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纪录研究

2016-03-18 19:28赖小明谢宁宁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赖小明,谢宁宁

(赣南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纪录研究

赖小明,谢宁宁

(赣南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摘要: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记录研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通过摄影手段让深层的地域文化尽可能丰富地反映在其民俗摄影中,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昨天,并帮助我们留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拓展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广度,挖掘民风民俗的深度。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不仅对丰富和完善赣南客家民俗影像纪录起到文献价值的作用,对中国客家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赣南客家;民俗摄影;文献记录

民俗摄影,就是以民俗事项为题材的摄影,是摄影艺术与民俗学相结合的摄影门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属于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它以拍摄纪录,搜集整理和抢救民俗文化遗产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挽救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的有效手段,民俗摄影有其独特的作用。

随着经济、交通的日益发展,当代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使一些偏远的客家人聚居地的传统风俗消失殆尽,特别是一些客家人独有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褪变、失传。[1]用摄影手段来挽救、收集、整理这些地区的民俗文化,为后人积累一些有现场感、可视性很强的民俗文化视觉宝库,已成为我们摄影工作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客家是一支在迁途历史中凝结成的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汉族民系。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与闽西、粤东相比,赣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及内容丰富而为世人瞩目。[2]

作为身处赣南客家这片热土的摄影人、教育工作者、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有义务和责任用我们手中的照相机及时、真实、生动地拍摄那些即将消失和正在变化中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记录和展示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赣南客家民俗人文景观。多年来,赣南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客家民俗摄影师,代表人物有刘年洪、刘念海、赖国柱等,逐步掀起扎根本土客家民俗题材的创作热潮,他们有着对赣南客家文化深厚的情感,以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拍摄出了一批艺术精品。由于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地域广泛,内容丰富,因客观条件的制约,摄影师们大都以个人拍摄视角为主体,没有形成具有文献价值、艺术价值结合的完整影像记录数据库,研究课题目前更是空白。当前,在“一带一路”实施的发展背景下,赣南的经济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传统的客家文化形态也将加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赣南地区客家民俗事项中文化遗产问题迫切提上日程。

“抢救性记录人类的文化遗产,实现人类多元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共享”,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行动要旨。摄影是全人类交流理解新的世界语,因为照片谁都看得懂,它可以超越国度,文字的障碍。[3]我们通过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文献记录研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拍摄创作活动,有利于抢救和保存客家民间文化遗产影像资料。我们需要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和持久性地对民俗文化遗产拍摄工作,用艺术的手法记录正在变迁中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独特面貌,为后人留下诸多承载历史变迁的可读性视觉影像。我们应从普通的本土文化爱好者,转变成客家民俗文化的记录者和守护者,保护好的文化遗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赣南客家的生活风情与文化风貌,但人们需要互相了解与沟通,通过建立和完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影像数据库,架起一座了解与沟通的桥梁。与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相比,照相机操作起来更简单,摄影的表情达意更简明。当然,具有文献记录意义的视觉影像拍摄,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工作。要做好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记录的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熟悉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以更好地运用摄影艺术语言来记录、诠释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还需要具备民俗文化的洞察力与较强的民俗意识。要弄清什么是客家民俗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事项涉及到哪些范围?了解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的地域特征,掌握赣南客家人的民俗人文精神。对具体客家民俗事项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客家民俗事项的文化内涵,拍出优秀的客家民俗文化摄影作品。通过记录和宣传赣南客家民俗民间文化,带动和促进整个赣南客家文化发展。作为根植当地的客家民俗摄影,我们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熟悉身边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挖掘民俗事项的本质,选择最具典型性的画面,达到反映客家人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要求。

