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奇 章新明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医中药治疗
□章新奇 章新明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性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依损伤程度各不相同。在放疗开始不久皮肤就会出现红斑、色素沉着,随着放疗的进行,皮肤相继出现明显的红斑、斑状湿性皮损、皮肤干性脱皮等,这是皮肤Ⅰ~Ⅱ度损伤;如果没有引起重视或警惕,就会发生皮肤湿性脱皮、局部红肿及水泡形成,以及糜烂、渗液、表皮脱落,造成Ⅲ度损伤;如果治疗不当,局部发生溃疡坏死,则属于Ⅳ度损伤。患者常因不能忍受奇痒而搔抓皮肤引起创面破溃,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加重创面水肿。由于创面难以愈合,瘙痒难耐,疼痛难眠,导致心烦易怒,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中,患者应当注意:①每天仔细观察照射区域皮肤的细微变化,如局部皮肤脱毛或出汗少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②保持皮肤的清洁、透气。③最好穿舒适柔软的棉织品,不穿高领衫,以防硬物对创面的摩擦刺激。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开窗通风。⑤饮食合理搭配,保证营养摄入,少油腻、多清淡,少主食、多蔬菜,管理好心情,密切配合医生,以期早日康复。此外,在放疗中适时施以中医中药综合治疗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热毒过盛、热邪伤阴而引起皮肤红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阴伤血枯,引起皮肤糜烂、破溃、坏死。热、火、毒、湿邪阻隔气血经络,血凝气滞,不通则痛,而发生疼痛。“肺主一身之表,调节卫气,输布阳气于体表皮毛,煦泽肌肤以卫外”,皮肤损伤发生后,卫外功能失调,皮肤憔悴干枯,创面微循环障碍加重感染,卫外调节失衡不能及时抵御外邪入侵而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肺炎。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放射治疗中采用辨证施治,酌情给予清心安神、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消炎止痛、养阴生肌的中药内服,佐以康复新液外用保湿,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可改善皮肤微循环,抗炎镇痛,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以安全地度过放疗期。
为此,我们推荐一些实用的临床方药方剂及药食两用的药膳。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其功能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外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褥疮创面。
临床资料报道:①本品能调节氧张力,促进血管生成,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机体病损组织快速修复。②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加快创面的愈合。③减轻疼痛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用法用量:①感染创面清创后,用本品喷洒(本品自带喷嘴)。②用消毒后的医用纱布,浸透药液敷患处,纱布干燥后,利用喷嘴外喷以保持湿润。
三七粉 味甘微苦,入肝、胃经,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症,尤以有淤血者为宜。可活血化淤,消肿定痛,既能止血又能散淤,药效卓著,有止血不留淤,化淤而不伤正之特点,是血症良药。单品多研末,内服外用均可奏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主吐血、衄血、下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三七……善化淤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淤血留于经络……化淤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
临床资料报道:三七粉内含三七皂甙、黄酮甙、槲皮甙、β-谷甾醇。止血活性成分β-N-Z二酸酰基-L-α和β-二氨基丙酸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使全血黏度下降;能增加麻醉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抗心律失常。此外,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
苦参本品苦寒,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既能清燥湿,又能利尿,可诱导湿热外出,善于清下焦湿热,兼能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主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不利,灼热涩痛。《本经》中记载其“主心腹气节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别录》中记载其“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临床资料报道:本品含苦参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苦参、苦参碱、苦参黄酮等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还可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及降血脂。总碱有防止白细胞减低并有利尿及抗辐射、抗炎、抗纤维化、抗过敏、镇痛等作用。本品能促进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干细胞的增殖,并能促进受辐射损伤的骨髓粒细胞系统造血功能的恢复。
黄芪本品甘,微温,归脾、肺二经。擅长补中益气、固表止汗、补气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生肌。《珍珠囊》中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临床资料报道:其有效成分黄芪多糖能加速损伤的修复,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具有极强的抗辐射性;黄芪总黄酮能清除辐射所致的自由基,其中膜荚黄芪皂甙甲可降压、稳定红细胞膜、提高血浆组织内C-AMP的含量、增强免疫机制等功能,并能促进肝DNA合成及保护和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成。
