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兆国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贯彻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培养“四可”大学生*
戴兆国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可以概括为青年命运论、青年责任论、青年价值论和青年能力论四个主要方面。作为青年的主体,大学生需要认清自己的命运、责任、价值和能力,主动融入社会实践,把自己锻炼成时代需要的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理论,对于培养“四可”大学生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观;“四可”大学生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大学生的肯定和期待,也代表了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如何培养“四可”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主要工作。为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为培养和造就“四可”大学生做出贡献。
分析地看,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可以概括为青年命运论、青年责任论、青年价值论和青年能力论四个主要方面。青年代表了民族和时代的命运,青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责任,青年是时代价值的创造者,青年能力的不断提升,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社会。作为青年的主体,大学生需要主动融入社会实践,把自己锻炼成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和贯彻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能够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思想武器,可以从观念层面改进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贯彻习近平青年命运论 培养可爱大学生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的命运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运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
时隔一年,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过程中,动情地引用了李大钊《青春》一文,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从历史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见证了北京大学师生的青春激情,有人将北京大学的精神称之为“红楼精神”。这一精神内在蕴含着北京大学的学生对自身命运的期待。北京大学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就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最好的呼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七辞校长一职,就是对红楼精神的最好诠释。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可爱的青年人才,他们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当中,推动了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早在共产党发展的初期阶段,党就一直引导青年学生将自己的命运与现实结合在一起。1927年,任弼时就指出中国青年运动要明白运动的趋势,号召青年学生到工农群众中服务,以谋革命完成及学生自身解放之伟大使命。[3]27可见我们党一直希望青年要将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当前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专业学习,还是素质培养等方面,都不能只顾个人命运的成败,应该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改革时代的命运相结合。面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不济,羡慕各种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追求所谓的一夜暴富。这种观点根本上违背了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说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来都不可能平地起高楼,而要在人类的代代相续中获得发展的基础。这种将命运寄托于特定的机遇的想法,是一种命运论上的机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宿命论的现代变种。
对此,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说道:“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的青年将全过程参与。”[1]17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习近平希望当代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与改革开放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更要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结合在一起。这绝不是空洞的言论,而是深刻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命运发展的历史规律。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找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向,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将自我命运与时代、民族发展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受时代欢迎的可爱的人。
二、贯彻习近平青年责任论 培养可信大学生
时代的发展注定需要青年一代自觉继承前辈的事业,并不断推进前辈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事业。青年大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至关重要。大学生只有将时代发展的使命作为自己的责任,并努力为之付出,才有可能成为值得托付的一代,成为社会信赖的人。早在建国前夕,任弼时就对中国青年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进行了阐述。我们党要对青年团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使每个团员具有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自觉地按照这种规律而去奋斗。”[3]485在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中,对青年责任也有着明确的表达。“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167习近平将青年的责任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量。这种深厚的历史意识凸显了他对青年肩负责任的期盼。习近平提出,广大青年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1]167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对青年责任尤其是大学生的期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每个时代都会给人们提供际遇和机缘,但是抓住它,利用它,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大学生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就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创新本领,创新知识,敢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第二,大学生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并不是指青年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推卸自己的责任。相反,青年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党和国家发出的号召。青年大学生要将时代的责任看作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担当来反应时代的要求。习近平常常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来警示世人,其内在的用意就在于此。第三,大学生要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研究学问、探索真理是最主要的责任。“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1]175大学生只要将自己的成才梦与国家发展的富强梦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进入到社会发展的主流,才能够履行肩负的责任。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就是大学生未来的社会责任。著名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在康德看来,认识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修养内在的德性,是人生的两大使命,也是人生不可推卸的担当。人生的担当是不能随意消解的。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过重,放弃努力,绞尽脑汁,寻求捷径;有些大学生因为生活独立性不够,依靠父母,放任自由,推卸责任;有些大学生因为理想不坚定,信教拜教,精神萎靡,逃避现实,等等。出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缺乏担当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责任担当的大学生自然不可能成为人们信赖的对象。
“一开始,大家都是往前冲,以最快的速度收割市场和用户,这期间各家其实也都在寻求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平衡点,除了用户收费,也在尝试广告等其他方式。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找到答案。虽然ofo和摩拜价格战打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几块钱的月卡,几乎是免费给用户骑的。但即使没有价格战,也很难盈利。”ofo离职员工李笑(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信中,满含深情地指出,当代大学生有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这是对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的自觉。大学生要把责任意识作为一种担当,锻炼自己勇于担当的气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亦非生而行之者。知行必经学习思问,方可得其果。此间担当即是使命,即是责任。大学生要有生活的勇气,要日日警醒自己,肩头之担不可须臾放纵。担当非为受累,勇于担,愿意担,其实是对生命之重负的超越。孔子提倡智仁勇三达德,智仁就是勇之担当。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才是可信的人。
三、贯彻习近平青年价值论 培养可贵大学生
