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 安徽 合肥 230011)
中国高校MOOC化教改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夏 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中国高校MOOC化教改实践遭遇的困境是理念认知的困境、实施主体的困境、针对客体的困境和具体教学形式的困境。形成这些危机和困境的原因既有教育理念相悖的内因,也有互联网大环境影响的外因。中国高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从MOOC发展的困境中突围,真正迎来此轮教改的春天。
关键词:MOOC;中国高校;困境;在线教育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3年9月4日,北京大学首开先河推出四门MOOC课程以来,中国众多高校纷纷试水前行。清华大学2013年10月发布的“学堂在线”,在edX开源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成为我国高校首个推出的MOOC平台。中国高校的MOOC发展已从学习借鉴阶段进入了建设实践阶段,呈现出自主推进、合作共享等特点。中国大学的这场轰轰烈烈的MOOC革命,虽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现已推出的在线课程数量及内容、学生的参与程度及结业率、MOOC平台的推广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看,具体的MOOC教改实践中仍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 中国高校MOOC化教改实践的困境
(一) 理念认知的困境
究竟什么是MOOC?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学者、技术平台开发者、教育形式实践者、MOOC课程学习者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在关键要素上还是取得了很多共识。比如,MOOC的开放性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MOOC是翻转课堂理念的具体实践,MOOC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确立等等。然而,在高校进行MOOC化教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经常会犯由于概念模糊而迷失方向的错误,而这恰恰是教改能不能进行下去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早期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与MOOC的区别。早期的在线精品课程资源是将课程的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上传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案教辅资料、教学展示PPT、习题集、实际课堂录像等,主要目的在于教学领域同行间的交流以及方便学生对课程资料的收集。在线精品课程资源不强调在线交流,也不重视教学视频的展示要符合网络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而MOOC模式的核心之一就在于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对教学课程进行碎片化处理,方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且充分加强教与学的线上互动,教师全程引导,学生适时反馈,真正将课堂搬到MOOC平台。
其次,风靡一时的微课可以看作是MOOC的前奏,但它与MOOC的区别仍然存在。微课对于碎片化知识点的处理,既符合现代人多种接收终端和随时随地观看的信息接收规律,又与MOOC的相关理念一脉相承,可以看作是MOOC的前奏。但是,微课对于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同样体现不足,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而MOOC正是在这些方面对微课进行了改进与发展,可以说是微课的升级版。
最后,还要明确MOOC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网络在线教育。一般的网络在线教育主要是由社会教育机构主导,以单纯的课程内容展示为主,一般不具有系统权威的学习效果认证,同样缺乏教师在其余教学环节的参与,并以追求盈利为本能。而MOOC主要由正规的学校教育机构主导,与学历教育挂钩,非营利性质居多,建立系统的教学辅助平台,构建模拟现实课堂的线上课程教育体系。
(二) 实施主体的困境
首先,从教师的层面来看。MOOC的开发是一个大型的系列工程,其中不但涉及计算机、网络、软件等相关的技术应用,也涉及具体专业课程的内容创建,而这并不是所涉专业单一的教师个体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即使有现成的MOOC系统直接使用,也还涉及在线视频的拍摄与剪辑、互动平台的使用与管理、评价体系的展示与实施等,都考验着教师在教学之外使用新型教学工具的综合能力。
其次,从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层面来看。中国高校的MOOC化的教改实践,离不开整个教育系统自上而下的宣传与推动,这是由我们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但如果过于强调行政命令的推广形式,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MOOC系统往往徒有其形,却实际不被学生接受不能发挥作用。另外在MOOC发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究竟该由谁来主导才更有利于其发展,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大学,也是无法轻易定论的。
最后,从社会教育机构的层面来看。面对MOOC发展的大好形势,各种在线教育机构也开始按捺不住,极其想参与其中,甚至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但是,这样的想法可行性并不大。因为社会教育机构主导的一般在线教育不能提供学历认证,随意性太强。以对在线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学习者们来说,一般由非学历机构提供的在线课程,除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外,他们并没打算在上面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社会教育机构的MOOC之路也困难重重。
(三) 针对客体的困境
MOOC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其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不仅向非本校本专业学生开放,更是向整个社会的所有人开放,最终构建一个以MOOC为主要实现手段的学习型社会是其最终的目标。因此,中国高校的MOOC化教改实践针对的客体主要可以分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两个部分。怎样同时满足这两部分学习者对MOOC模式的不同需求,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困境之一。一方面,从在校学生的角度来说,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他们能否适应MOOC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一个重要挑战。比如通过在线教学视频能否自行掌握知识点,能否主动地参与网上教学互动,自觉接受课程考核等等,都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另外,MOOC平台的课程选择能否在满足他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带来学分上的承认,这点也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从社会人士的角度来说,他们往往不具备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基础薄弱。要想吸引他们成为MOOC课程的学习者,除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外,如何将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却又无损其专业化成为MOOC教改实践的一大挑战。另外,他们对学历认证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参与其中的关键。
(四) 具体教学形式的困境
