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骋,胡宏东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2.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普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郑骋1,胡宏东2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2.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以广东省部分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长效机制的含义、内容、意义以及构建长效机制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其持续、长效、科学的发展途径。研究表明,构建普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有力途径分别为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及强化体育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三走”活动;课外体育锻炼;长效机制;普通高校;广东省
0引言
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启动了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1]。这是暨2006年12月国家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后再次掀起的群众性课外锻炼热潮,主要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与学生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相涌而来等问题,为了引导大学生加强课外体育锻炼而产生的。本文对普通高校“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展开了研究,以期为普通高校“三走”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日前,广东省内多所高校积极响应“三走”号召,纷纷举办了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鼓励大学生们投身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这也为本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现实基础。
1“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概述
1.1“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含义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现今机制一词被广泛引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的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2]。长效机制是指能保证某一机制长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制度体系。本文将“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理解为激励大学生长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并且长期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强健体魄”的教育目标,增强其体质认知,提高其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升其身体素质而制定的可持续、常态化模式。
1.2“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内容
普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广泛发动基层开展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开展试点工作等。该机制波及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各高校需根据学校自身区域优势开展体育活动,同时活动要尊重大学生的现实特点和行为习惯,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营造青年大学生常态化参与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力争大部分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有终身锻炼的意识。
1.3“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意义
第一,这是确保党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的需要。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关心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引导学生“达标争先、强健体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可见党和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第二,这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学生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持续下滑。高校是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和价值观形成的的关键时期,在这样重要的时期帮助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青少年将来承担社会、工作、家庭责任与压力等方面都会发挥积极作用[4]。目前,我国“三走”活动尚处于初步阶段,在广东省很多高校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构建“三走”长效机制以保障其运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这是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建立健全机制的保障。在高校开展“三走”活动是对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对高校体育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高校体育发展中来。在高校开展该活动,需要相关的机制作为保障,需要有长远规划,要从政策、制度、经费等多方面进行协调组建,这绝不是靠开展几项体育活动就能达到的,而应是长期性、常态化,有规划、有组织地开展。因此,开展“三走”活动是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机制的保障。第四,这是强化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需要。开展“三走”活动能激发更多“宅男”“宅女”们走出来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实践活动以更广泛的人群和更多的活动方式结合起来。
2普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主要因子
“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是推动该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在对它的组成结构、运行发展和内外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及时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严谨有效的长期运作机制。我们主要从“三走”活动的安全与保障、规划与管理、宣传与导向、监督与考核、激励与创新这五个主要因子来对其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
2.1安全与保障机制
因学校体育运动而发生伤害、猝死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为高校开展“三走”活动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活动的开展应落实责任制,提倡安全第一,制定科学的安全应急预案,同时要有相关后勤保障,诸如医务、饮食、师资、经费等,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运动伤害发生。举办活动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安全性好、有保障的活动场地与活动项目。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必须保证学生运动的安全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并注意适当扩大学生实际使用的场地面积[5]。
2.2规划与管理机制
“三走”活动是一项具有持久性的战略措施,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管理,而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将影响活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为确保该活动的长期运作,应成立“三走”活动领导小组。高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系)、学生体协三级的组织体系,规划和组织本校“三走”活动实施的管理机制,确实增强学生运动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意识;要合理制定三年或五年计划,规划好下一步的发展方案,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3宣传与导向机制
宣传和导向机制作为长效机制的窗口,是对外宣传和引导的主要途径。“三走”要提高影响力,促使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就需要通过宣传和导向机制来实现。宣传和导向要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水平,但切勿夸大、扭曲。不是单纯意义上改进手段方式就能达到高效的宣传效果,而是要从认识上摆正宣传和导向的位置,切实把该活动相关精神和目标传达到学生心中,倡导学生远离网络、亲近操场。
2.4监督与考核机制
要实现“三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至关重要。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监督与考核机制,各高校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需组建监督与考核小组,实行周周查、月月查、学期考核与评价的督查机制。要对高校“三走”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调节和改进,建立系统化的反馈、评价制度,对执行不力、违纪、失当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和惩罚[6],以促使“三走”活动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2.5激励与创新机制
激励与创新机制是“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助推器,也是活动能否长期举行的关键因素。好的激励政策能使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对“三走”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各高等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与资金状况,不仅要有对学生的激励,也要有对组织者、教师的激励和奖励,使他们更主动参与、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同时,需要创新机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要求,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确保机制更具实践性、操作性、可行性、系统性。激励与创新机制是长效机制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重在思想和观念的转变,需要有超前的想法、点子,也要有开拓的勇气和毅力。
3普通高校构建“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途径
3.1建立机构、加强监督,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组织机构的建设完善是活动得以正常举办并良好延续的必要条件。学校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管理格局。要明确第一责任人,并且以学生会、团总支等相关部门为基础形成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定期进行评审、考核和表彰。开展“三走”活动不只是教育系统的事,也应充分发挥党团系统、体育行政部门的作用。体育部门拥有专用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专项资金,可以从体育彩票公益基金里下拨“三走”活动费用;共青团组织拥有举办活动的人力资源,可以发挥其作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加快“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普通高校“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机构与职能见图1。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该校整合了校内各个部门的资源,建立了“三走”专门组织机构,并举办了多项特色体育活动。如2014年举办的武术节,该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广、参与人数多的特点,据统计共吸引了6 000多名学生参与。通过广场活动—武术比赛—武演晚会为主体的模式,武术节成为了该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之一,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令大学生们体验了体育的乐趣和魅力。
