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杨宝刚
创新“五站合一”模式让工会服务站实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平谷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杨宝刚
工会服务站是工会组织服务基层工会和职工会员的重要枢纽。自2011年北京市总工会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实体化建设以来,区总工会不断加强基层工会服务站建设,并以乡镇街道园区工会服务站为依托,构建的由区职工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工会服务站和村(社区)工会服务站组成的小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织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会服务网络格局。
一是打造“工会帮扶站”,全方位帮扶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依托工会帮扶站,建立了物质、情感、助学、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救助体系。每年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帮扶工程。实现了对在册困难职工、困难劳模、一线职工、临时致困职工全面走访慰问。每年发放帮扶救助资金在300万元以上。同时不断创新传统帮扶项目的运作方式和职业介绍促进就业工作,推动帮扶工作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不断推进帮扶工作精细化、个性化。
二是打造“工会维权站”,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强化职工意见建议征集办理、便民服务;发挥“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协商覆盖面不断扩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职工4万余人,职工经济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建立健全了厂务公开制度,切实增强了厂务公开实效,全区4800家企事业单位中4320家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建制率达90%,其中,146家国有及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到98%,并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代会,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会律师团、签约律师事务所建设,工会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健全。发挥六方(工会、人力社保、信访、司法、法院、企业联合会)联动机制作用,形成合力维权工作格局。2015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2件,调解成功16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为职工追讨各类款项266.7万元。2015年注重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受理案件87件,切实维护了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是打造“工会培训站”,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升。依托工会培训站,建立了以职工通用能力培训为主,以企事业单位岗位培训、农民工素质教育培训为补充的多元化素质教育工程体系。创建农民工技能学习基地22个,每年培训职工在3万人以上。实施“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和“职工书屋”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首都女职工流动课堂、职工健康大讲堂等活动;在技能人才考级晋级上,推出了《企业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助推计划》,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了职工考级晋级热情。在经济技术创新上,区总工会不断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动作用,举办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素质提升等活动,每年覆盖企业3200多家,职工4.2万人,综合创效每年均在亿元以上。
四是打造“工会互保站”,职工“第二医保”作用显著发挥。近年来,依托工会互保站,面向全体职工会员推出了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免费为职工会员参保《家庭火灾》、《非工伤意外伤害》、《二次报销(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积极做好出险职工理赔跟踪服务,不断提高职工抵御风险能力。2015年赔付职工884人次,赔付金额71万元,二次报销金额246万元,惠及职工1.2万人。
五是打造“工会京卡站”,京卡搭载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不断加大会员优惠基地的开发力度。目前,报市总批准并签订服务协议的优惠基地10家,涵盖了文化、体育、餐饮、购物等领域,每年惠及职工3万余人次。2015年依托京卡举办各类服务项目81个,内容包括为1400余名在册困难职工免费体检,组织200名职工免费体质测试,指导3500余名职工下载使用健步121·APP客户端,开展全区范围职工徒步大赛,组织3000余名职工优惠观影等活动。
目前全区21家服务站率先通过市总达标验收。东高村镇、滨河街道总工会创新建站模式,实现了工会服务站进村、进社区,与文化部门共享活动场所及设施。马坊镇太平庄村、夏各庄镇夏各庄新村相继试点建立了村级工会服务站,配齐办公设备。工会服务职工更加快捷、精准,实现了服务职工零距离。依托服务站建设,大力推进“会、站、家”一体化,目前,全区共建立工会组织1100家,涵盖小微型企业5426家,会员6.8万人。全区50人以上建会单位全部完成了“职工之家实体化”达标建设,区级“示范职工之家”已达到59家,市级优秀职工之家7家,全国优秀职工之家3家。通过“五站合一”建设,真正使基层工会服务站有人办事、有钱帮扶、有阵地服务,有效发挥服务站直接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功能,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加。
特约栏目主持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