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式建筑地下人防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管控要点

2016-03-18 16:46:47李红波杨宏飞马广生亓志刚刘春远
安徽建筑 2016年2期
关键词:设计规范人防钢筋

李红波,杨宏飞,马广生,亓志刚,刘春远

(1.合肥市建设委员会滨湖新区工作站,安徽 合肥 230001;2.山东省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公寓式建筑地下人防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管控要点

李红波1,杨宏飞2,马广生3,亓志刚3,刘春远3

(1.合肥市建设委员会滨湖新区工作站,安徽 合肥 230001;2.山东省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主要针对公寓式建筑地下人防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的管控要点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对设计的依据和重点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表述,目的是给设计人员提供点参考,避免设计图中的“碰、缺、错、漏”,从而确保项目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造价控制、施工顺利。

公寓式建筑;地下人防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管控要点

1 概 述

设计图纸是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设计图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尤其是能否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规范、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要求,是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因此,对设计进行管理和控制十分必要。其目的是避免设计图中有违反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技术规范、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相关规定,避免设计图中的“碰、缺、错、漏”,从而确保项目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造价控制和施工顺利。

近年来,部分企业兴建公寓式建筑,与其相配套的地下室多用以人防和其它用途,平战结合,经济合理。但往往在建筑和结构设计方面存在只注重人防功能,把非战时期的使用功能忽略了。因此,本文从建筑和结构设计的人防功能与非战时期的应用功能方面,谈谈设计管控要点,以供参考。

2 人防设计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2.1 人防设计设计原则

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

2.2 人防设计设计基本要求

①人防部分宜设在地下最低一层;

②部分防爆密闭门、密闭门宜暂时不予安装;

③水、电、通风、消防、安防、电梯系统应完善;

④装饰装修部分应完善;

⑤较大的防爆密闭门、密闭门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是否安装门扇或处于长期开启状态;

⑥还应注明滤毒室设备等人防设备定期调试运行与保养。

3 管控要点

3.1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管控要点

3.1.1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应有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总则、建筑定位及设计标高、墙体及混凝土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屋面工程、室内外装修、门窗和幕墙工程、建筑无障碍设计、建筑节能、建筑设备、构建防腐及油漆工程、工种配合、电梯明细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其它等说明。

3.1.2 建筑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的主要内容

①工程概况应有地点、规模、结构型式、消防、人防、防水、设计范围和内容的说明;

②设计依据应有所依据的规范、标准和图集清单;

③设计总则应说明设计责任范围、尺寸表达形式、工艺说明;

④建筑定位及设计标高应说明所采用的坐标系、应用单位;

⑤墙体及混凝土工程应说明混凝土结构布局、填充墙材料和构造做法;

⑥地下防水工程应有防水等级、结构防水、防水材料水以及防水节点等说明;

⑦屋面工程应有防水等级、分隔缝、保温、找坡、找平、防水材料的说明;

⑧室内外装修应有地面、墙面、顶棚的做法说明;

⑨门窗和幕墙工程应有材料表、幕墙安全等级、物理指标、幕墙的种类等说明;

⑩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布置与功能说明;

⑪建筑节能应注明依据和参数;

⑫建筑设备应有设备选型表和相关说明;

⑬施工期间,若遇有国家、行业、地方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有新增或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

3.2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管控要点

3.2.1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应有工程概况、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结构使用年限、自然条件、设计依据、结构计算程序、地基基础及处理、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主要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填充墙的构造要求、防核等级、防火设计使用年限等。

3.2.2 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的主要内容

①工程概况应有建设地点、规模、地下地上结构型式;

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结构使用年限应有结构使用年限,防火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等;

③自然条件应注明风压、血压、抗震设防等级等;

④结构计算程序应说明使用计算、设计软件名称;

⑤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应有荷载分布明细表;

⑥墙体及混凝土工程应说明混凝土结构布局、填充墙材料和构造做法;

⑦防水工程应有防水等级、结构防水、防水材料水以及防水节点等说明等。

3.3 人防工程地面设计管控要点

3.3.1 人防工程地面设计的规范依据

为考虑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地面设计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210-2005)、《内装修》(03J502-1、03J502-2、03J5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的相关规定。

3.3.2 人防工程地面设计管控要点

3.3.2.1 人防工程地面选用材料

地面应采用强度高、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非燃烧体材料,选用水泥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32.5。

3.3.2.2 人防工程地面构造做法和工艺

①地面面层应设计为混凝土随打随抹,不宜在混凝土表面再用水泥砂浆作为面层。

②地面应设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和相应的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有排水坡度的地面坡向集水坑的坡度≮0.5%。

