是反映高校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这会是高校整体实力的体现。

招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首要步骤,生源的质量和生源的数量是着重考察的重要因素。生源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关系到今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会直接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主要通过学生入学成绩的高低来衡量。生源的数量是专业和学校生存的主要决定因素。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好、学校培养质量高,是学生对于学校选择的关注点,那么这样的学校报考比例就会高,通常学校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源;反之亦然。为了今后的工作问题,学生会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业质量进行选择。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对就业的作用机理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高等院校就需要对于学生进行目标化的培养,其中培养主要内容就是目标教学、学生管理,同时学校的学风、校园氛围、课程的设置、各个专业的内容等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是重要的。培养的程度是用就业率来衡量的,同时还受到前一个环节“招生”的影响,这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培养的人才最后都要输送到社会,接受社会检验。用人单位可以算作高校人才的输出终端,同时,学校又是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桥梁,是学生和社会的关系纽带。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的计划、课程的个性设计计划是否是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就业率可以反映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可以设立就业生的跟踪培养机制,过去几年毕业生可以将社会需要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学校再制定更适合学生的培养计划。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协调机理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看,招生、培养和就业是互相关联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步曲,招生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就业是保障,三者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学生通过高校的学习最终是要走向职场,接收社会的检验,职场对于生源市场、招生市场是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率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招生,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有一套完整的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体系,使得它们之间相互指引,相互促进。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办学定位。应用型高等院校倾向于向就业技能的培养,而研究型高等院校主要向学术研究方向进行发展。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更容易采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逐步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的准确性,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强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有利于高等院校的发展。

第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就业上,要想有较高的就业率就需要有可行的培养机制作为支撑,同时,要有良好的招生生源作为基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考生专业的选择权,是提高生源质量、满足考生诉求的标准。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使得招生促进教学,教学围绕就业,就业反映教学,招生与就业形成互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生源质量,优化学生教育环境,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与此同时,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注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设计,应在理论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问题,文章拟以财经类院校为平台,从招生、培养、就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框架,设计联动机制:

(1)建立内外部多层次立体化联动机制:内部联动机制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率、就业质量与招生规模、专业结构、培养模式、教学评估挂钩;外部联动机制包括: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校地联动机制、校际联动机制等等。

(2)做好组织、制度保障,促进联动机制制度建设。同时,做好信息保障、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建立。

(3)做好高校内招生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协调制度,建立管理执行方面的联动机制,使得各部门决策管理、实施运行更加系统化、透明化、高效化。

基于一般化、系统化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高校招生顶层设计,包括培养目标、选拔方式、招生政策、选育衔接、评价反馈等模块,顶层设计注重招生的选拔和衔接作用;注重从系统论的角度解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内在规律。

综上可知,高校提高就业率,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理清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三者联动机制,即以高的就业率来带动生源,有精准的、更贴近于社会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的人才,以优质的人才输出来带动就业,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1]邹治.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赵放辉,付静.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相关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12.

[3]朱晓东.中国高等教育供给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4]孙永建.高校毕业生非理性就业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的关联机理研究*

王军生 邹东哲

This pape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enrollment,training,employment linkage studies,so as to explore the type and scale of enrollment to set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market demand,the enrollment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reform and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To chan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andard to determine the singl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improve the demand-oriented,with features as diversified basis,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Committee of industry guidance committee and enrollment,teaching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through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each link,and multi-level.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functions,to cultivate application oriented and society needs innovative tal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target cultivation;correlation mechanism

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8-0056-03

文章受到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编号:15BZ49,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与实践”)的资助。

王军生(1965-),男,汉族,陕西咸阳人,西安财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资,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就业率生源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图表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