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探究

2016-03-18 07:58贾淑云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贾淑云

(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探究

贾淑云

(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面对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思想文化交融的新态势,面对网络信息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多变的新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出了个人的行为准则。文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策略,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策略

一、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阐释

核心价值观是指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是整个国家或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守并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念或价值追求。[1]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精神、品德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是教育工作者依据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其价值判断能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一种有实效的、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引导人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来看待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现象,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正确看待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远大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拥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对传统优秀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社会学说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内核,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指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人在能力、认识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其所拥有的人文、社会素养是相互一致的,人的内心世界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相适应的,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都能得到充分地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当代大学生主流是积极进取向上的。他们对“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价值观普遍持认可的态度。他们绝大部分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并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格。从政治态度上看,当代大学生是积极的,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善于通过广播、电视特别是手机网络来获取信息,关心国家大事,大多数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及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赞同,理解和支持,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们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贯穿着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误区

当代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的复杂与深刻变化,面对信息时代网络上各种思潮的激荡,面对一些纷繁复杂的、鱼龙混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个人完成学业、情感、职业的选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一些大学生就出现了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表现为:处处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着想,他人处于困难中漠然置之,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把自己关在笼子里,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表现严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贪图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冷漠与个人价值偶像的错位发展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还有一些大学生崇拜金钱,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注重个人面子,讲排场,互相炫富攀比,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这些倾向助长了一些大学生的不良习气。如果在面对的复杂形势面前是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那都属于正常的人生经历,但最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把总钥匙,就会去思索、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处事和做人也就会稳重、从容、自信、坚定、自律。对各种社会现象,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能作出自己正确判断和正确选择。如果是长此以往,那将毁掉个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哪里还有漏洞,大学生本该拥有的乐观、自信、奋斗的精神哪里去了?他们的价值观怎么受到扭曲?带着问题,我们应该寻求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策略

高等院校是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调动每个人价值观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个人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价值提升,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自觉性。

(一)建立培育价值观的文化平台和长效机制

在大学校园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它对高校师生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把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的优良传统、大学精神、大学校训有机融合在一起,再利用重要活动、重大节日的庆祝,通过文化大讲堂、研读经典、当地文化历史展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积极搭建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空间。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只有深刻了解本国文化,才会有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才会油然而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1]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借鉴,这是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立足之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充分考虑本国、本民族方面文化传统特色,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利用和发扬。[3]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状态下,价值观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抵制不正之风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

总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放飞梦想和人生出彩的舞台,让大学生在拓展自己人生梦想和奉献社会的进程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觉行动,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1]李欣怡,任成孝,高鑫.国外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42-4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2-12(1).

[3]周利方,沈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类型及启示[J].理论月刊,2011(11):161-162.

[4]龙一平,沈绍睿.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6):143.

[5]布丹丹,郭强.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7):153.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in whichthe thoughts and cultures arecommunicating,confronting and blending,fac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help to form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variety of ideology,the moral valu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individual behavior criterion.The paper mainly interprets view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further analysesthe current situation,then propos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core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aiming at internalizing the core values as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andexternalizing as a conscious action.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countermeasures

G641

A

2096-000X(2016)19-0213-02

贾淑云(1965-),女,陕西大荔人,副研究员,现在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