③为防止地面裂缝,有坡度的地面宜采用碎石找坡。

④坡道截水沟沟底坡向出水口的坡度 1.0%,出水口截面积≮80cm2。

⑤地面排水坡度≮1%,排水沟坡度≮1.5%。

⑥涉水房间的排水坡度≮1.5%,排水沟坡度≮2%。

⑦为防止地面开裂和泛潮,用石子找坡后浇筑混凝土。

⑧车库地面宜设计为耐磨地面,一般用金属骨料或石英石骨料。

⑨坡道应设计防滑面层,一般采用混凝土压槽或蘑菇石材或防滑喷涂聚氨酯加骨料。

3.4 非战时期人防工程地面设计依据、构造做法和工艺

3.4.1 非战时期人防工程地面设计依据

非战时期人防工程地面设计应参照《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DB11/套 012-2007)和《人造石加工、装饰与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C/T2300-2014)的相关要求。

3.4.2 非战时期人防工程地面设计选用的构造做法和工艺

①块材地面和踢脚板材质宜选择人造石材;

②房间内块材规格应与走廊块材尺寸一致,较小块材尺寸与相邻块材地面的尺寸应模数相同;

③踢脚板宜选择不锈钢材质,使用块材时应将其长度与地面块材相等;

④石材及人造石材应有检验合格证;

⑤必须符合环保的要求,对人不产生辐射和其它伤害。

3.5 人防单元设计

3.5.1 人防单元的设计依据

人防防护单元设计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 4.3.2的规定,并明确人防的类别。

3.5.2 人防单元的设计

①因上部建筑仅为局部,并按照二类人员掩蔽工程设防,其每个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为≤2000m2,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500m2。

②甲类人防工程应设置防爆单元和抗爆单元,按照配套工程设防其每个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应为≤4000 m2,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2000m2。

③设计的人防工程,每个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应自成系统。

④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密闭隔墙。

⑤密闭隔墙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6 人防单元隔墙设计

3.6.1 人防单元隔墙设计依据

人防单元的隔墙设计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5.3.2的规定。

3.6.2 人防单元隔墙设计基本规定

①相邻防护单元墙之间设有防护密闭门的隔墙,其厚度≮500mm;

②无防护密闭门的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其厚度≮200mm。

3.7 人防门的设计

3.7.1 人防门的设计依据

设计应明确所有防护密闭门门框、密闭门门框、防爆波门和各种管道套管的安装,应符合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5条的规定和《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的相关规定。

3.7.2 人防门的设计要求

①明确防核级别为核6级;

②抗裂级别的防护密闭门其设计压力值应为0.05MPa;

③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应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④抗力相同相邻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的防核级别应明确;

⑤所有防护密闭门门框、密闭门门框、防爆波门和各种管道套管的安装应在绑扎钢筋的同时模板封模前预留预埋完毕,使其与结构混凝土浇筑为一体,严禁后塞口。

3.8 防护单元之间变形缝设计

设计应明确防护单元之间变形缝的做法,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3.9 人防工程出入口设计

3.9.1 人防工程出入口设计依据

设计防空地下室战时的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 3.3.1、3.3.3、3.3.5的规定。

3.9.2 人防工程出入口设计要求

①当 2个防护单元一侧为人员掩蔽另一侧为物资库时、2个防护单元均为物资库且面积≯6000 m2时,可设置1个出入口;

②防核6级的甲类地下室,上部相邻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倒塌距离;

③出入口应设置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各一道,防护密闭门安装于外侧,门扇开启方向应向外;

④密闭门安装于内测,门扇开启方向宜向外;

⑤设计应注明非战时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门扇暂不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向人防主管部门提出请求按指定地点存放;

⑥还应设计安装门扇的吊环(吊环应采用一级钢筋,直径≮30);

⑦非战时在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之间及进出口处下方宜采用活动钢结构处置,以便于使用。

3.10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3.10.1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的设计依据

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并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 3.7条的规定。

3.10.2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的设计依据

①对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平战两用的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

②平战两用的通风口防护设施;

③战时使用的给排水和防爆波地漏等上述功能;

④设计应明确在施工时一次性完成。

3.11 人防工程防水

3.11.1 人防工程防水的设计依据

设计防水工程时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3.8条的规定。

3.11.2 人防工程防水的设计要求

①上部建筑范围内的防空地下室顶板应设计为防水混凝土,应附加一道柔性防水层;

②外墙防水应附加两道防水层;

③地下室部分结构设计伸缩缝,其间距≯55m,剪力墙部分≯45m,并在设计图中明确;

④为外墙后浇带处防水便于施工,外侧模板采用创⑤;

⑤设置沉降后浇带与梁的部位,应设计加强钢筋,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级;

⑥梁加强钢筋应为≥4根φ16三级钢,两侧锚固长度为La;

⑦混凝土中应掺加≮8%的膨胀纤维抗裂剂;

