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46)
美国供给管理政策经验总结及启示
张文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46)
美国实施供给管理政策有两个重要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通过减税、行业规制、稳定货币供应等措施化解“滞胀”危机;二是2009年奥巴马总统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发展新兴产业、推进金融医保改革等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这些措施大都体现了供给侧管理的思路,美国供给侧管理并非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示范,但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分析美国供给管理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总结政策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四点启示,即要提出具有明确差异性的政策主张、要适当吸收其他学派主张、要树立政策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将实体经济作为主体。
供给管理;美国;宏观政策
20世纪50到7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兴起,政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空前加大。而随着70年代全球爆发两次石油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危机,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难以应对。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等重新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中又以供给学派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影响最大。
(一)20世纪80年代供给管理政策主张及影响
第一,经济复兴税收法案和减税政策的实施成为美国转向供给管理的里程碑。供给学派认为,只有解决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等供给问题,才能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减税可以刺激劳动和资本投入,从而扩大总供给。1981年和1986年,美国先后出台旨在减税的经济复兴税法和税收改革法案,并主导两次重要的减税。主要措施包括四方面:一是将最高边际税率由70%一次性降至50%,1988年又降至33%;二是取消税法中部分免税项目,扩大税基,简化税制;三是1985年起实行税收物价指数化,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四是保持税收中性原则,如减少对公司利润的重复征税、取消加速成本回收制度等规定 。
第二,以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由于民众对价格飞涨较为敏感,里根政府将矛头指向通货膨胀,坚持以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理论为基础,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代替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压制通货膨胀。1980-1989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在可控制的目标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在稳定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又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1987年10月,美国股市价格暴跌,政府实行先释放后回收的货币流动性政策。
第三,美国开始将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强化服务业的支撑作用。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军备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导致财政赤字扩大,政府为使国际收支平衡,大力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随着美国制造业加速向国外转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由于美国服务业中几乎一半是生产性服务业,连接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能源价格走低等有利因素逐渐显现,美国劳动生产率大幅跃升。
第四,放宽部分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缓解低效率供给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会举行了一百多次有关准入听证会,在运输、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掀起解除管制的运动。这一规制政策鼓励私人部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加了市场灵活性,使产品价格下降,有效缓解了低效率供给问题 。
供给学派有针对性地从供给侧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有效压制了通货膨胀,美国经济也强劲复苏。1981-1988年,通胀率由13.5%降至5%以下。到1988年5月,经济保持
连续65个月的增长,GDP占全球比重由23%上升到25.2%。供给学派的主张有效解决了美国经济的“滞胀”问题。但80年代实施的供给管理政策也留下一些教训。一是里根执政时期累计的庞大财政赤字严重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大力推行减税政策和军备竞赛,使政府财政赤字累计高达1.3万亿美元,高于历届总统财政赤字的累计总额。二是供给管理政策效应“时滞”较长。由于供给管理政策主要作用对象是实体企业,而实体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供给管理政策不像需求管理政策那样时效性强。
(二)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供给管理政策主张及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面临流动性急剧收缩的困境,在一系列需求管理措施推动下,美国经济开始好转,但由于存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资金在虚拟与实体经济间传导不畅等制约因素,美国实施的反危机措施不仅难以优化经济结构,还导致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加重。2009年奥巴马上任伊始,出台诸多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这些措施大都体现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实施空前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签署《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实际投资开支达到7830亿美元;2010年12月和2012年6月,美国国会先后通过《税收减免、失业保险重新授权和就业机会创造法案》和《中产阶级税收减免和就业创造法案》,实际开支分别达到1890亿美元和1250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推行了临时工资免税延长法案、旧车换现金计划等中小型刺激措施。这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第二,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首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即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降低再贴现率和延长再贴现期限、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等,但政策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政府开始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发挥美联储“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加快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避免大量金融机构破产;二是扩大贷款发放,降低贷款成本,修复信贷市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稳定金融市场、避免长期通货紧缩方面效果相对明显 。
第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一是大力扶持新能源,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立智能电网。奥巴马计划2010-2020年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二是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构建全国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2012年3月,奥巴马提出要在10年内设立45个先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三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大数据开发应用,实施政府数据开放计划,并从政治角度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使数据采集和汇聚体系进一步成熟。
第四,推进金融、医保、移民等重大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方面,2010年7月奥巴马签署全面金融改革法案,提出加大美联储的金融监管权限、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金融稳定
