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兴城 125100)
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颖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兴城 125100)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冷光源蓝光灯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为期,共挑选我院新生儿132例,以随机数字法重组为两组。为其中一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蓝光灯照射治疗,数据记对比组;为另外一组提供冷光源蓝光灯照射,数据记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照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64/66),明显高于对比组75.76%(50/66),两组患儿照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2d和4d后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冷光源蓝光灯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黄疸治愈率,降低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 黄疸 冷光源 蓝光灯 疗效
新生儿黄疸主要指的是新生婴儿的皮肤、粘膜、眼部巩膜等部位发生胆红素堆积,表现为黄褐色病变。虽然其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过度堆积的胆红素感染重要脏器,例如胆红素脑症等,导致新生儿死亡。本文对冷光源蓝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结果。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为期选择患儿13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41例,女,25例;患儿出生时间最长者为28d,最短者为2d,平均出生时间为(14.82±2.63)d;足月分娩者共计46例、延后分娩者共10例、早产者共10例。研究组中:男43例,女23例;患儿出生时间最长者为29d,最短者为2d,平均出生时间为(14.96±2.51)d;足月分娩者共计45例、延后分娩者共11例、早产者共10例。两组患儿均无其他先天性疾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重组132例患儿,将其整合为每组66例的两组。为其中一组患儿提供常规蓝光灯照射治疗,所得数据记为对比组;另外一组则采用了冷光源的蓝光灯照射,数据记为研究组。在照射治疗前,均需要为两组患儿开展抗感染治疗,包括口服茵栀黄等[1]。在照射治疗时,要求为所有患儿佩戴黑色、不透可见光和紫外线的灭菌眼罩,并使用黑色布片遮挡患儿会阴部和肛门,保护容易受光线刺激的皮肤,以免医疗用光线损伤患儿。常规蓝光照射使用XHZ90型照射仪,冷光源蓝光灯则选择BT400型,所有患儿单次照射时间均为12h到16h,根据患儿黄疸病症程度选择,每次照射治疗完毕休息12h继续治疗,以4d作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共需治疗2个疗程[2]。需要注意的是,在照射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为患儿补充身体水分,并保持皮肤处于湿润状态,照射一定时间后要进行体位调整,以保证所有黄疸感染区域全部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显著患儿皮肤黄疸症状全部消失,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恢复到标准范围内。治疗有效患儿黄疸症状有明显减退,消减面积超过60%,血清中胆红素浓度下降超过60%。治疗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低于59%[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s代表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儿经蓝光灯照射后的疗效数据进行整理,并汇总制成表格1。
2.1 治疗效果
从表1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比组75.76%,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胆红素浓度
分别在蓝光灯照射治疗前、治疗后2d、治疗后4d时对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制成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表[n(%)]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段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表(±s,μmol/L)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段血清胆红素浓度对比表(±s,μmol/L)
小组名称 小组例数 治疗前 治疗2d 治疗4d研究组 66 331.62±47.29 205.37±29.22 110.75±17.09对比组 66 330.77±46.81 248.82±33.95 176.31±22.53 P值 - 0.8841 0.0000 0.0000 T值 - 0.1460 6.3969 14.0129
由表2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2d和4d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数据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患儿治疗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黄疸是当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虽然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发的胆红素堆积,但是却可以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早产儿当中有超过8成者出现此类病症,而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当中也有半数以上出现黄疸症状。由于新生儿在刚出生阶段发育未完全成熟,导致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因此血液中过多的胆红素就会侵入脑组织,引发胆红素脑病,导致新生儿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情况。
因此,在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黄疸后就必须立即开展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光疗,即通过特定波段或频率的光源持续照射,帮助人体产生光化学效应,从而加快代谢胆红素的速率。其主要是由于黄疸患儿血液中胆红素与血清还未发生结合,此时游离的胆红素吸收蓝光光能后就可产生氧化反应,从而进行分解。常规蓝光灯的强度一般为8μw/cm2·nm到10μw/cm2·nm之间,其强度较低,而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光线强度会逐渐减弱,甚至达到无效的程度,因此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照射治疗[4]。另外,普通蓝光在连续照射后还会导致皮肤脱水,紫外光对于健康的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损伤,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冷光源蓝光灯采用的是二极管发光照射的方式,其所产生的光线强度超过30μw/cm2·nm,光线波长在450nm到475nm之间,这一光线波段符合胆红素最佳吸光转化标准,可提高整体治疗效率。同时冷光源所产生的热辐射能量较低,连续照射后不容易出现皮肤脱水或灼伤的情况,而且冷光源不会产生额外的紫外光谱,避免了对新生儿健康皮肤细胞的伤害[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利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率高于常规蓝光灯,而且在治疗2d和4d后研究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更低,说明冷光源蓝光灯的整体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1] 江英, 王君庆, 刘红霞, 等. LED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14(06):81-83.
[2] 嵇文丽, 何自红, 董宝梅. 两种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副作用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0(07):896-897.
[3] 覃福才. 新生儿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退黄治疗疗效分析[J]. 今日健康, 2014(02):66.
[4] 帅向华, 包云芸. 冷光源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14(06):654-655.
[5] 樊宏燕.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3):137-138.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with the Cold Light Source Blue Light
CHEN Ying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of Xingcheng City, Liaoning (Xingcheng 125100)
1006-6586(2016)11-0053-03
R445.2
A
2016-08-28