临床资料报道:本品含黄酮、棕榈酸、异鼠李素、甾醇酚类。有促进凝血作用,能使家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可明显抑制黏附和聚集、抗凝血酶Ⅲ活力;具有改善微循环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薏苡仁别名薏仁米、苡米,其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止泻、祛湿利尿的作用。古人视薏米为珍品,常用以祭祀活动。因其甘补淡渗,又能舒缓筋脉,缓和挛急,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痛,清利湿热,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及湿热淋症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长时间使用,使人舒爽益气,能消除筋骨中的邪气,有利于肠胃,消水肿,使人开胃。”《本草新编》中记载:“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本经》中记载:“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临床研究发现,薏米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糖类、薏苡仁油、薏苡仁酯及脂肪油。薏苡仁油有阻止、降低横纹肌挛缩的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有资料显示:薏米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增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白细胞、血小板有升高作用。
白茅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研究表明,白茅根内含白茅素、芦竹素、钾、钙等。能清肺、胃、膀胱之热,凉血止血,使上焦之火下移,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正如《别录》中记载“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伤于燥,又不黏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淤……泄降火逆,其效甚捷。”煎剂有利尿、促凝血及解热作用。
连召性味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性味苦寒,主入心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散气血凝聚,兼有消痈散结之功,故有“疮家圣药”之称,治痈肿疮毒。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还可用于治热淋涩痛。《本经》中记载:“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治疮疖止痛。”《珍珠囊》中记载:“连召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连召含三萜皂甙、果皮含甾醇、酚性成分以及生物碱、皂甙、齐墩果酸、香豆精类,还有丰富的维生素P及少量挥发油。连召有广谱抗菌及抗炎作用。本品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剂有镇吐及抗肝损伤作用。
地肤子性味苦寒,归膀胱经。以其苦寒降泄、清热利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症。《别录》中记载:“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药性论》中记载:“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临床资料报道:地肤子含三萜皂苷、脂肪油、维生素A类物质。地肤子水浸剂(1∶3)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服,10~15 g,外用适量。
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清心经实火。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用于治痈肿疔毒,皮肤湿疮,耳道疖肿,耳道流脓等,可用黄连浸汁涂患处。治眼目红肿,用黄连煎汁,点眼。黄连还善清胃火,兼清肝火。《本经》中记载:“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珍珠囊》中记载:“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临床资料报道: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素约占5%~8%。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黄连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又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镇痛、抗利尿、局部麻痹等作用;此外,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子宫、膀胱、胃肠道平滑肌都呈兴奋作用。小檗碱及其一些衍生物有抗癌作用。煎服2~10 g,研磨吞服1~1.5 g,一日3次,外用适量。
白鲜皮性味苦寒,归脾、胃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用于治疗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皮肤瘙痒。《药性论》中记载:“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临床资料报道: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胆碱、梣皮酮等。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服6~10 g,外用适量。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可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痈肿疔疮阳证的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用渣敷患处。金银花加水蒸馏可制成金银花露,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痛,以及小儿热疮、痱子等症。《本草拾遗》中记载:“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疖癣、杨梅诸恶疮。”临床资料报道:金银花含环已六醇、黄酮类、肌醇、皂甙、鞣质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有明显抗炎及解热作用。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煎服10~15 g。
方药:生黄芪30 g,生地10 g,知母10 g,苦参10 g,防风10 g,地肤子10 g,银花10 g,蒲公英10 g,野菊花10 g,三七粉3 g(冲),草决明10 g,连召10 g。
适应证:症见Ⅰ~Ⅱ度皮肤损伤,辅以外用康复新液。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 ml。
方药:生黄芪30 g,白茅根15 g,生苡仁30 g,炒栀子10 g,连召10 g,黄芩10 g,竹叶10 g,黄连3 g,三七粉3 g,莲子心5 g,瓜蒌仁3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杏仁10 g。
适应证:症见Ⅲ度皮肤损伤,外用康复新液。
煎服方法:水煎服,早晚各250 ml。
百耳茯苓鸭粥
制作方法:①将鸭肉洗干净切块儿,煮至熟烂后加入适量粳米、小米。②将煮好的熟银耳、鲜百合放入粥内。③用热粥冲服茯苓粉(茯苓研末)。④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少许盐、适量黑芝麻粉,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药用功效:此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银耳多糖,功效为养胃生津、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养阴润肺、解渴润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有利于消化吸收、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缓解放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