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入脑化行
◇杨克欣*
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锋的新态势和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高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宿舍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入脑化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追求,更是大学兴学强教、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他对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深刻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多年来,南开大学结合自身的历史传统与办学特色,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化行,将其融入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和光荣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倡导什么、培育什么、塑造什么,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帮助学生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锋的新态势和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高校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用主流思想文化引导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通过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办学育人各环节,才能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践行,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道自微而生,德自微而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落细落实,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修身自律,以好习惯带好风气,用“微”公益聚正能量。
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家”,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承载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文化人、育人兴文的使命与职责。宿舍文化育人正在于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学生,以多彩的活动凝聚学生,以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南开大学在建校伊始便设斋务课,承担“斋务事项指导、稽查寄宿行为、慰问患病学生”之职责。学校把宿舍文化建设作为锤炼学生品行、塑造良好校风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加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向“养成”转化。通过举办特色宿舍评选和宿舍文化节,让文体竞赛活动走进宿舍,建设“人文雅舍”,使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学会友善乐群,懂得合作共赢。由学生自行设计的宿舍文化长廊延展了人文科普知识的传播和主题教育活动的推广。为患病学生开辟的特护宿舍、为经济困难学生举办的“爱心传递”活动、为毕业生制作的宿舍纪念品等,在 “家风家教”中营造心情相系的“家庭氛围”,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学生自发重制的“容止格言”镜箴、集体协商订立的宿舍文明公约和“我与你同劳动”、“我当一天楼长”等主题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感恩情怀,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的行为操守。
志愿服务活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现。虽然各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学生社会志愿服务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更多的志愿活动主要基于重大会议或文体赛事。其实,社区志愿者、义务宣传员等更能体现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通过敬老爱幼、扶弱济贫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于凡人小事中传温暖、送真情。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前做义工的“暑期作业”制度已经坚持了10年,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义务家教和法律援助的制度持续了13年,还承担了联合国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培训服务任务。学校在组织更多同学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还通过主题班会和网络平台,让学生分享参与服务的思考与体会,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从中真切感受助人和成长的快乐。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相互融合、四育并进的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各环节,贯穿到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正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南开大学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制定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指标,并推进以这些指标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公能”素质评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根据“公能”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设计开发出学生发展辅学支持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他评,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以培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紧扣学生思想实际,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由理性认同转向自觉践行,通过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认知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锤炼和发展优良品质。专业课教学也承载着德育的功能。它立足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结合课程内容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入的有效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统一。南开大学把学风建设作为诚信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研发学术规范“自修课”测试系统、成立学生科研道德自律促进委员会等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学术品格。通过“考前一课”、“诚信考试,系好学期学习的最后一扣”、学术不端案例展、寻找身边学术达人等活动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融入具体道德实践中。
社会实践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打造与专业对接的创新与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中华大地具体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的自觉性。多年来,南开大学健全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立了数十个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以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等硬性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选派学生实践服务团队、博士生讲师团、“百名博士当村官”等项目,让学生深入基层、农村和厂矿,开展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科技创新、支教挂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升华认知和体验。坚持举办“百项工程”、“知行南开”等活动,支持学生自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培养穷究学理的科学精神和为公奉献的高尚品格。
南开大学还高度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国学经典导读”、“书法与绘画”等选修课的开设,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南开文化周末”、“南开之光”文学艺术节、历史文化节、哲学文化周等引导学生在周末读好文章,看好电影,欣赏高水平音乐会,让师生在典雅厚重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感染。“活力南开”群众性体育活动,倡导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项体育竞赛、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生活观念,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拼搏进取、耐受输赢的乐趣。荷花节、读书节、合唱团、京剧团、话剧团等顺应了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文化诉求,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成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践行,必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蕴涵着自身的价值追求。从校史、校训、校歌等无形资源,到校园建筑、雕塑等有形资源,从名师、大家,到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都是开展德育的鲜活素材。大学要注重挖掘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通过加强校史、校训、校歌等载体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的教育理念凝练、大学精神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开近百年所秉持的“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爱国道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公能品格,充满朝气、面向未来的青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校训中的“公”和“能”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学校将核心价值观与南开“公能”教育理念、“公能”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承续传统、呼应时代的同时,不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话语”,彰显“立公增能”的南开特色。学校结合“公能”校训和校史传统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富有南开特色的精神理念的具体教育实践。讲校史、唱校歌、诵校训、戴校徽、鸣校钟以及参观周邓纪念馆,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一年一度评选的“周恩来班”、“周恩来奖学金”被学生视为最高荣誉,严范孙、张伯苓、周恩来塑像和西南联大纪念碑、校钟等人文景观也成为南开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还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凝聚作用,连续举办八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理论学习社团研讨会,建设“南开好人网”、“觉悟网”,举办雷锋话剧展演、中华美德大家谈,以崇德向善的氛围感召、陶冶学生,筑牢爱国荣校的理想信念。
实践证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正面引导、武装头脑,让学生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上辨得清是非,经得起检验。必须坚持创新方法、讲求实效,统筹第一、第二课堂,以贴近实际、调动学生自主性的方式增强学生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必须坚持典型引路、氛围培育,突显师生榜样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在师生互动和比学先进中优化育人环境。
(责任编辑:神彦飞 郝 卿)
G641
A
1674-9618(2016)04-0014-03
杨克欣,女,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