⑧沉降后浇带宽度宜为1500mm,伸缩后浇带宽度宜为1000mm;

⑨浇筑混凝土应直接收光,养护时间≮14d。

3.12 人防工程装饰设计

3.12.1 人防工程装饰设计的依据

装饰装修设计应根据平战功能需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3.9条的规定,还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210-2005)、《内装修》(03J502-1、03J502-2、03J5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的相关规定。

3.12.2 人防工程装饰设计的内容要求

①设计装修时应考虑防火、防潮、防腐、抗震、环保功能的要求;

②人防顶板不应抹灰;

③地面宜设计混凝土直接压光;

④设置地漏的房间和通道坡向地漏坡度不小于0.5%,设有地漏的房间比无地漏的房间其地面高度应低于20mm;

⑤抹灰所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

⑥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⑦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试验合格报告;

⑧抹灰宜选用预拌砂浆;

⑨预拌砂浆中的所有掺和物应具有耐腐蚀、耐酸碱性能;

⑩抹灰工艺应规定有结合层、找平层(或面层),分层抹灰厚度≯15mm;

⑪与框架柱、剪力墙相交处抹灰时应防裂钢板网或复合材料网格布;

⑫地下车库混凝土剪力墙宜采用薄抹灰工艺,所用材料宜选择石英预拌砂浆,以防止霉变。

3.13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

3.13.1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依据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除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执行外,还应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第 3.2.2、3.3.1、3.3.2、3.3.13、4.7.1、4.8.1、4.8.2、4.8.3、5.4.4、5.6.1、6.1.6、6.3.2、7.2.8、7.2.26、8.1.5、8.2.1、9.2.4、10.1.210.5.5等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13.2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要求

①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C35;

②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C30;

③活荷载≮350 kN/m2;

④卫生间、开水间板底标高应比其它房间现浇板低 30mm,板顶表面也相楼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30。

3.14 人防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设计

3.14.1 人防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设计依据

设计抗渗混凝土时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中第7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2008)中第4.1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相关规定执行。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3.14.2 人防工程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设计要求

①底板和地下室外墙抗渗等级≮P8;

②工程埋深<10m的抗渗等级≮P6;

③屋面结构抗渗等级≮P6;

④抗渗混凝土的厚度≮250;

⑤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⑥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⑦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⑧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砂率宜为35%~45%。

3.15 人防结构使用钢筋的设计

3.15.1 人防结构使用钢筋的设计依据

结构设计除应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第4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第4.2条规定。并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3.2、4.1.3、4.1.4、4.2.2、4.2.3、8.5.1、10.1.1条。

3.15.2 人防结构使用钢筋的要求

①设计选用的材料应具有耐腐蚀性;

②所用钢筋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

③所有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箍筋宜采用HRB400为主;

④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⑤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⑥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率;

⑦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⑧吊钩吊环均采用 HPB300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⑨受力预埋件的锚筋HPB300级或 HRB400级钢筋;

⑩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HRB335钢筋和HRB400钢筋的外观标记不明显,应严格管理以防混用;

⑪受压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55%,一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20%。

3.16 人防顶板覆土绿化种植的设计

3.16.1 人防顶板覆土绿化种植设计的依据

人防顶板覆土除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规定外,还应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中第8条的规定执行。

3.16.2 人防顶板覆土、绿化种植和道路的设计要求

①土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②覆土厚度≮0.5m;

③道路规划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④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⑤满足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⑥主路面宽 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宜小于10m;

⑦次路面宽 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宜小于8m;

⑧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2个出人口与外围道路相连;

⑨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⑩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车通道;

⑪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⑫当建筑物长度超过 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⑬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⑭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纵坡不应大于2.5%,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⑮人行道宽度不宜<1.5m,与机动车道相连处应设置路障和明显标志;

⑯路基应采用3∶7灰土回填,C10混凝土垫层,铺设防滑面层;

⑰排水坡度不得小于1.5%;

⑱两种面层材料的路面、与机动车相通的路面、与主楼或副楼相连的路面,其交界处,均应设置≮20mm的伸缩缝,此处的混凝土垫层也应断开。

4 结 语

通过设计管控,一方面保证了工程设计的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设计图影响施工,还可降低承包单位工程索赔的隐患,为建设项目早日发挥工程效益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另一方面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将设计方案深化成详细专业的施工图可以减少因材料结构等因素造成的设计方案反复修改,既有利于建设单位,也有利于承包单位,更有利于使用功能。

TU71

B

1007-7359(2016)02-0065-05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2.024

李红波(1981-),男,湖南涟源人,毕业于重庆大学,硕士,工程师。

猜你喜欢
设计规范人防钢筋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46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24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四)支撑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三)——业务网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16解读(二)——承载网
截钢筋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和《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分别自2015年2月1日和3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