监管、提高银行业资本金标准等措施;医疗保险体制方面,2010年3月签署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提出规范私人保险市场、强制全民参保等措施;移民政策方面,提出吸纳外籍精英、为无证游客身份合法化建立途径等。这些经济社会重大改革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通过提升社会总供给和优化供给结构实现市场自动出清,有效刺激了经济复苏,保持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从经济增长看,2010-2012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左右,温和复苏。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复苏速度较快,2011年私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7%,较2008年提升0.7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行业在2009年之后连创新高。而同时私人制造业复苏相对较慢,直到2012年才超过2008年水平。从就业情况看,2010年美国失业率高达9.7%,此后开始持续缓慢下滑,连续43个月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从通胀趋势看,自2009年美国CPI达到峰值3.9%之后,总体呈下滑态势,2013年6月仅为1.8%。从对外贸易看,2010年,美国进出口贸易转跌为增,2011和2012年进出口总额达5万亿美元。奥巴马“出口倍增计划”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出口较2009年增长40.1%,其中货物出口增长46%。总体来看,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是成功的。
(一) 提出具有明确差异性的核心主张,即大幅减税,对美国经济影响深远
供给学派将减税作为核心主张,认为减税能够在无需付出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上升代价的前提下,压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推出《经济复兴税收法》,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行动。同时大幅下调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取消部分免税项目、实行税收物价指数化等一系列减税政策,有效压制了通货膨胀,降低企业成本,刺激消费和新设备投资,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二) 融合其他主流经济学派主张,多学派政策的组合运用增强了政策效果
第一,美国供给学派并未完全否定凯恩斯主义学派,在很多环节还提出要采用需求管理措施进行配合 。第二,里根和奥巴马总统时期的政策实践都是以供给学派为主,同时采纳其他学派的主张。如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稳定货币政策,新古典经济学有些流派的减少政府管制、削减非国防支出和福利支出等主张。从政策组合运用的效果看,政府以减税政策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同时以产业规制政策加强市场竞争,推动产品价格下降,多学派政策的组合运用增强了政策效果。
(三) 全力压制通货膨胀,大大提振公众信心,强化经济政策的威信和公信力
美国经济“滞胀”时期,通货膨胀率高
达13.4%,致使价格体系严重扭曲,公众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采取保守的经济选择,经济活力大幅下降。政府为坚定公众对经济政策的信心,将压制通货膨胀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第一目标,实施持续、连贯的货币政策,将高利率政策延续到1985年,使企业和民众相信政府抗击通货膨胀的决心,逐步降低了通胀预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和通胀率下降。
(四) 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凸显,重振制造业成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为应对滞胀危机,将制造业向海外转移,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去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大量企业濒临破产,经济增速降至2%,失业率高达7.2%,创15年新高。美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于2009年6月正式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基本完成3D 打印、移动存储、记忆材料等技术对美国供给端的革新,私人部门投资活动趋向活跃,非农就业岗位快速增长,这一系列措施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
(一)我国供给侧改革不能只求全面,要提出具有明确差异性、针对性的政策主张
美国供给学派无论政策效果如何,至少提出了具有明确差异性的核心主张,即减税。我国当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几乎涵盖了所有影响供给端和生产面的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在供给侧改革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全面布局,整体推进,还要加强聚焦,针对不同领域提出政策主张,主张要具有差异性、明确性、长远性,能够对宏观经济环境和民众心理产生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要避免完全依赖供给学派政策主张,要适当吸收其他学派主张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并非“滞胀”问题,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内需严重不足。我国供给侧改革不仅不应拒绝需求侧管理,还要通过需求管理措施创造内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吸收其他主流经济学派主张,将多个学派政策组合运用。
(三) 我国供给侧改革要重视树立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公众对经济政策效果的理性预期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金融风险加剧,政策反复变换成为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我国各级经济决策部门要明确提出政策执行的目标和框架,政策方向不能反复变换,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坚定公众对宏观经济政策
的信心,从而推动经济政策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四)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并非“去工业化”,供给侧改革要将实体经济作为主体
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严重下滑,而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持续暴利,国内外众多实业家竞相从实体经济抽离资金,进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制造业面临“空心化”危机。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将新兴产业作为落脚点,重视实体经济,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1]陈惠如. 里根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N].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2]戚自科. 美国20世纪80年代供给管理政策实践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2.
[3]朱丽萍.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分析[J]. 商业研究,2013,430:189-195.
[4]刘元春.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N].人民日报,2016,2.
[5]公共. 美国供给端变革挑战中国优势[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7(2).
Experience Summariz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Supply Side Management
Wenhui Zha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y, 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lelopment, Beijing, 100846, china)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periods of implementing supply management poli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Reagan resolved the stagflation crisis through tax cuts, industry regulation, stable money supply and other measures in the 1980s, and President Obama respons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through increasing financial input, developing new industries, and promoting financial and health care reformation in 2009, most of the measures they adopted reflected the idea of supply-side management. American supply side management is not a demonstration of China's supply side reformation, but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our referenc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upply side management policy, and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n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four points of revelation, that is the definite difference, absorbing other schools' proposition, setting up the policy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and taking the real economy as the main body.
Supply Side Management; America; Macroeconomic Policies
F202
A
2095-7866 (2016) 06-626-06
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6.003
张文会(1989-),女,北京人,硕士,就职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方向:工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