赣南客家文化文献影像记录研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等特征。在研究过程中必将遇到众多难题,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保护和传播,刻不容缓。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影像文献记录在具体拍摄实践中首先要求 “纪实记录”, 这是民俗摄影的基本原则。要强调作品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艺术性。民俗摄影题材在拍摄技法上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手法;格调要力求朴实,避免过分夸张、变形。赣南客家民俗事项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举行,既有赣南客家民俗的本土特色,又体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赣南客家特色的民居、礼俗、食俗、服饰、节日、庙会、社戏、民间花灯等都可以是我们关注、拍摄和思考的对象。但这些民俗文化每天都在沉淀和变化。现在对赣南客家民俗摄影的认识有误区:赣南客家民俗摄影就是到客家人聚居地拍摄表演,拍摄围屋。有些表演性质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纯正的客家民俗。真正的民俗摄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观察、体验、交流,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走马观花,不能搞“猎奇”式的浮光掠影。所以在我们看来,每一幅作品都要遵循“纪实记录”的原则。客家民俗摄影的目标不是拍摄作品的数量大,而是每一幅作品都力求深刻地揭示赣南客家人的民俗风情,表达“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民族正气的崇尚以及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以拍摄者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诠释客家民俗文化的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一种崇高的情感交流。在遵循“纪实记录”原则的前提下,每件作品的拍摄要注重艺术性的体现,但绝不可过分追求艺术性而淡化或牺牲民俗作品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我们要力求把赣南客家民俗文化题材中适于表现性的内涵用影像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捕捉民俗事项的典型瞬间,拍摄视觉角度要新颖;摄影的艺术语言要以生活为源泉、以思想为灵魂,所表现的内容要求被摄对象的外在形式与本质内涵有机统一。这里提出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摄影艺术表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记录。已完成的《赣南客家习俗红文化》,拍摄目的就是通过视觉影像形式表现客家人系红、贴红、挂红、赏红、吃红等民俗事项,体现出客家人对红色的垂爱;作品注重纪实性、文献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拍摄过程避免对被摄对象导演摆拍,力求采用艺术手法做原生态的记录,把赣南客家习俗红文化题材中适于表现性的内涵用影像表现出来,寄寓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达到反映客家人的精神与内心世界的要求。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影像文献记录可采用“专题拍摄”的系列组照形式展开,照片与文字说明有机结合,这是文献记录性拍摄的常见手法。[4]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民俗事项的内涵,防止作品的表面化,这是民俗摄影拍摄研究采用的有效手法。对于赣南客家民俗事项的“专题拍摄”角度是多方面的。赣南18个县市(区)95%以上为客家人。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县市的客家人在礼俗、服饰、语言等民俗文化上略有差异,拍摄者要考虑更多的综合因素,多角度地去观察和体悟,把握不同区域民俗事项的差异。拍摄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客家居住区域的系列民俗,也可以贯穿多个区域。各个县市(区)的某一专题作为系列,可以把同一民俗事项的内容作为系列,也可以把不同民俗事项的对比作为系列。系列的民俗图片最有研究价值,最有说服力。例如,由笔者指导学生拍摄的系列作品《悬丝·系承》,内容反映的是赣南客家提线木偶,采用了组照并匹配文字说明的形式,通过真实地表现赣南客家提线木偶戏传承人杨振栓老艺人的普通生活,揭示了民俗事项的文化内涵。近80岁高龄的老人特别喜欢给人展示他制作的木偶。攀谈中老艺人表示了对赣南提线木偶未来发展的担忧,他希望赣南提线木偶技艺能在儿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细细的丝线牵着的是深厚的文化,朴素而深远。该组作品采取写实的手法,运用摄影形象思维和摄影造型法则来表现赣南提线木偶这独特的民俗事项,体现其本质的内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组摄影作品也因此获得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为我们的影像文献记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何让像赣南客家提线木偶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一项历史课题。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影像文献记录可采用“微观表现”的手法展开。成组的专题系列图片往往能突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和史料文献价值。但选题不宜过大,造成主题不明。比如赣南客家人物服饰就是个太大的题目,但如果把三南(俗指赣州市龙南、全南、定南三县)布头巾、大面襟(俗称“便衣”)、绣花鞋等拍成一个专题,就是很好的民俗摄影文献资料图片。这种微观表现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一个主题做得越深入就越有价值,更能为人们接受。赣南师范学院的客家文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较大的以客家民俗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文物6 000余件(套)。文物类别涵盖了客家建筑装饰、客家牌匾、客家银器饰品、客家服饰、客家生活用具等五大系列,被誉为客家文物的“大观园”,是很好的客家文化的史料,也为“微观”拍摄文献记录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依托这个平台,《赣南客家童帽》《赣南客家妇女装饰银饰》等系列专题成功拍摄。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式,运用独特的影像意识拍摄记录了大量带有文献价值的图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影像文献记录中采用“纪实记录”“专题拍摄”“微观表现”等拍摄手段,让深层的地域文化尽可能丰富地反映在其民俗摄影中,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昨天,并帮助我们留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同时,通过民俗摄影活动的推动,可以增加赣南旅游的民俗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吸引力,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崇尚古朴”的心理需求,这不仅对丰富和完善赣南客家民俗事项影像记录起到文献价值的作用,对中国客家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搜集素材,研究素材,并将其研究的结果形成抽象思维,也就是视觉思维中的图象意识,把客家民俗文化题材中适于表现性的内涵用影像表现出来,着力表现客家人内在的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客家文化形态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具有赣南地方特色的民俗事项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要通过对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拍摄实践与社会宣传展示,力求更全面地了解赣南客家人文历史、居民生存状态及社会现实情况;运用摄影手段准确地记录、艺术地表现我们客家曾经丰富多彩的生存生活方式与文化遗产,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系统收集并整理图片文献资料,为建立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影像数据库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宣传与推广赣南客家地域文化的品牌内涵,拓展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广度,挖掘民风民俗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张嗣介.赣南客家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4.

