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禄,苏志芳,马晓君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巴彦淖尔市亚洲玉米螟危害规律研究
刘双禄,苏志芳,马晓君(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目的]明确巴彦淖尔市玉米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危害规律。[方法]调查巴彦淖尔市亚洲玉米螟成虫和幼虫的危害情况。[结果]成虫活动从6月2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在8月5日前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5日以后逐渐下降,其活动高峰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发生规律是在田间从南至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试验结果为巴彦淖尔市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巴彦淖尔;亚洲玉米螟;危害规律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很广,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我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理坐标为105°12′~109°53′ E,40°13′~42°28′ N,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溉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1]。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6个区,巴彦淖尔地区属于北方春播玉米区,该地区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每年均超过20万hm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重要蛀食性害虫。在我国分布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2种,其中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2]。亚洲玉米螟分布最广,尤以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生最重。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心叶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2-3];抽穗后蛀茎危害,蛀孔处通风折断,对产量影响更大;还可直接蛀食雌穗嫩粒,致使霉变,降低品质。巴彦淖尔市玉米螟为北方2代区,一般发生时减产10%~15%,严重发生时减产30%~50%甚至更多[3]。玉米螟属于钻蛀性害虫,所以防治难度较大。鉴于此,笔者调查了巴彦淖尔市亚洲玉米螟成虫及幼虫的危害情况,旨在为该地区玉米螟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TDB-017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为浙江隆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亚洲玉米螟成虫活动规律调查。试验地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刘召镇风雷四社,利用TDB-017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辐射半径为300 m)对成虫进行诱杀,设3次重复,共设3次重复,不做处理,每次重复试验田面积为0.32 hm2,3块试验田之间距离均大于1 km,杀虫灯于2014年6月18日安置于试验地南面中央,从6月21日起每3 d统计各杀虫灯灯箱内诱捕的玉米螟成虫平均数。
1.2.2亚洲玉米螟幼虫危害规律调查。试验地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刘召镇风雷四社,共设3次重复,不做处理,每次重复试验田面积为0.16 hm2,共180行,每行60株,种植密度为300株/hm2。由于地块为长条形,所以采用平行取样法。由南向北从第10行开始,每隔10行调查全行玉米螟数量,共调查17行。
2结果与分析
2.1亚洲玉米螟成虫活动规律分析由图1可知,巴彦淖尔市亚洲玉米螟成虫活动从6月2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历时2个月,在前期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5日以后逐渐下降;玉米螟成虫活动的高峰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也是利用杀虫灯防控该虫害的关键时期。
2.2亚洲玉米螟幼虫危害规律分析由图2可知,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量从南至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在亚洲玉米螟防控过程中应以地块北面为重点。该次调查平均发生率为15.49%,高于巴彦淖尔市地区近年来的平均发生量(8.00%~10.00%)。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具有“中间少,两边多”(东西向)和群集性(有虫株周围几株往往都有)的特点。
3结论与讨论
巴彦淖尔市亚洲玉米螟成虫活动从6月2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在8月5日前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5日以后逐渐下降。玉米螟成虫活动高峰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在6月21日之前进行预防,若利用杀虫灯防控成虫,应在6月21日开始。玉米螟成虫活动的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利用杀虫灯防控虫害的关键时期,8月中下旬及以后防控效果会显著降低。
亚洲玉米螟幼虫发生量从南至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可能是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避光(与成虫趋光性相反)、怕高温(南面光照充足,温度较高)的特点,也说明在亚洲玉米螟防控过程中应以地块北面为重点。
亚洲玉米螟幼虫东西向发生具有“中间少,两边多”(原因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和群集性(有虫株周围几株往往都有)的特点,在防控过程中是否可利用这两点并结合其他防控方法进行综合防治,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双禄,王秀英.巴彦淖尔地区主要作物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852-1854.
[2] 马成云.作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李少昆,赖军臣,明博.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estation Regularity of Asian Corn Borer in Bayinnaoer City
LIU Shuang-lu, SU Zhi-fang, MA Xiao-jun
(Hetao College, Bayinnaoer, Inner Mongolia 015000)
Key wordsBayannaoer; Asian corn borer; Infestation regularity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infestation regularity of Asian corn borer in Bayinnaoer City. [Method] Infestation situation of adult and newborn larvae of Asian corn borer was researched in Bayinnaoer City. [Result] Activity of adult Asian corn borer started from June 21 and ended on August 20. It showed a rapid growth before August 5 and then gradually declined after August 5. The peak of activity was from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larvae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south to north in the field.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ontrol of Asian corn borer in Bayinnaoer City.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科技创新项目“巴彦淖尔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控技术集成组装及试验示范”(Y201306)。
作者简介刘双禄(1978- ),男,内蒙古临河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及采后生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S 43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7-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