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团队与科研成果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2016-03-18 07:23刘宏达路勇张兰勇张强杨大伟卢芳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高教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运作机制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改革

刘宏达 路勇 张兰勇 张强 杨大伟 卢芳(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浅谈科研团队与科研成果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刘宏达路勇张兰勇张强杨大伟卢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一、概述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转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特别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科研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高教工作者也越来越意识到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研既不能相互矛盾,也不能相互代替。虽然越来越重视将科研融入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环节,但客观地讲,科研融入离真正期望的那种“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差距。本文依托省级教改项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野科研融入学生培养冶过程中易存在的不足

通过调研和总结整理,我们总结的这方面的常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融入的形式单一,缺少多样化、缺乏系统规划和激励措施

科研融入的形式主要有:根据课程特点,参与科研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适度引入科研案例;科研产生的部分装置用于实践教学;教师将科研内容指导学生课外创新竞赛项目和毕业设计。但总体上,缺少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水平,有计划的引导科研融入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有效措施和激励机制。

(二)科研成果有效融入的力度严重不足、融入过程相对漫长,缺少系统性指导方案

高校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新理论、新方法、学术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研制的设备等。在目前,除了业绩考核需要面向学生开出的学术报告外,上述科研成果很少能及时融入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中。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对科研成果缺少及时地分类梳理、总结,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动力,形成相应的讲义、教材、教学案例,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现行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阻碍了科研团队与教学新活动的有效接轨

高校现行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将教师划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实验教学型、科研型等多种类型,虽然分工明确,利于教师个人选择自己擅长的岗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相应的成果。但是,由于作为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科研岗位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创新工作没有太多要求,使得这些人更缺乏了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

(四)科研、课程和学生创新指导团队间缺失交叉性,缺乏互通合作渠道

目前,在高等学校,科研团队与课程团队和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师团队人员形成背景都不相同,科研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主建立,课程团队人员以竞聘试讲方式或者传统老代新的方式形成,而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师团队一般由实验室人员担任,这使得他们的工作交叉性不强。同时,各部门也缺乏必要的引导促进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造成有科研的走在教学和创新指导的最后方,甚至完全并行,这无疑无法有效实现科研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

(五)缺少相对细致的管理制度

科研融入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从安全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科研设备有偿使用制度、科研人员从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激励制度等多方面制度进行细致规划。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建设使一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得到了保障;加上各级部门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这促进了国内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形成。其中,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但仅凭教师个人意愿,缺乏具体引导政策;鼓励科研设备应用到学生实践教学中,缺乏具体引导政策和保障机制;鼓励科研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参与学生创新活动培养,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和与创新活动的对接机制;鼓励科研成果向教材、讲义、教学研究方面及时转化,但缺少及时梳理和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方向性规划;建议制定完善的科研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机制,但进展缓慢,无法有效推进。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更早就已将培育创新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教育事业的宏观政策提出来,并持续数十年。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英国学者深入地探讨了创造性与智力、个性的关系问题;德国学者花费近20余年完成了一系列创造性量表的编制,还深入研究创造性的性别差异。

以美国为例,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指导。专家讲座、学术报告、辩论会、学生研究论坛之类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伯克利大学就把本科生科研当作一项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组织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并提供服务以及为本科生提供各种科研机会。斯坦福大学的举措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则可以报名参加一项大学生研究计划,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参加各项研究课题。密歇根州立大学专门设置了“科研推广中心”,学校非常支持和鼓励在校学生到当地科研机构与公司实习和兼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

四、值得进行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在高校科研能力和经费稳定提高和发展的前提下,以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为目的,在充分调研学生对科研提高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基本需求基础上,我们建议优先考虑下面的研究内容,并给出了建议的研究路径。

(一)科研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形式多样化研究

进行科研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研究将和可行性的探讨,应该包括:科研与理论教学的接轨、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科研与学生科研立项和创新竞赛的结合、科研人员学生导师制和科研团队学生导师团队制、科研案例网络展示系统开发等。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全面多方位的调查,提高相应研究内容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二)科研实验室融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机制研究

进行科学实验室开放资源分类管理制度研究、科研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和保密制度研究、科学实验室开设科研训练项目和科研训练课程的可操作方案探讨,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科学实验室的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的具体内容研究等。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相应具体内容可以得到各级科研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三)科研团队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研究

研究内容可以是: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素材整理及相应科研素材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基于科研项目细分下的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基于成型科研项目技术下的学生创新竞赛项目的指导,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科技前沿知识讲座素材库的建立,针对优秀低年级本科生的科研导师制。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能调动和组织高水平科研团队教师实质性参与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具体的实施过程。

(四)科研、课程和指导学生创新的教师团队人员长期合作方案研究

在一级学科下,以学科大类划分为的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实验教师合作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以具体课程、竞赛为基础的高水平合作团队的运行机制研究;以低年级引导-中年级深入-高年级提高、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竞赛参与-科研实训为贯穿的高水平合作团队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的深入探讨;科研、课程和指导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师团队人员长期交流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等。关键问题在于:相关的激励机制如何在上层部门认可进而得以实施。

(五)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融入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机制研究

科研设备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转化和维修、运行、维护制度的制定和相关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科研成果融入到理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中的具体形式探讨;可融入创新教育的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相关素材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等。关键问题是: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实施如何得到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课题组的协调支持,避免实施方案推进的困难。

五、结束语

很多高校工作者都在热忱地思考和探索将实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对大学生的培养中,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但只有系统地梳理、审视当前相关工作的不足,系统而全面地规划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才能集各校之力量,早日总结并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同时这也有助于将成果尽快辐射到其他学校,早日真正实现教育部期冀的“强校带动,整体前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周玲,尹丽丹,等.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43-146.

[2]梁琍,冉辉.以科研促进生化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69-270.

摘要: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除了自身要投入科技创新,更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时地将一些科研成果或内容引入到本科教学实验环节,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机械地将科研内容融入实验教学,往往因效果不理想而无疾而终。本文结合省级教改项目,就当前高校科研融入教学现状和亟待开展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浅谈。

关键词:科研转化;创新能力培养;运作机制;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院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黑龙江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袁编号JG2013010177、JG2013010202曰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袁编号院HGJXHC110374曰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改资助项目袁编号院SYJG20130404遥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devote themselves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but put great effor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s well.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dvancement into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form to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owever, simply introduc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experimental courses rigidly may not bring about expec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educational reform project,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curr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s to how to integr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operation mechanism; education reform

作者简介:刘宏达(1976,1-),男,山东蓬莱人,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26-02

猜你喜欢
运作机制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改革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对企业节能管理运作机制探究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运作机制探索与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