[2]彭昌明.中华客家行·围屋篇[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16.

[3]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人类的记忆Ⅳ[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1-3.

[4]冉玉杰,冉晶.专题摄影:用图片叙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责任编辑:朱学平

·苏区研究·

主持人语:本期的一组论文不仅来自于学者们长期的学术积累,其中前两篇更是两位作者长期思考的产物,对于开拓苏区研究更为广阔的视野有着重要启示。萧功秦的《关于红色革命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思考》,从近代以来170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视红色革命与改革开放,从发展政治学的视角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刘伟的《中国近代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研究的回顾和思考》,通过疏理学术界对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重建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近代乡村社会转型的特点。辛向阳、黄文治的《“永不启用”:戴季英与肃反及其多舛命运之生成》试图通过戴季英个人的命运,考察中国革命中的“左倾”机会主义现象。这些论文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发,比如:把苏区历史置于长时段的历史变化中观察,置于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场景中观察,置于个人命运进程中观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同时,本期还推出对2015年国内苏区研究的述评,为研究者开拓视野、深化苏区研究提供参考。

——彭景涛

Study of Gannan Hakka Folk Photography and Image Records

LAI Xiaoming, XIE Ningning

(SchoolofFineArts,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folklore photography and the image records of Gannan Hakka is characterised by comprehensiveness, interdisciplinary and social practive dependence. The deep regional culture is richly reflected in the folklore photography as far as possible by means of photography, it let us know ourselves,understand yesterday, and help us to reta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stoms with the research value, expand the breadth of Gannan Hakka folk culture, excavate the depth of theirs folk customs,above-mentioned are some basic 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annan Soviet Area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Folklore photography with abundant content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enrich and perfect the image records of Gannan Hakka folk customs, increase theirs documentary value,and exert certain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enrichment and perfection of of Chinese Hakka cultural. Therefore,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make a study of this problem value.

Key words:Gannan Hakka; folklore photography; image records

中图分类号:G127;J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16)01-0023-03

作者简介:赖小明 (1969-),男,江西石城人,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与摄影教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G2013093)

收稿日期:2015-12-20

DOI: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1.005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118.161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