图1普通高校“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机构与职能
3.2建立健全组织与制度体系,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组织制度与活动开展的物资基础是“三走”活动以及其他任何活动得以成功开展的保障。普通高校“三走”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重在责任的明确和工作的落实。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组成联动的运行机制,并发动学生干部、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提供好活动所需的物资保障,创新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筹备方式。除依赖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拨款以外,还可利用社会公益赞助、企业赞助和校企共建等多渠道方式筹备资金,完善和创建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为“三走”活动提供完善的活动场所与充足的活动组织经费;二是完善组织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三走”活动应由专门的组织部门负责,由校团委、体育部牵头,联合学校其他院系体育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与管理工作。学校相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对活动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检查、制约和评价,形成系列反馈和责任追究。相关负责人、部门应经过详细的校内调查、会议谈论,征询各方意见及建议,制定、完善活动方针与稳定制度。三是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对原有的相关体育制度加以创新,建立相关防护体系。如配备校医、运动医学、体育康复师等保障性配置,给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让确保学生的运动的安全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且便于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广东培正学院作为全国十所“三走”试点高校之一(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建立了“三走”相关制度体系,积极、及时地对本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合理安排了下一阶段“三走”活动的工作思路及计划。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领导、老师也经常参与其中,像“携手小绿,环游校园”活动,学校领导与各学生代表通过骑行方式来参与活动,环校公益骑行寓意 “三走”活动如滚动的车轮,运动不息,精彩不停。
3.3科学管理、精心设计,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自愿、自主、自觉的特点,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所以要做好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同时也能有针性地增强学生体质[7]。在体育活动设计和管理上应下功夫、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学生特点、专业优势、体育传统和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规划、统筹、组织和管理好活动。目前,广东省高校“三走”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校内开展,与校外体育活动的联系不多,难以保证“三走”的实施效果。因此,可以建立多元化、合作化的新模式,改变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并逐步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以达到“三走”活动实施的预期效果。中山大学这方面做得很好,该校作为全国首批10所试点高校之一,结合了校园文化特色和南方气候特征,推出“公益+运动、医学+运动、创业+运动”的“4+1”模式,开展了“荧光夜跑、水上运动”等体育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反响颇佳。其关键之处有几点:一是注重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应该多参考引用传统与现代的优秀体育活动形式,将富含趣味、利于养生的校外活动引入校内,如黎族的跳竹竿、打花棍、钱铃双刀、射箭,苗族的射弩、竹钩飞荡,瑶族的上刀梯、爬山比赛、独木行舟,壮族的抢花炮、追天灯等。活动形式丰富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从更多方面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二是注重活动的针对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爱好、不同年龄的人对于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要求,所以活动的组织不能死板,应具有灵活性,在不同时间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组织相应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当中。三是注重活动形式与内涵的结合。很多体育活动只具有竞技性,缺乏体育文化内涵,因此,应积极发掘体育活动的精神价值,有了好的文化氛围,活动的结果自然就会更令人满意。
3.4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三走”活动是在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提出的新鲜词和新生事物,属于课外体育活动范畴,有很多学生对该活动还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三走”就是跑步。因此,对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宣传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宣传途径与宣传内容的组织是关键,一是宣传途径上应多元化,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较多接触到的机构、媒体进行宣传。二是组织好宣传内容,好的宣传稿或宣传海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学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讲座、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理念,加大对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锻炼氛围,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三走”活动举办得比较出色的高职院校之一,该校一贯重视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质状况,以宣传为先导,以活动为平台,以健康为宗旨,抓住学生的运动心理特点及规律,举办了各种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三走”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4月至5月举办的“阳光晨跑,免费送早餐券活动”“紫峰杯”篮球联赛持续时间长,具有延续性,据统计该活动共有3 000多名学生参与。该活动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三走”活动的重要举措,营造了浓厚的全校运动氛围。
3.5提供支持、开拓创新,强化体育课程的改革
体育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体育课程不断改革与创新,“三走”活动才能更长久、深刻地发挥其价值。把“三走”活动融入到更完整的体育课程范围中,是“三走”活动长期发展的方向。要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也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强大师资力量是构建该活动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体育教师要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对体育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体育课中渗透“三走”内容,形成“体育课+三走”模式,等引导学生往“三走”方向“跑”。梅州嘉应学院在体育活动的创新和改革上就做得很好。梅州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足球底蕴深厚,嘉应学院充分利用了“足球之乡”品牌的优势,结合“三走”积极整合人才资源,创新搭建科研平台,深入探索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子,形成了“足球课+三走”模式,并且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发展振兴足球的契机,使足球运动成为了嘉应学子课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
4结语
开展大学生“三走”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常规性的工作。构建普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合力,全员覆盖,扎实开展,努力做到“活动不落幕,三走不止步”。各高校要立足长远,制定保障措施,以抓广、抓长、抓实、抓响为导向,切实在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把“三走”活动融入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去,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储备青春能量。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EB/OL].(2015-03-03)[2015-10-16].http://tw.gzbjc.edu.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
eeid=2023&wbnewsid=2062.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50.
[3] 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2)[2015-10-16].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_0.shtml.
[4] 高凯.普通高校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23(1):80-82.
[5]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5.
[6] 赵子建.阳光体育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96-97.
[7] 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81.
[8] 于红民,梁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6):79-82.
(责任编辑:梁晓道)
Research on Long-effect Mechanism for Activities of “San zou”——Taking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
ZHENG Cheng1, HU Hongdong2
(1.The Department of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eyang 522000, China;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part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expert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content,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factors to build a long-term system of the mass physical exercise whose theme is “Off Line, Out of the Dormitory, To the Playground”(Briefly as “San zou”).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building a long-effect system of “San zou” activities are as follows: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 the system, enrich the form of activities, create a good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s, an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After-class physical “San zou” exercise;Activities;Long-effect system;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Guangdong
收稿日期:2015-11-29;修回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2014WT069)
作者简介:郑骋(1982—),男,广东揭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62(2016)02-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