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顾浩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可见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对于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源薄弱的高职高专大学生而言,创业的挑战性更大,其创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更为迫切。
忽视创业风险。麦可思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但是三年后,高职高专有42.7%、本科有49.6%的人退出创业,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全国工商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以上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是能够坚持并获得成功的比例不高。从满怀信心到最后败下阵来,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预计不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的不到三年的平均寿命也印证了创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在当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往往会选择创业,但是创业作为一种成功率极低的高风险活动,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
创业低质、同质化严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得当前的创业更需要技术专业能力,而高职学生受制于专业研发能力的欠缺,导致创业项目大多是围绕身边的人和需求展开,同时又都是低成本运作。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技术资源储备,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易于被复制。而且一旦某个商机或潜在市场被发现,往往蜂拥而上,这样的市场竞争催生不出令人激动的创新,反而导致高职学生创业同质化日趋严重。所以高职学生的创业往往是低门槛的服务行业,即使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开发了新型的商业运行模式,获得了新的潜在市场;但是由于低门槛,低技术的特征,其商业模式易于被模仿,市场竞争者往往会迅速增加,又成为同质化的红海竞争。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是扎堆于大学城,以提供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需的服务为主,真正走向市场、走出大学校园的成功创业项目绝对数量很少。
移动互联网放大高职学生创业缺陷。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让很多高职学生创业都瞄准了移动互联网,手机淘宝、微店成为高职学生的创业平台。但是被BAT垄断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市场推广渠道越来越狭窄,经济资源相对薄弱的学生创业者在面对越来越高的用户获取成本时往往力不从心。以淘宝网店为例,如果以普通的标准来使用店铺装修、促销宝、直通车等促销推广模块一年费用约在10万元。如果不做推广应用,基本没有点击量没有客户。如果要进驻天猫则需要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还有高昂的保证金和年费。这对学生来讲是不菲的。并且如果只是普通的贩卖,相较于网络上的大卖家,学生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处于完全的劣势。所以在资金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欠缺的情况下,如果还要选择移动互联网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优势,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独特的核心产品,但这对高职学生来说困难很大。所以部分高职学生以熟人为主要市场通过移动互联网创业,虽然获取客户的成本降低,但是市场很小,且易受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往往也是挣个零花钱而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可以说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但是上述现象的产生,需要引起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所谓成功的创业,即做到一个稳定的、有收入的商业模式,而且可以持续发展。这个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业者作为企业的灵魂,拥有经营管理的决策权,行业选择权、战略定位、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重要事务的决策权。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就是企业创办者个人和团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化与展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五层含义:首创精神、成功欲、冒险吃苦精神、精明理智、事业心。所以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精神可以大致构建出高职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高职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是创业者个体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获取、创造、整合从而使自我获得创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有的能力。创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机整合,是战胜竞争对手,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核心能力。它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决定了创业水平和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质和创新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创业核心竞争力。第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的训练上。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比例很小,高职生相较于本科生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人文与经管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企业管理、核心团队建设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欠缺。这个短板将使得创业项目的后期发展乏力,因为随着创业项目不断成长必然需要完备的公司治理、坚强的管理核心团队以及创业者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又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又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难以速成。所以会导致创业项目难以成长壮大。第二,90后的高职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冒险精神,善于发现与把握机会,他们出于兴趣创业,当一个项目进入瓶颈期,可能就会放弃转至下一个兴趣点。他们多数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家庭,往往具有理想主义,抵抗挫折的心理与能力还不成熟。可是创业的挑战性和残酷性往往会超过高职学生最初的预期。他们成长过程中吃苦经历的稀缺,导致他们在遭遇管理瓶颈或发展受挫时,往往承受不住压力,而不能扭转局势。对挫折的耐受度较差,创业激情的耐久度不足,3年后一半高职生退出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点。第三,目前国家鼓励的创业是鼓励真正的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而高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制于其知识结构和技术资源,扎堆于相对低质的创业项目,创新度不足。与高层次人才的创业项目相比难以获得地方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的青睐。同时作为初创的小企业也很难吸引真正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加入,人生历练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很难整合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没有搭建高素质创业团队的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型的企业,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就没有核心的市场竞争能力,生存较为困难。
高职生的上述特点导致其创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了上述一系列的问题。
立足专业、养成良好学风,夯实创业基础。每个创业项目都属于不同细分行业,创业成功的前提是对所在行业有了透彻而深入的理解认识。而对行业的深度认识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专业的良好认知上。所以专业教师作为本行业出身,能够成为专业教育者、科研引导者,甚至是创业参与者,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通过学术报告、论坛、创业指导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前瞻信息,提高学生对本行业可能的创业热点的敏感度,把握本行业的国家政策和世界发展前沿动态,分析本行业成功企业与失败风险案例。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业专业知识和发掘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学习能力提升了,剖析行业发展的能力夯实了,今后到不同的细分行业发展创业项目,学生才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创业敏锐度。
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人才素质的核心问题是人格素质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都充分体现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以“大思政”的教育观为指导,把握育人方向。即围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将人文素质选修课、心理健康课、创业指导课等纳入思政课程体系;组建以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为主体的思政实践平台;优化以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思政宣传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培养高职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爱国爱校的创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人格素质,增强人格魅力。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必然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创业者非常重要的创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培养创新创造力。创业其实就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它包括人才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技术资源的整合、资产资源的整合、行业资源的整合和政府资源的整合。创业就是在识别商业机会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整合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创业者本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其创新创造力也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拓展其创新创造力,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本身受各种资源制约,其专业研发的创新创造力有所欠缺,但是可以通过整合其他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弥补其短板。所以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领导力和创造性思维。上述三个品质正是资源整合的关键因素。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培养独特个性,鼓励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发现自身强项精心培育,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良好的个人魅力。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高职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应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有了创新性思维,才会有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等激发创业项目活力的各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