对命运的把握,对责任的担当,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引领。错误的价值观只会引导人们走向命运的深渊,抛弃本有的责任。毛泽东曾经指出“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力气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4]226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青年价值论的指引。
习近平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168习近平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大德,是个人之德、国家之德、社会之德的统一。小到个人,没有德性就难以处世立世。大到国家和社会,如果没有德性,这个国家就会众叛亲离,这个社会就会腐败堕落。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拥有高尚的德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1]172“扣扣子”的比喻形象贴切,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人们应该能够从这件小事中,领悟出价值观的重要性。习近平的青年价值论蕴含着深刻的德性价值观,指示着青年德性培养的切实方向。贯彻这种青年价值论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德性品质极其重要。
当前,不少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的特征。凡事无兴趣,无论是校园里的事物,还是社会上的事物,他们都说没兴趣,缺少激情去关注,总认为与自己无关。学习工作都无所谓,成功失败也无所谓,虚无主义观念盛行。上网刷屏,聊天看小说,转载低级趣味的网络段子,沉迷网络游戏,信奉中庸之道,将无欲无求、得过且过看作是人生的信条。出现这些消极的思想和行为,都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直接相关。由于当前中国社会处在深度改革的转型时期,许多人放弃了传统的道德要求,内心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功利主义思想观念占据了一些人的头脑。许多人将“白富美”等同于“高大上”,丧失了根本的价值判断。一些大学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影响,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对待各种善恶观念,泥沙俱下,成为这些错误观念的俘虏。
为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多次引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来告诫人们要修身养德。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等等。从这些古语不难看出,习近平非常强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慎独、慎初、慎微,要严格以德性价值来约束自己。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尤其需要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以拜金主义为代表的极端功利主义在大学校园只要有流行的市场,我们就要坚决加以反对和清除。凡是错误价值观所在之处,我们都需要去积极占领,并彻底予以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大学生要主动融入到这一时代潮流,做时代的主人。当正确的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去,就一定能够培养自己的德性品质,成为可贵的人。
四、贯彻习近平青年能力论 培养可为大学生
大学生如何把握命运,担当责任,确立价值,有所作为,离不开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对青年能力论也作了充分的阐释。习近平通过对大学生肩负使命的分析,提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锻炼自己的才干,提升自己的能力。习近平的青年能力论,提出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我们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大学生要勤学,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2]94知识是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指出在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更应该“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于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172这就告诫我们,学习绝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与人生成长相一致。学以致用,学以修身。只有将自己学习的各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德性,才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方法。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一份好的工作必然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需要、世界的形势直接相关。在叙利亚纷飞的战火中决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土耳其的难民营中也难以有一处安逸的生活。大学学习如果真下了功夫,就一定能够在学问上获得长进。
大学生要修德,要加强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基础性的东西,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任何人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学生既要养大德以成大业,更要注重培养公德和私德,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大学生“要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1]173可以说,这“八学会”是习近平对青年大学生最为深切的期待和关怀,也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好入手之处。劳动和勤俭是一个人得以生存下去的前提。懒惰不仅会是使身体失去活力,更会让心灵生锈。感恩和助人是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感恩父母亲人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国家的护卫,离开这些每个人都寸步难行。谦让和宽容是人对自己精神境界的要求。刻薄之人难以相处,久之必遭人唾弃。自律和自省是德性修养的最高要求。《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三省吾身就是自我德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要明辨,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习近平指出大学生面对世界的深刻变化,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激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的多方面考量,有可能会出现疑惑、彷徨、失落,这些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大学生必须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律。大学生只要掌握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把总钥匙,“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1]173明辨是非、善于决断的能力绝非一日可以养成,其关键处就是要正确树立牢固的“三观”。
大学生要笃实,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人是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大学生要把握机遇,做事做人都要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不能心浮气躁,朝三暮四。习近平告诫大学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1]174当前的大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生活安逸,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怕吃苦、怕吃亏的心态普遍存在。习近平在考察海淀区民族小学劝导小朋友们时,引用了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的诗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其用意就在于表明,一个真正懂得吃苦的人,才真正是能量强大的人。中国青年运动的领路人任弼时同志,一生任劳任怨,从不怕吃苦吃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国家的事业殚精竭虑。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种做事做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勤学是可为的基础,修德是可为的保证,明辨是可为的条件,笃实是可为的方向。习近平的青年能力论为大学生如何培养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指导。
总的来看,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对于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将命运握在手里,作可爱的人;将责任担在肩上,作可信的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在心中,作可贵的人;将能力培养融在学中,作可为的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陈九如)
Creating Four-able College Students by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f Youth Education
Dai Zhaoguo
(CollegeofMarx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f youth education has four aspects: destiny of the youth, duty of the youth, value of the youth and ability of the youth. It is essential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ir destiny, duty, value and ability,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nd train themselves to be high-caliber talents who are adorable, dependable, admirable and capable. Xi's thought of youth education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training of four-ab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Xi Jinping's thought of youth education; four-able college student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2.001
基金项目:2014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研究成果之一(14JDSZK081)。
作者简介:戴兆国(1971-),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2-0001-05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