这里的具体教学形式,其实就是指MOOC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这其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MOOC化教改的实施细节中。例如,一是教师制作MOOC工作容易有偏差。在实际做MOOC的时候,很多老师特别热衷于在线教学视频形式的制作。总是想着怎样拍摄的效果好、后期制作精美华丽,认为视频形式漂亮了,整个MOOC教改门面就好看了,从而忽略了从根本上进行符合MOOC理念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对MOOC平台建立之后各个教学环节的跟踪、引导等互动形式漠不关心。二是标准化的MOOC评价体系难以建立。前文已提到,MOOC所针对的客体学习者需求喜好不同,程度参差不齐。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另外,用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者进行考核之后,他们能不能拿到相关的学习效果证明或学历认证,且获得社会的承认,也是必须早日解决的难题。毕竟MOOC学习者退出率高,结业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三是提供大众教育服务的MOOC平台难以独立运作。MOOC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传播模式,它同样具有教育的社会责任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高校所进行的MOOC化教改实践并不需要考虑商业化运作的问题,只要努力推动免费的、非营利性质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就可以了。然而,要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必不可少。以往的高校走精英教育路线,生存压力小,国家拨款和少量自筹资金足以维持日常运转,但若要面对整个社会大众提供教育服务可能就力有不逮了。这也是目前困境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 形成高校MOOC实践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 内因——中国教育一贯的核心理念与MOOC精神有相悖之处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充斥着一个又一个教育流行语:精品课程建设、模块教学、项目驱动、微课教学、MOOC革命……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也一场接着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回头看看,这些教学改革的实践大多无疾而终,或被更新的名词所取代,真正能够贯彻始终的寥寥无几。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多年来始终少有改变。
中国教育一贯的核心理念离不开对统一性的追求,强调标准答案、服从权威。因此,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质疑精神培养得很不够,而这恰恰是学生接受MOOC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
一门MOOC课程面对的学生常以万为计数单位,很多传统教育情境中的老师可能一辈子也教不了这么多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课程学习标准的统一显然是不现实的。另外,将传统课堂翻转到网络平台,变老师主导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也绝不是像口头说的那么简单,老师和学生同样需要从思想根源进行转变,从而渐渐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当老师和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MOOC平台进行互动时,质疑精神的存在才更能发挥互动平台的价值。
传统教育理念与MOOC精神存在相背之处,是形成中国高校MOOC实践发展困境的内因之所在。要想不让MOOC革命成为中国高校教改实践的一颗流星,就必须彻底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教育理念。
(二) 外因——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大环境还不足以让MOOC等在线教育形式自由充分地发展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大量热钱纷纷涌入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的新兴互联网产业形式,并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早在2013年下半年,由社会教育机构主导的一般性在线教育就红极一时,发展势头惊人,淘宝、小米、金山等纷纷杀入在线教育领域,91外教网和沪江网等都获得投资,第一波在线教育浪潮涌起。然而,一哄而上的投资热潮很快冷却,中国互联网市场对在线教育式的文化产业的消费习惯培育得并不成功。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并不高,成本居高不下,互联网流量也很难有效转化,行业逐渐陷入沉寂。
因此,包括MOOC在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得再快,仍旧难掩其两难的局面:一是在线教育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同质化竞争严重,每一个在线教育用户都面临着多重选择;二是用户难以选择真正需要的内容,太多的在线教育内容并不是人们需要的。这样的整体环境下,MOOC等在线教育形式想一帆风顺地发展而不遭遇困境,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走出MOOC实践发展困境的应对之策
(一)资源整合搭建MOOC平台,团队合作开发MOOC课程
可将MOOC化教改实践分成搭建技术平台和开发课程内容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更多需要的是政策的扶持和技术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监督功能,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导向服务,通过校企合作,由高校和专业技术机构联合共建为多门具体课程提供相对一致的MOOC平台,维护管理方便。例如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4月发布的“好大学在线”MOOC平台,就是与百度进行了技术合作;“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联合推出“中国大学MOOC”,目前已集中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16所高校的六十多门优质课程。这些都是校企联合搭建MOOC平台的成功实例。后一部分则需专业教师的努力,但由于内容建设的工程量浩大,教师个体开发的效率远不如组建一个分工合理的教师团队来实现的效率高,而且一门课程内容的开放可同时为其他专业课程MOOC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有效提高新课程的开发速度。
(二)加快MOOC与学历教育的融合进程,实现MOOC学习成果的权威化认证
MOOC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特点使之一开始面对的教育对象就是整个社会的广泛人群。MOOC要想获取社会更大的认同度,就必须满足教育对象对学习成果进行权威认证的需求。
从目前国内的在线教育领域的发展可以看
.
出,投资的火热遭遇市场的冷淡,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线教育并没有将学历教育融入其中,导致刚需用户所占的市场比重过小。另外,虽然在线教育能够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内容,却有一种“多余”之嫌。对学生及家长而言,全方位立体式的高科技教育课程不如一张2015年最有可能出现的高考题型试卷有价值。因此,要想迎来MOOC教育的春天,必须加快MOOC与学历教育的融合进程,实现其学习成果的权威化认证是高校进行MOOC化教改实践的必然结果。
(三) 引入商业化推广运营模式,探索MOOC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资源免费开放、教育民主化及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中国高校MOOC化模式发展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投入。这绝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或高校买单,唯有借助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推广运营模式,才能让MOOC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国外的MOOC发展已开展了有偿学习辅导、考核与认证收费、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服务、就业机会有偿推荐等多项增值服务收费模式,颇具成效。而在中国,同样需要在MOOC主要内容免费的前提下,努力找寻多渠道的盈利点,其中主要是通过在点击率基础上的网络广告投放收费以及其他增值服务方式来实现最终盈利目标,从而为MOOC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这场以顶尖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为基础,以超越时空限制的互动性网络平台为介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导向的MOOC革命,带给中国高校不仅仅是一场形式上的热闹狂欢,更是一次触及当代中国高度教育灵魂的深重挑战。这场对传统高等教育有着颠覆性影响的MOOC革命,不可能一路坦途。作为中国高校MOOC实践者的一员,面对必然存在的种种发展瓶颈及困境,只有迎难而上,找准时机突围而出,才能真正成为MOOC革命的成功实践者。
责任编校:徐希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1-0155-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37
作者简介:夏艳,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讲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新媒介素养’课程的MOOC化实践研究”(2014jyxm573)。.
收稿日期:2015-03-26.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09 13:4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