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兆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西崇左532200)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邱兆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西崇左53220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关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属于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是每一个大一新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计算机课程。基于机房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力求将机房教学模式的理念应用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为大一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机房教学;机房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高校计算机机房第一项工作任务是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理论、上机实践的教学场所。随着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高校不断使用机房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使用人工管理教学机房慢慢转换到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机房教学进行有效管理。高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机房教学管理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率,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均是高校将计算机实践机房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院系进行管理的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计算机机房过于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同时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分属于不同院系,机房管理人员也来自不同的院系,对于机房的管理很难厘清责、权、利,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高校均会存在一些管理难题。
(1)机房管理过于分散,计算机机房专职管理员过少,兼职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机房设备维护困难,较容易发生机房管理故障;
(2)机房管理过于分散,各院系会重复购买各种计算机硬件,直接导致学校有形资产过于浪费;
(3)机房管理过于分散,各院系之间没有进行统一管理,机房没有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短时间内很难厘清机房管理的责、权、利,容易导致机房管理服务质量差,教师、学生使用满意度低,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议:高校计算机机房统一归纳在计算机技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或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由部门制定统一的机房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管理制度。这些技术部门应聘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职机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机房进行高效管理,,使机房故障率低,对出故障的设备也可以进行维护。此外,高校还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将计算机机房回归到集中运行模式,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以期更好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学生使用满意度。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模式开始摆脱传统多媒体教室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在多媒体教室听教师上课,而是把教学地点改在装配有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和装配有计算机数量与学生数量相当的机房上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机房上课,不单可以听到教师详实的讲解,还能实际进行计算机操作,讲练一体。机房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讲练结合一体、教师实时辅导操作、教学任务驱动学习、强化学生上机实践、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室+机房+机房教学软件”[1-2]49,36-41。机房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和实时反馈性,适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最近几年,全国中、小学均在大力推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教育,为了让学生尽早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许多中小学学校已聘请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开设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信息技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影响下,高校里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已不再适应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慢慢调整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数据库应用基础、网络信息检索与发布等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适应教学目标与社会的要求。
(一)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根据教学地点改变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考验高校教师在全机房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各个部分教学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更为恰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求解的全过程。即教师通过给学生假设不同的身份角色,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用Microsoft Office 2010进行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如何解决问题,指出解决思路的正确与否,进而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或实现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相关内容的核心问题和核心解决方法。以余益、柳永念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课本里面的“电子表格”部分内容作为教学例子,分析说明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1.问题的提出
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情境”:假如你是一名公司的会计,平时的工作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电子表格,公司领导可能会要求你对表格进行筛选、排序、做图表等各种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公司会计,请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10里面的Excel来完成会计工作。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即刻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均希望通过学习,完满完成任务。
2.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随即展示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公司原始的电子表格和完成任务后的示范性效果表格。其中教师展示的原始素材不能太多,最好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电子表格,例如只有5—10行数据的“销售数据报表”,另一个50行数据以上的“个人工资报表”。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对照对电子表格里的数据输入、单元格操作、美化电子表格、数据计算、数据编辑、创建图表、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实现学习任务。
3.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后教师提出更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基本编辑、数据筛选、排序、表格行间距排版、插入图表及数据编辑、数据的分类、汇总等若干个子任务。对于任务中的一些简单的子任务,如数据输入、删除、合并等可要求学生看书自主完成;而一些较为复杂的任务,如函数的调用、图表的创建及数据编辑、分类、汇总等,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里面的“教师端程序”进行“广播”教学,教师示范任务实现的途径,学生马上可以通过上机练习的模式实现学习任务的完成。
4.反复操作,强化练习
反复操作,强化练习,就是通过机房教学让学生反复练习实际操作,将知识点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知识点和难度和教学案例接近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上机习题供学生平时上机练习,如数据的编辑、图表的创建、数据的分类、汇总等知识点,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设计是通过电子表格实际操作为例子,利用学生角色的转换,引导学生转换学习思维,教师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
此文主要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数据管理和分析》一节课在机房教学模式下实施的教学过程。
《数据管理和分析》通过“销售数据报表”教学实例实施教学,它的教学设计为:经过前面几节课关于Excel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对使用Excel进行一般的数据加工,比如公式的利用和插入函数等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进行数据管理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更缺乏如何建立数据和维护数据的经验。
