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侯永东
互相慰藉
文|本刊编辑侯永东
今年元旦刚过,忽接电话,陌生人打来的。侯编辑,你们杂志登过一篇文章,叫“多亏我有技术”,您还记得吗?当然记得,这篇文章由一位叫张秀良的老人口述、本刊记者记录而成。张秀良老人长得很清瘦,他第一次来编辑部就是我接待的。
我是他儿子,我父亲去世了。我很惊讶,怎么会,去年夏天我见他时,他很健康啊,精神头儿也很好。他告诉我,是急病,都没给他们留下抢救的时间。
我不知道能帮他做什么,只是叮嘱,你要节哀呀!他向我表示感谢。
当时,张秀良来编辑部是想请我们帮他了一个心愿:他有200多本铸造、焊接和机械加工方面的书,他退休用不上了,想以友情价卖给需要的人。老人满脸诚恳,我答应他,派记者跟他聊聊。送走老人,我让本刊记者王欢找时间见见老人。这便有了2015年9月B“民间语话”的那篇口述实录。
张秀良的儿子找我同样是有事相求,要是你们还有采访我父亲的音频,能不能复制一份给我们家。我不敢肯定,如果记者采访时录了音,且没有删除,应该没问题。他说,我父亲接受采访时,我母亲就在他身边,看见记者录了音。我说,那好,我马上给你联系。
跟王欢通电话,她说那段采访录音还在。她给我发来五言微信:心里酸酸的。
若张秀良此前未留下任何音视频,那这段采访录音当会成为张家对老人永远的怀念。想象着,老人的声音在屋间萦回,一家人或坐或站,泪眼、低泣,忽然觉得,当我们对现实的记录和阐释难以改天换地,却能成为一个家庭的珍贵历史时,也是蛮有慰藉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