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机房里的教师机“教师端”程序进行广播教学,锁住全部学生计算机,显示教学PPT首页文字“本次课题教学内容:数据管理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机房里的教师机“教师端”程序进行广播教学功能,播放教学课件,学生计算机屏幕上自动显示教师机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麦克风,对数据管理和分析里面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较为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学习概念和基本的操作步骤、方法[2]36-41。
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在电子表格中创建数据清单的各个对象,如清单中的一列为一个字段、一行为一条记录、第一行为表头等,通过“销售数据报表”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字段、记录、表头;通过“销售数据报表”,让学生快速掌握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使用的方法。
3.提出问题
如何综合利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知识很好地展示电子表格。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只用Excel做一些简单的表格,非常一般,学生对Excel能否做精彩的数据报告效果表示怀疑。
4.启发并提问
如:以“年份”为主要关键字(递减),“产品名称”为次要关键字(递增)排序。统计各产品每年的总数分别是多少?通过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筛选出产品名称为“T-11”的销售记录,通过观察筛选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运用分类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产品的各项销售数据情况,你还发现了什么?等等。
5.演示解答
教师通过机房里的教学软件“教师端程序”进行广播教学功能讲解在“销售数据报表”里实现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6.解除广播教学
教师通过机房里的教学软件“教师端程序”文件分发功能将“销售数据报表”样式和未处理Excel表格分发到各学生计算机上,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对未处理表格进行处理。学生开始实际上机操作。教师机房里的教学软件“教师端程序”监控功能查看学生的上机操作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端程序中的举手功能,现场请教教师,教师可通过教师端遥控辅导个别学生计算机上进行现场指导和操作,还可以通过电子教鞭在学生屏幕上进行标注、书写等标记、解释。最后教师通过广播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一方面总结教学案例所设计到的知识点及题目要求实现方法,另一方面总结在实际上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的关键点、技巧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三)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反思
1.大一新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关数据管理的知识,对数据管理普遍存在认知、理解上面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多采用教师或学生的操作演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操作的全过程。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数据管理的教学中,分类汇常常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问题:(1)按什么分类?(2)汇总方式是计数、求平均值、还是求和?(3)对哪些字段汇总?在实际上机操作时注意要学生先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这样可以少出错、不出错。
(四)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就学生而言,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检验自身是否正确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就教师而言,教学评价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今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应根据机房教学特点,从提高学生上机能力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平时教学评价、期末教学评价。
1.平时教学评价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其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相互评价,在机房里,每一台计算机都已经装上了合适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上机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查看学生的完成水平,登记完成情况与未完成情况以及各学生的错漏,方便查漏补缺;也可以开展生生间评价,由同学们相互展示各自的作业完成情况,共同探讨完成不同任务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最后,还可以进行师生评价,由教师通过使用“网络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归纳和总结。
2.期末教学评价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评价多数采用“平时成绩+机试成绩”。既强调学生平时的上机表现,又考核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期末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机试成绩×70%。
平时成绩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平时上机练习成绩、考勤情况。
机试成绩主要是由教研室统一出题,通过考试软件实现,即在机房进行考试时,每一个学生随机抽取期末考试题目,通过计算机当场完成,时间为90分钟。
(一)教学机房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教学机房应该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机房有着较大的硬件区别,除了装备一般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管理软件、投影仪和投影幕布之外,它的硬件要求要比传统机房高出许多。进入机房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应当配有固定的一台学生计算机,里面有专用的数据存放区,方便教师、学生存放教学软件、教学资料等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接入了高速宽带,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学习资料等。
(二)教学软件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教学机房里安装的教学管理软件应包含三部分主要内容:管理端程序、教师端程序和学生端程序。教师端程序是教学机房里面的主控程序,界面清晰,操作简单,用于教师实施机房教学;学生端程序用图标显示,通过操作系统的指令,学生计算机开机成功后自动连接教师机;机房教学管理软件在机房教学模式中是必备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代替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学管理软件里面的各种功能来进行教学演示,学生通过学生计算机观看教师的实时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手段
基于机房教学管理软件的强大技术支撑,教师在机房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全程使用教学管理软件里面的“屏幕广播”“语音广播”“文件分发”“电子举手”“屏幕监看”等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使用“屏幕广播”“语音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点的操作;使用“文件分发”功能向学生计算机指定位置分发教学演示过程中需要的相关素材;使用“电子举手”功能辅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练习;使用“屏幕监看”功能查看学生使用学生计算机练习情况等。
基于机房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适用于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通过教学管理软件演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操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及时掌握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及时巩固教学知识点,不明白的可以当场请教教师,不需要等到课后。今后,基于机房教学模式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胡声洲.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机房授课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2]胡声洲.信息技术课程机房授课的案例教学探讨[J].信息技术,2009(10).
责任编辑:谢雪莲
Teaching Reform on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er Based on IT Room Teaching Mode
QIU Zhao-xin
(Network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Chongzuo,532200)
Fundamentals of College Computer is the basic course opened for freshman,belonging to one of the required public basic courses for freshmen.Based on the IT room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n it,strives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the IT room teaching mode to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basic course teaching,provides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freshmen,and promotes students'mastery of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teaching room,room teaching mode,computer-based,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4-8891(2016)03-0038-03
2016-04-15
2016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JGYB201616。
邱兆新(1983—),男,广西陆川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制作、微格教学等)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